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08 04:06梁亚宁
新闻爱好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梁亚宁

【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当前的新闻传播工作开展来说,也要实现与时俱进,重视更多先进思想和理念的引入。AI主播的出现,被视为新闻界的变革,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直接的影响,让人们看到了AI技术实际应用的效果。继2018年11月,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推出全球首个AI合成男主播之后,AI主播技术不断换代升级,有力推动了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在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充分意味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AI技术将会在新闻传播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主要结合新闻传播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在新闻传播领域中AI主播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AI主播;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2021年3月,新华社AI合成主播再次升级,实现了从演播室到新闻现场的“时空穿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为观众带来了跨场景新闻报道的全新视听体验。从2018年11月,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推出全球首个AI主播,到2019年2月,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同时完成AI主播从坐播到站立式播报的升级,到今年3月,AI合成主播再次升级,AI主播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功能性大大加强,镜头和语言表现力不断提升,更具人性化与智能化。可以推测,未来在新华社的新闻报道工作开展中,“AI合成主播”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越来越多的AI合成主播的加盟,也可以确保媒体机构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新闻传播效果,进一步推动新闻报道质量的升级。

一、AI主播产生的背景

人工智能,指的是基于对人工智能理论以及相应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和扩展的科技分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上,其核心关注点是对人工智能的本质进行探寻,从而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实现与人工智能相似方式的模拟,基于此来达成人工智能操作的目标。[1]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诸如机器人、语言识别以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构建等。基于多方面的研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落地上能够满足技术研发的要求。

从目前的发展来说,人工智能的诞生,使人类在很多工作领域都实现了突破。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門高科技,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上,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机编程技巧,同时还必须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人工智能有较为广泛的外延,在发展过程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诸如机器视觉、计算机学习等。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趋势是立足人的视角来进行机器工作方式的思考,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确保机器能够拥有人一样的思维,能够和人一样完成复杂的工作。不同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二、新闻传播领域中制约AI主播发展的因素

(一)数据获取途径单一

要想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更好地满足AI发展的需要,关键就是要重视新闻数据的来源,同时在获取的数据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信息源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就显得十分关键。当前,在推动AI主播应用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既有的数据来源难以满足AI主播的播报要求。由于数据库信息来源过于单一,多数情况下获取的数据仅仅集中在某一个领域,导致在数据获取上不够全面。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整体数据库不够丰富,导致在AI主播的实现上,依然会有较多的问题和不足。[2]

(二)数据处理水平有待改善

要想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有更出色的表现,就要确保数据来源丰富。当前数据新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上能力不足。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能力在整个数据挖掘表现上是核心环节。只有保证数据处理的效益,才能够在进行数据算法应用上更契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贴合AI主播的数据使用需求。目前在推动AI主播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有限,导致AI主播在进行新闻传播工作践行上难以真正满足数据处理诉求,目前只能更多地被运用在已经限定好内容的新闻资讯类节目的播报当中,而难以像真正的人类主播那样在新闻的编辑、采写、访谈、评论、主持等传播领域得以普及。

从数据存储的视角来看,计算机存储能力和大数据规模之间依然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数据分析方面,第一步是完成数据的读取。目前来看,虽然一些计算机功能强大,但是现有内存难以和大型网站在一天内产生的数据匹配。由此可知,计算机在数据存储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AI主播的发展要想真正达成人工智能的目标,数据支撑是非常关键的。离开了大量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的实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三)数据可视化表达程度依然有待实现进一步的改善

立足新闻传播领域发展实际,要想真正达成数据可视化表达,数据展示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改善和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的关键一环。对于AI主播的应用来说,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示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早在第一届国际数据新闻圆桌会议上,米尔科劳伦兹就对新闻数据提出了明确的观点,认为在进行新闻故事的展现上,数据新闻的展示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数据可视化表达,能够实现新闻故事的更好呈现。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数据可视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所谓数据可视化,通常是指将文本型或数值型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运用图片、影像、动画等视觉化手段或形式表达呈现出来。相对于冰冷的数据或单调的语音呈现,这种方式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对于AI主播来说,这里强调的数据可视化,指的是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实现上,立足发展视角,尽可能确保AI主播在新闻内容的展示上,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实现媒体新闻报道。这种可视化,不仅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指在进行新闻内容的宣传报道上,对隐藏在宏观、抽象数据背后新闻故事性的展示。[3]

AI主播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可视化技术的提升。离开了数据可视化技术,AI主播在新闻内容的解读上,自然也就难以达成智能化的目标。结合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需求,重视新闻数据可视化水平的改善,是充分确保AI主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优势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效益的基础及重要前提。

(四)AI主播缺乏人性化表达

在新闻传播领域,目前,AI主播主要运用于新闻播报当中,代替的是人类播音员、主持人在镜头前的播音主持工作,而这类传播方式具有显著的“人际性”特征,主播作为传播主体,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利用“搜狗分身技术”模仿央视主播邱浩、屈萌的身形、神态虚拟制作出来的新华社AI主播“新小浩”和“新小萌”,才会让观众倍感惊喜和亲切,因为它们完全具备人的“音容笑貌”,较之二维时代以卡通形象出现的“虚拟主播”,极大地拉近了传、受两者之间的距离。而虚拟主持人“康小辉”、虚拟记者助理“小白”则与著名主持人康辉、白岩松的声音相似度极高,并尝试与观众进行简单的互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AI主播“雅妮”则是以记者和主持人的身份与真人主播及观众进行互动,并与多地嘉宾连线访谈,其表情和手势逼真,语言诙谐幽默,已经具备了一些“人格化”特征。这说明我国的AI主播合成技术在语音识别、知识分析和图像处理方面确实已经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与进步,但无论“新小浩”还是“雅妮”,尽管技术在进步,但AI主播的语流和样态始终无法像真人一样自然、和谐、生动。虽然能精准識别出稿件中每一个字的读音,却无法准确地把握新闻的基调,不能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内涵。

