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构建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救护中的应用

2021-10-09 11:51崔旭凤翟园园黄佩祎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溶栓满意度

崔旭凤,翟园园,黄佩祎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洛阳471000)

据WHO统计,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疾病,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临床特点,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相关研究显示,院内救治的延迟是造成患者在“时间窗”内得不到有效救治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及早制订有效缩短院内延误的优化方案。急诊科作为危急重症抢救前沿,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要降低急诊患者的病死率,关键在于发现后尽快得到及时救治,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绿色生命通道,优化接诊、检查、治疗等流程是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保障[2-3]。目前,大多数医院急诊科都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实施追踪和监管、对急诊科认识不足等问题,可能延误最佳救治时机,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4]。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综合管理,可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动管理、开发急诊信息化系统、基于信息化的质量管理等[5]。为明确其应用价值,本院于2018年开始构建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接诊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救治的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8月31日接诊并通过实施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救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者;②发病时间<4.5 h者;③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颅内出血史者;②近期脑卒中史者;③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④CT提示多叶脑梗死者;⑤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25分。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研究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25~77(64.41±5.82)岁;入院NIHSS评分(8.03±0.41)分;发病至就诊时间(72.45±9.47)min。对照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26~79(65.33±5.76)岁;入院NIHSS评分(8.16±0.52)分;发病至就诊时间(74.19±10.23)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急救模式救治,具体内容如下:①院前急救,由急诊科护理人员随急救车前往发病地点急救;②院内急救,医护人员依据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抢救,根据个体情况联系相关科室会诊,针对需实施溶栓手术的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1.2.2 研究组 采用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进行救治,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动管理模式:成立护理快速反应团队,根据疾病类型设立结构化护理救治模式,分工明确,提高配合程度和抢救效率。②早期识别:建立分诊评估索引,只能评估病情分级,帮助护理人员早期识别绿色通道患者。③快速安置:密切关注科室床位占用情况,并及时调整,确保抢救空间的预留和调整,保障绿色通道患者能得到及时安置。系统确认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后,在检查、检验、处方同步生成绿色通道标记,便于优先处理。④简化流程:建立绿色通道虚拟账号,确保医生可在第一时间完成接诊,预设疾病医嘱包,提高接诊效率,建立绿色通道护理记录模板,缩短记录时间,提高记录规范性;医护共享信息界面,专科医生可提前获取患者信息,提高会诊效率;当患者数量较多时可及时调派会诊医生,实现远程会诊。⑤实施过程跟进和阶段性诊疗评价:信息系统自动录入患者入院、检查、会诊、治疗时间,便于救治过程的追踪和评价各阶段诊疗效率、全方位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变化,实时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和诊疗状态,信息系统留存的客观证据有利于反查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⑥宣传: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完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绿色通道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现场处置的知晓率,并定期更新。

1.3 观察指标 ①救治过程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就诊至急诊医生初始评估时间、就诊至卒中专业组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CT检查时间、就诊至实验室检查时间、就诊至用药时间。②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情况,包括提前通知做好准备接受率、提前告知病情率、提前通知准备急救设备率、交接时告知生命体征率、交接时告知病情和用药率。③溶栓率、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状态(采用NIHSS)及患者满意度,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的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60分则为基本满意。④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预后情况,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情况比较

2.3 两组溶栓情况、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溶栓情况、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3个月后预后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3个月后预后比较

3 讨论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地区,现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该疾病对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现阶段,静脉溶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药物成本较高。相关研究显示,急诊抢救时间每延迟5 min,患者生存概率将降低5%;在发病后3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注射时间每晚10 min,致残率将提高1%[6-7]。然而我国急诊急救流程尚不完善,如检查、取药、运转流程中各部门缺乏沟通协作,各环节间信息流存在断层,信息传播缺乏实时性和快速性等,这就导致严重信息壁垒和院内急救信息重复采集,浪费急救时间,影响患者预后[8]。因此,建立系统、有序的创伤急救网络体系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救治过程就诊至急诊医生初始评估时间、就诊至卒中专业组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CT检查时间、就诊至实验室检查时间、就诊至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情况、溶栓率、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无显著后遗症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可有效缩短抢救等待时间,提升抢救效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构建绿色通道管理架构,对患者进行全流程管理,智能评估,同质化分诊,早期精准识别危重症患者,促使救治质量提升[9]。②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属于新型现代化急诊救治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各个科室通过网络线上关联,可有效促进院前手续快速审批,给后续治疗争取了有效时间,该救治模式不仅提高了医疗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快速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预后改善[10]。③各个环节联系紧密,患者入院-紧急处理-检查-手术-护理-出院等环节实现线上联通,提高急诊流程运转效率,同时避免了各部门交接时出现差错,绿色通道可有效使各部门融为一体[11-12]。④简化救治程序,缩短各个环节滞留时间,通过医院内网传递信息,增加救治过程连贯性,充分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各个环节的手续从简同时,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促进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创造了条件[13-14]。

综上所述,构建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可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各项关键节点处置时间,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提高溶栓率和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溶栓满意度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订单靶向 四位一体——构建面向高安市的物流人才订单培养“绿色通道”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