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沈浩,宁育超,杨颖
(1.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江油 621701;2.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苏州 215100)
脊柱侧弯作为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对心肺功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是一种常见疾病[1],严重者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2-3]。本研究选取100例脊柱侧弯伴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悬吊训练对患者疼痛及脊柱功能的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柱侧弯伴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34.52±5.68)岁;腰痛持续时间5~42个月,平均(25.46±4.18)个月;冠状面畸形Cobb角为12~30°,平均(20.46±2.18)°。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33.86±5.71)岁;腰痛持续时间4~39个月,平均(25.71±4.36)个月;冠状面畸形Cobb角为13~29°,平均(19.94±2.0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4],年龄18~65岁;②慢性腰背疼痛3~43个月且Cobb角10~40°;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医源性、肿瘤性或退变性脊柱侧弯;②下肢肌肉力量明确下降;③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不能耐受运动训练;④患者因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本次研究;⑤既往有脊柱手术史或骨折史。
①基础评估:患者先进行弱链测试,对腰椎周围深层稳定肌群及躯干左右两边侧屈肌群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X线片显示的脊柱侧弯情况进行分析。②对照组:采取常规物理因子疗法,对腰背疼痛位置进行脉冲短波电疗、中频电疗;脉冲短波用微热量治疗,15 min/次,5次/周;中频电波20 min/次,5次/周。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悬吊运动训练,采用悬吊运动训练设备进行训练(悬吊训练系统QX600-Ⅰ,振动系统ZD550-Ⅰ;石家庄健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先以仰卧姿势进行单腿悬挂的静、动态悬挂训练,静态维持时需注意利用腰部悬吊支持带减重,每组5次,进行3~4组,每组训练负荷逐渐增加;然后以侧卧姿势进行单腿静、动态悬挂训练;最后以俯卧姿势保持双腿静态悬挂,尽量将腰椎置于中立位而非生理前凸位,单腿悬挂后将另一侧下肢水平外展;30 min/次,3次/周。④疗程: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4周后可评价疗效。
①脊柱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返院复检时进行评定;通过Scoliomter法[5]对躯干旋转角度进行测定;通过Nash-Moe法[6]对椎体旋转角度进行测定;通过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对主弯Cobb角进行测量;通过美国Hoggan公司microFET2测试仪对患者腰背肌力进行测定。②疼痛评分:采取简式McGill疼痛问卷[7],分别进行VAS评分、现实疼痛强度评分(PPI)、情感项总分(A-PRI)、感觉项总分(S-PRI)评价。③生活质量评定:进行脊柱侧凸22项问卷(SRS-22)[8]评估,分数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④弱链测试:利用挪威Redcord公司生产的悬吊运动训练设备,患者仰卧,将悬吊装置系于脚踝上5 cm,使单侧下肢悬于30°方向,指导患者双手抱胸,利用腰背力量将对侧下肢及腰背抬起,直到腰背与双侧下肢平行,然后将双侧下肢向外拓展,直到两脚踝相距70 cm。不能准确完成该项动作或完成过程中出现腰骶或髋关节疼痛者,表示该测试结果为阳性。⑤不良反应:在院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Cobb角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腰背肌力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干旋转角及椎体旋转角组内比较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脊柱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PPI、S-PRI、A-PR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自我形象、疼痛、功能活动、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满意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RS-22量表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弱链测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的弱链测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段弱链测试阳性率比较[n(%)]
观察组有3例因过度牵引而出现神经症状,发生率为6.00%;对照组出现1例全身疼痛,发生率为2.00%(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x2=0.260;P=0.610)。
研究表明,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可能与基因遗传异常导致的神经、肌肉发育紊乱相关,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腰背疼痛,对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9]。研究表明,康复训练可缓解脊柱侧弯患者的腰背疼痛[10]。悬吊运动训练在提升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可改善深层多裂肌功能,对改善此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脊柱功能均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Cobb角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腰背肌肌力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躯干旋转角及椎体旋转角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在常规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患者脊柱畸形、提升患者腰背肌力具有积极作用。考虑其原因,在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悬吊牵引运动可有效恢复神经系统对深层稳定肌群的控制,提升深层稳定肌群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而Cobb角可较直观地展现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因此,悬吊牵引运动可有效改善脊柱侧弯程度,降低Cobb角[11]。另外,悬吊训练在不稳定状态下刺激躯干肌肉与身体各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和收缩,增强了躯干肌肉和非优势肢体的运动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腰背肌力,更好地稳固脊柱的矫正效果[12]。这一结论,与林茂顺[13]关于悬吊训练对腰背肌肉改善效果的描述一致。观察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弱链测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提示悬吊训练可通过恢复神经系统对深层稳定肌群的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弱链测试作为悬吊训练的基础评估方式,被观察组更多地用于训练,不仅使得训练更加熟练,同时会强化脊柱周边稳定肌群的力量。观察组治疗后VAS、PPI、S-PRI、A-PRI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提示悬吊运动训练可明显缓解患者主、客观疼痛感受[14]。悬吊训练可通过弱链测试对患者左右侧的负载量差异进行评估,然后通过慢慢增加开链和闭链的运动负荷而提升其肌肉耐受力,从而保证腰椎周围稳定肌群功能的恢复,并增强患者的耐痛阀,客观疼痛的减轻同时会使得主观情绪及感觉的负面感受得到缓解。
观察组自我形象、疼痛、功能活动、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但两组治疗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悬吊运动训练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悬吊运动训练具有提升患者生理活性、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是一种突出运动感受的综合训练。不稳定力量训练在躯干肌肉及非优势肢体的运动能力、神经与肌群的反馈及整合功能、机体对自身稳定性及平衡性的控制力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增强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外在形象及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另外,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悬吊运动训练不会增加对患者的伤害。悬吊训练是一种康复运动训练,会根据弱链测试对患者左右侧负载量的评估而进行训练强度的调整,使患者发生牵引过度的风险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在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可较好地改善脊柱侧弯伴慢性疼痛患者的脊柱功能,降低主客观疼痛,提升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