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丹丹
【摘 要】 组建“志愿者服务小组”旨在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使得问题来自学生并由学生处理,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在借助这一新型模式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班级中的种种问题,磨炼了他们的意志,训练了工作方法。加入“志愿者服务小组”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会逐渐从自我的小天地里边走出来,愿意为大家提供一份光和热。
【关键词】 志愿者服务小组 班级管理 奉献意识
自从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以来,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依然非常辛苦,每天面对杂乱的工作无头绪,很多班主任老师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低水平重复的事务上,忙累了身心,而且效率低下、牢骚满腹,找不到工作的幸福感。为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了“志愿者服务小组”管理模式的尝试。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低效的原因分析
目前小学班主任工作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班干部管理方法的落后,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来自校内与校外两大方面:
1. 教育观念落后制约学生发展。尽管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能力而非学历,但是中小学普遍还是通过抓好学科教学质量来提升学校知名度,这样就会轻知识而重能力。教师为了图省事,认为班级事务交给学生做不如自己做,由于班级管理依然是由班主任包办代替,这一方面造成了教师劳动强度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观念封建限制学生的发展。目前,家长对孩子做班干部的态度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如果要孩子为班级服务过多可能会影响学习,所以宁可孩子不做班干部;如果要做班干部也要做班长会委员,不做小组长与课代表。很多时候,教师不是不愿改革工作方法,就是怕因改变原有模式而遭到社会的责难。
二、“志愿者服务小组”管理模式的优点
1. 班级事务由“单干”变为“众推”。“志愿者服务小组“旨在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使得问题来自学生,并由学生处理,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这样班主任也能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2. 参与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志愿者服务小组”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学生接触到了班级中的种种问题,磨炼了他们的意志,訓练了工作方法,时间长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自然提高了,也就乐于为班级服务了。
3. 自我定位由“太阳”变为“繁星”。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全家人围绕着一个“小太阳”转,他们不会与人交往,更不懂体贴家人。加入“志愿者服务小组”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会逐渐从自我的小天地里边走出来,成为扮美班级天空的“繁星”。
三、志愿者服务小组的组建
1. 开一场隆重的推介会
为了让学生理解“志愿者”的作用与意义,我制作了一个特别的PPT,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起源、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内知名的志愿者王金云的事迹,组织学生观看大型运动会志愿都服务的视频,了解新冠疫情期间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各小区与村庄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情况,这样学生就参志愿者工作有了深刻认识:志愿者活动不仅仅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也是促进自己的成长;志愿者服务的出发点不是图新奇,而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样,在班级中参加志愿者活动既能服务于大家,也能培养自己的能力。
2. 推一个典型的志愿者
在向学生推介志愿者活动之后,学生对这一新组织形式充满了好奇,内心又想参与又怕参与。怕的是,万一自己做不好被大家嘲笑怎么办?此时,选好第一个志愿者是非常重要的。我故意第一个挑选了班级中成绩与表现都一般的A学生作为“志愿者第一人”。这其实就是发挥了中间的桥梁作用:平时成绩较差、在班级中并不显眼的学生认识到这个同学平时表现并不出众,且能第一个得到老师的认可,就首先消除了对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戒备心理;而表现较好,班级中本来就是能作出较大贡献的学生更是有压力感,想为班级出力。同时这也向学生透露了班主任的导向性——做志愿者并不要求学习成绩有多好,只要能关心班级,都可以参与进来。
3. 设置一批合适的岗位
志愿者活动不应是一个抽象的名称,而应有具体的活动内容。我们把志愿者活动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类:短期的指是班级某一次活动中的临时志愿者,长期的指的是需要在一段期间内(一般是一个学期)为定时为大家服务的志愿者。
4. 填一份志愿申请书
为了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尽量体现自愿为前提的原则,所以事先我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岗位,像高考时大学设置的专业一样,具体到设置“哪些专业“,“招几名考生”,为学生选择与填报“志愿”服务。然后让学生填写统一印制的志愿申请书表格,申请书中分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每人至少要填写第一志愿。然后进行电脑录用、“调档”,最终决定人选。
5. 拟一个长效服务章程
志愿服务小组一般为4—5人,设组长。为了让全班的志愿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志愿服务职责。
由上可见,班级志愿者与原先的班干部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采取选举的方式,人为地把班内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选上的不一定能干好,不选上的更没有责任为班级去出力。而志愿者则纯出于自愿,干好了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干坏了可以定期选报新的岗位,以便为大家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这就杜绝了“官本位”思想,也在一定程度防止了“拉人头”现象的发生,纠正了家长的一些不正之风,更使学生的服务与奉献意识得到培养。“志愿者服务小组”的组建不但更大程度地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实践表明,这一新的班级组织与管理形式值得进一步探究、改进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耿申.学校在志愿者教育中的责任[J].教育科学研究,2007(07).
[2] 赵振洲.透视香港学生志愿者的培养机制[J];少年儿童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