开放大学“产教融合”路径与模式研究

2021-10-11 11:09庄旭升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教产教融合大学

庄旭升

(陕西开放大学 物流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一、引言

理论界目前对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模式研究主要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寻找较为特例化的专业和行业进行路径匹配研究。二是寻找适应性较强的通用化路径研究。具体到这两方面的模式化研究,则会根据具体路径内外部需求进行配套化协同。因此路径与模式研究相互结合,构建因果相成。路径研究方面近期典型的观点如下:孙雷(2021)提出了产教融合应该围绕结合学科专业选准合作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共建平台机制、创新思维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生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探索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路径[1]。王贞惠,王树生(2019)认为企业学院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开展工作[2]。肖荣辉,田瑾(2020)认为政校企协同构建监督与保障体系,可以推动高水平专业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强化企业合作育人意识[3]。范剑明,马桂香,郭丽敏(2020)以化工行业为例,提出优化产教融合型试点培育企业行业布局,应加强激励引导措施[4]。徐金益,许小军(2019)认为产教融合已不仅仅是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更为教师的转型发展创造了全新契机[5]。此类观点重心是在学校,对产教融合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人才培养的架构逻辑上。

另外,由于产教融合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了较长一段时间,一些学者对产教融合如何落实更加感兴趣。刘晓梅,刘斌(2020)提出产教融合系统的发展逻辑为“职业”,发展动力为职业形态、职业导向、职业能力和技术的变迁。应该以“职业”为载体,梳理产业与职业教育两个子系统间结构与要素的对应关系及整合过程,构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6]。董树功,艾頔(2020)认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参与,通过构建多种融合办学模式、增加“软、硬”办学投资、校企协同创新教学产品等路径来实现[7]。吴加权,陈红娟,胡永盛(2019)认为强化“双创”教育与产教融合之间的关联耦合,增强企业育人主体作用,校企共建复合性课程体系、综合性实践平台、互补型教学团队[8]。马洪奎,陈锦宣(2020)则考察了四川传媒学院产教融合“成都影视硅谷”平台建设实践,认为平台建设的核心利益、共性需求、运行治理、共建共享等问题亟待解决[9]。庄旭升,李小丽(2019)则认为新商科“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延伸到“产教融合”,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一线员工共同指导下通过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的完全对接,顺利实现课程目标向职业能力素养的转化[10]。

模式研究方面,学界对高职院校、融合理论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李梦卿(2019)认为高职院校须积极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11]。王泳涛(2020)认为省级政府应形成奖惩并重的产教融合发展实施保障机制、统筹细化的产教融合发展实施路径特色、评估考核的产教融合发展实施反馈机制[12]。近期的研究,大部分依然是在职业院校、政府、企业方之间展开,对融合模式及政府政策条件有了细节化思考,但根本性框架没有进一步突破,特列化较为严重。

因此,为了增加路径和模式研究的普遍适用性,本文以开放大学为例,针对在职入学人群,通过调查,寻找产教融合普适性路径,并筛选出较为成功且便于推广的模式,同时构建适合校企结合的程序化工作步骤,解决开放大学产教融合持久巩固难度大的问题,减少校企工作方法缺乏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及模型的构建

现有产教融合问题,集中在其路径和模式效果欠佳上,开放大学这方面涉猎较少,更加容易借鉴外部经验教训。另外,基于开放大学的办学特点,其产教融合具有专业、行业覆盖面广的优势,虽然各地方产教融合具有地域特点,但依然有建立共性模式的必要。

(一)研究假设

开放大学“产教融合”过程是各地方开放大学产教融合能力正向影响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意愿的过程,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产教融合校企双方有意愿参与合作,并掌握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作为微观个体,双方在基层单位对接过程中的意愿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后期开展工作的基础。另外,双方各自需要掌握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以方便开展后期的合作。

假设二,产教融合基本做法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各地方开放大学的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能够得到校方及主管部门的支持,其工作方式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双方合作的需求,也保证了各地方开放大学开展工作的独立性。

(二)模型构建

基于假设,以国家开放大学在职入学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可观测潜变量(PA-LV)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重点对开放大学产教融合能力(简称融合能力)及行业、企业底层融合意愿(简称融合意愿)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估计,方程如下:

其中、分别表示融合能力、融合意愿;X1、X2、X3、X4、X5分别表示观测变量:学习时间、教学服务、课程水平、学费水平、师资力量,X6、X7、X8分别表示观测变量:升职机会、职业规划、能力提升;β表示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γ表示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载荷系数;ξ表示残差。

