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杨明,李俊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潍坊市中医院骨伤康复科,山东潍坊 261041)
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易复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1-3]。目前,有关电针联合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较少,且其对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不够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电针联合SE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采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评分、疼痛程度及患者临床疗效等指标,对其疗效进行综合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将2016年6月~2018年9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患者给予SET治疗。患者接受SET训练前,先对其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进行弱链测试,并根据其屈肌群力量的测试结果制定训练方案,采用低负荷等长收缩进行闭链运动和开链运动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训练中保持无痛状态。主要训练患者的腹部、腰部以及盆底肌群。具体动作:①俯卧位,患者以前臂支撑,与肩同宽,上臂与地面垂直,腹部下放置气垫,以免腰部脊柱过度前凸。双腿悬挂在训练仪器上并维持,同时腰椎处于中立位,然后屈髋屈膝。②仰卧位,指导患者平躺,双手放置胸前,双腿悬挂并维持,并根据病情对腰部进行减重作用,主要通过使用腰部弹性悬吊支持带实现,以进行腰背肌群训练。上述训练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旋转肌群训练,患者平躺,双手放置胸前,双腿悬挂并维持,右下肢向下压悬吊带,同时将左下肢及骨盆抬高,同时保持骨盆水平位置,维持10s,左右腿交替训练。训练结束后,继续指导患者平躺,双手放置胸前,双腿悬挂在吊绳上,进行升高降低训练,结束后俯卧,由操作者采用按摩捶敲打臀部,以缓解臀部紧张,训练患者盆底肌群。③侧卧位,指导患者头枕在手臂上,另一手臂放置舒适位置,叮嘱患者在右下肢不用力的情况下,左髋关节保持轻度后伸,用左侧下肢压悬吊带并维持10 s,完成后换另一支腿重复训练,以进行侧屈肌群的训练。各动作做4组,每组6次;每周3次,持续治疗1个月。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①取穴:先选取气海、腰部夹脊、委中、腰阳关等穴位。②操作:取患者俯卧位,进行局部常规消毒,使用1.5寸的一次性无菌针刺入穴位,然后将其与电针仪连接,电磁波频率为20~30 Hz,每次通电30 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1个月。
主要观察指标:①RMDQ评分,涉及患者坐立、行走、弯腰、站立、卧床、工作、穿衣、睡眠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共24个方面的问题,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对生活影响越大。②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评定。
次要观察指标:①FMS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恢复越好。②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痛的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治疗后,腰痛症状全部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显效:腰部压痛及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基本不受限制;有效:腰部压痛及疼痛有所缓解,活动稍受限制,但有所改善;无效:腰部压痛及疼痛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活动受限明显。
治疗前,两组患者RMDQ评分、FM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MDQ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M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较之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治疗后,治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治疗后,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58%。两组间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分)
研究显示,有70%左右的成年人存在非特异性下腰痛,若久不得治,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5-7]。近年来,临床主要使用SET、推拿按摩等保守方法治疗,但单独使用效果不佳[8]。中医学认为,非特异性下腰痛与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关系密切[9]。本研究使用电针对患者疼痛的腰部关节和周围的肌肉直接刺激,可舒筋活络,使患者气血循环。本研究中,研究组使用电针联合SET悬吊运动治疗,其相关疗效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SET的对照组,提示联合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曹树琦等[10]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以经筋灸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后,RMDQ评分显著降低。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MDQ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电针联合SET治疗能显著降低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RMDQ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FMS评分是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FM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电针联合SET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电针联合SET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有效减轻疼痛情况。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电针联合SET治疗能明显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