三、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所得通过一般方程设定、识别、估计、评价和修正等步骤完成,最终结构方程模型及路径分析结果是通过测试观测变量的及潜变量间不同关系,经过多次计算所得,是通过了统计检验的修正模型。所以文中重点是对开放大学产教融合能力意愿模型参数估计进行解释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本文选取陕西及周边省份地市县在职入学人群,集中某月时间,以教学点为基础,抽样调查数据共286条,剔除不合格问卷,剩余有效数据文件236份。样本数量符合结构方程路径分析统计样本量大于200份的最低要求,并且高于最低要求,使用大样本数量,目的是增加统计有效性。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保证问卷测量数据的稳定可靠及表达能力满足后期分析需要,必须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学习时间(X1)、教学服务(X2)、课程水平(X3)、学费水平(X4)、师资力量(X5)、升职机会(X6)、职业规划(X7)、能力提升(X8)八个变量,进行模型信度和效度检验,计算测量模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相关指标。由于样本数据值已经在问卷测量中做了无量纲考虑,所以数据值不再做标准化处理,可以直接测量计算。首先进行信度检验,利用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 Alpha系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见表1)

表1 Cronbachs Alpha系数信度计算结果表

一般来说, Cronbachs Alpha系数大于0.7就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测量计算尺度小于6时,Cronbachs Alpha系数还可以更低一些。根据表1统计结果可知,研究变量总体包含8项的信度系数为0.956,说明模型采用的问卷数据值总体信度优良;不可观测潜变量“融合能力”5项信度系数大于0.93,其一致性状况非常优良,与总体情况相似;另外,不可观测变量“融合意愿”3项信度系数同样达到0.93的高系数值,说明变量之间和变量总体,一致性水平均较高,符合要求可接受,指标值优良的原因是样本容量较大导致,验证了样本量越大,统计指标越优良。

效度选取KMO值进行表征检测。具体计算,使用SPSS17.0做主成分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法计算可得KMO值为0.928,统计指标值较高,说明样本数据总体之间的统计效度良好。综合其他描述性统计指标考虑,问卷抽取数据总体可靠性较高,属于可接受范围。(见表2)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三)模型拟合度分析

由于AMOS17.0具有强大的模型统计分析能力且界面友好,利于对模型进行多次统计检验和修正。因此,本文利用AMOS17.0软件进行拟合分析,并选取三类适配度指数进行重点考察:绝对适配度指数、相对适配度指数和信息指数。由于样本容量较大,适合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适配情况进行统计评价。(见表3)

表3 常用适配指数计算结果

拟合计算所得卡方值为23.292,自由度为14,显著性概率值P=0.056>0.05,接受虚无假设,表明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可适配,表征作用良好。模型其他三类各项适配指数均处于较好的指标值标准范围内,假设模型和样本拟合良好。其中核心指标值卡方自由度比为1.664<2,EMSEA值为0.053<0.08,GIF值、AGIF值、NFI指数、IFI指数、CFI指数均大于0.90,AIC和ECVI值均小于饱和模型数值,表明整体模型的适配情况良好,研究提出的假设模型与统计数据可以适配。

(四)参数估计结果及路径分析

经过AMOS17.0计算,假设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符合预期(见表4)。假设模型中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以及潜变量与测量变量间的载荷系数显著性P值均小于0.01,说明所有参数估计值都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平。带入估计值后,得到结构方程模型如公式(3)、(4)。

表4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开放大学“产教融合”能力对行业、企业融合意愿具有较大正向作用,直接效应为0.88,表明融合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融合意愿的高低。构成融合能力的5个测量统计指标中,课程水平(0.95)、师资力量(0.9)和教学服务(0.87)对融合能力影响较大,基本印证了开放大学在工作开展中重师资调整匹配、重服务完善程度,重课程与实际工作结合的程度。开放大学以远程教育为主,使得师生之间、校生之间接触时间较少,所以开放大学一直对校生对接联络服务不断加强能力提升,另外对在职人士做多方调研才开设相关课程,并匹配调整胜任教师教授与实际工作结合程度较高课程是其一大特色。其他两方面因素,学习时间自由和学费低廉的是开放大学贯彻国家教育工作普惠性的一贯做法,也具有较大影响。构成融合意愿的3个测量统计指标中,职业规划(0.93)及能力提升(0.93)对融合意愿影响作用强,这代表在职人员对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工作能力提升有较大的诉求。原因是企业在职人员在工作后,发现自身职业发展在低学历状态下上升空间有限,所以急需通过在职学习提升学历层次,另外,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越来越多,使得理论知识不足问题凸显,通过开放大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可以迅速提升工作能力的做法,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经验性认同。因此,开放大学“产教融合”(能力——意愿)结构模型拟合分析的路径,即开放大学提升自身融合能力,潜在影响行业、企业在职人员融合意愿,是合乎实际工作逻辑的。以此路径为基础,后期借助产教融合项目强化路径正向因素,间接增强开放大学融合能力与企业融合意愿,可以进一步形成迭代加强,使得路径依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五)产教融合模式分析

产教融合在摸清基本路径的基础上,需要找到既能提升开放大学融合能力又能强化行业、企业融合意愿的一整套内外部因素关联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调查问卷中,35岁以下是人群主体,从事工作时间5年内的占比54%,职业分类也以基层工作为主,工作稳定性较强,月收入3000以下的占比达到44%,不满意自己收入状况及偏中性的占比高达79%,大部分在工作中欠缺成就感,入学人群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即迫切需要提升学历改变自身工作收入状况。对于在开放大学学习的预期中,八成以上希望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建立更多更广泛的内外部人际沟通渠道,尤其是希望有更多行业交流的机会。另外,接近全部的受访者都希望开放大学学习可以提供培训机会。

目前,各地开放大学已经建立学生学习交流系统,但专业性项目活动开展很少,原因是项目面向单个个人开展没有针对性,同时各地学员专业差异很大,难以计划性开展较为长期有效的项目,已有的项目也是短期性的,若要是普遍化、长期化,需要开放大学和行业、企业双方有组织的对接才可以完成。这一点也在产教融合模型中得以验证,产教融合模型构建中无法建立开放大学融合能力与行业、企业融合环境的结构关系,其原因是缺少环境条件,也就是说开放大学和行业、企业双方都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提供这样的场景,而这正是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需求基础。融合模式必须具有连接作用,具有满足双发能力提升和意愿强化的结合场景环境。

通过考察我国工矿企业早期历史,发现厂矿企业内常年存在技术攻关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和对口地方大中专院校合作密切,当一个项目结束后,双方并没有完全脱离,而是继续保持沟通联系,由于主管部门都是相同的,高校和企业人员流动也较为频繁,使得人员培训与交流研讨变成了常态化工作,这是早期的“项目组模式”。这一合作模式后来随着企业改制而逐渐消失,但这种模式的部分功能却被某些行业、企业保留了下来,比如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培训中心一直承担着行内干部培训任务,其培训教师除了本行内部老员工外,还有大批地方高校教师,这是“培训中心模式”;还有一些企业则在内部专门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从相关院校招聘博士后研发人员专门做科研攻关,这是“研发中心模式”,可以看出这两类都是过去“项目组模式”的演化版本,这说明企业层面有合作意愿。但这两类模式都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原因是培训中心模式和研发中心模式运营成本高,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负担的。从这一点讲,完全可以借助高校社会服务外部性有效释放来降低行业、企业成本,使校企合作建立机构,满足行业、企业培训和研发需求,帮助其加强培训和研发功能。这种大学和行业、企业共建模式可以统称为“企业大学模式”。由于开放大学在全国教学点已经渗透到县级市,整个工作系统覆盖面远超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网点优势明显,因此,在推广“企业大学模式”上,开放大学更具潜力。

根据现有产教融合情况,企业大学模式需要校企双方共建:包括机构设置、平台赋能、项目产品化、市场化四个关联步骤。合作初期先以项目化运作一段时间,然后设立常设机构,接着建立具有实际功能的运营平台,再将前期项目产品化,成熟产品可以推向当地市场。具体工作机制的形成也围绕着培训和研究两方面展开,可以分设研究院与培训部作为基础架构。平台构造可以依赖现有开放大学平台,项目运营产品可以和行业、企业合作定制,也可以采用开放大学现有成熟课程体系,市场化运作则是产品成熟后向行业外部推广,目标是产生进一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企业大学建设双方提供外部资源反馈。这种模式已经有个别高校开展,但还在小范围试点阶段。

由于具体企业大学建设需要以当地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基础,这里只能做框架性说明,进一步的细节讨论还有待深入。

四、结论与建议

开放大学提高融合能力,匹配行业、企业培训、研发需求,共建“企业大学”,是现阶段产教融合最具潜力的模式,也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与早期校企合作项目攻关工作一脉相承。该模式校企双方共建匹配工作机制,落地实施具体工作流程包括机构设置、平台赋能、项目产品化、市场化四个环节。为进一步提升开放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动力,增强合作项目及后期工作的延续性,提升合作效果,可以采取如下政策性措施。

第一,开放大学总部应鼓励各地分校参与共建“企业大学”,并给予相应资源支持。如提供合作项目补贴、立项申请便利等优惠政策,强化两者结合的效果。

第二,鼓励开放大学分校加强项目运营能力建设,尤其是培训项目和行业、企业应用型研究项目要重点强化,从根本上解决合作运营水平一般化的状态。

第三,制定企业大学项目基金管理相关政策,吸引行业、企业人群中有技术经验,具有培训或研究能力人员参与企业大学建设工作。

第四,开放大学制定相关部门匹配工作机制,引导教师参与企业大学建设工作,尤其是在机构设置、平台赋能、项目产品化、市场化四个程序性工作中承担实质性工作。

猜你喜欢
产教产教融合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大学》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