新闻播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见字出声”,新闻节目也不仅仅是资讯类消息的播报,还包括新闻评论、新闻访谈、现场报道等多种形式。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拥有独立的人格”则是艺术性的前提和保障,这恰恰是AI主播所不具备的。它们没有人的喜怒哀乐,不能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AI主播在播报环境被污染的新闻时不会感到担心和忧虑,播报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夺冠的新闻时不会感到振奋和骄傲,播报汶川地震中灾民家园尽毁的新闻时更不会流下难过的眼泪。

由此可见,新技术虽然引发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给人们带来了科技感、新鲜感和趣味性,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满足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需要,但由于缺乏人性化的表达,无法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因此如果新闻节目过度依赖AI主播来完成,必将失去它应有的温度和感召力。

三、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探讨

新媒体时代,我国拥有十分庞大的媒体数量,新华社、央视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率先推出并频繁使用了多个AI主播,充分表明了其对于AI主播的认可态度,这对于我国的传媒行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AI主播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的新闻传播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推动新闻传播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立足时代发展视角,重视AI主播的合理应用,通过不断地推动相应技术升级和改善,为AI主播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AI主播在新闻采写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的新闻播报中,需要有专门的记者根据发生的时事写新闻稿件。记者需要先进行素材的搜集,并按照新闻稿件的写作要求去写作。同时,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还要做好采访环节。按照采访要点对关键人和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整个过程耗时较长,需要专业的新闻记者才能胜任。

AI主播出现之后,可以解决信息搜集问题,由AI主播根据搜集到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新闻稿件的编写规则自动生成符合播报要求的新闻稿件,由AI主播进行播报。所以,AI主播的应用解决了新闻采写的问题,提高了新闻采写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AI主播在新闻访谈中的应用

新闻访谈在进行中有固定的规则,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分析和整理,依靠AI主播无论是在效率还是在准确性上,都比传统记者有优势。植入了特殊算法的AI主播,能够按照既定的采访逻辑完成人物访谈,并自动生成新闻稿件,在校验之后直接播报,提高了新闻访谈的质量和播报效果。

(三)AI主播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新闻评论有固定的套路,评论稿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从观众关注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零散的新闻素材以数据的形式存在,AI主播能够通过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编制出符合要求的新闻评论稿,在写作角度和文章的出发点上,都能够符合实际要求。评论的规则和文章的观点及角度等数据,是事先植入到AI主播模块中的。在这些要求的指导下,AI主播能够顺利完成新闻评论稿的编写,能够在实际播放中取得积极效果。

(四)基于发展视角完成云服务平台构建

要想真正地推动AI主播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更出色的运用,其中一项关键内容就是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布局。在计算机以及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存储能力也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环节。所谓的云计算指的是基于云服务,实现不同服务器的集合,进而构建起一个有突出能力,能够实现动态伸缩的资源池,确保云计算的优势得以突出彰显,最终为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平台的构建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资源的收集,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新闻传播的需求,可以立足发展视角,充分实现云平台数据信息的运用,确保推动AI主播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上,获取更丰富的数据支撑,进而使AI主播能够充分立足信息使用者需求视角,实现有针对性、有价值新闻信息的提供。

(五)不断改善数据收集的品质

结合AI主播发展实际,要重视数据收集品质的改善。较高品质的数据应用,能够确保AI主播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上,始终实现最广泛的数据获取,达成数据高效使用,同时也可以确保数据实时存储以及并行处理目标的达成。[4]通过这些技术的引入,确保AI主播在新闻传播的应用上能够有丰富的新闻基础信息来源,促使AI主播能够更出色地完成新闻播报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水平以及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采集到越来越多的数据,但是数据的处理和筛选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为此,可以引入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数据提取,以及在数据收集上有较高的冗余度。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降低数据分析的成本,同时最大化改善AI主播的新闻传播效益。通过合理技术的引入,确保AI主播在进行新闻数据的获取上能够有的放矢,实现新闻数据的合理筛选,提升新闻数据使用效益。

(六)推动数据展示功能的逐步完善

随着可视化新闻概念的提出,为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数据可视化的实现,能确保在进行新闻数据的使用和扩散上,基于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数据扩散和传播,实现数据的深入挖掘,同时也可以确保AI主播所收集到的数据是真正有意义的数据,是经过深入分析和处理后能够充分契合目标用户需求,能够产生一定需求和价值的信息。[5]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要重视数据展示功能的逐步完善,这也是确保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得以出色应用的关键要素。

結合当前数据可视化的发展现状,新闻数据可视化是确保AI主播得以在新闻传播中获取出色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背景下,重视新闻数据的合理应用,同时尽可能立足发展视角,强调数据新闻在发布过程中的展现方式,能够尽可能确保AI主播在新闻传播和扩散上完成数据的深入挖掘,确保最终能够为AI主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使新闻主持传播领域也日趋智能化,AI合成主播的推出首先能够出色保障新闻讯息的高效扩散,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AI合成主播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不仅可以以播音员的身份应用于新闻播报,还可以担任记者、主持人,进行新闻采访。在融媒体向智媒体不断迈进,实现媒介融合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的当下,AI主播应该更多地参与到数据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来,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环节、数据分析环节以及数据展示环节。因此,制约数据新闻发展的因素也同样制约着AI主播的应用。然而数据新闻的飞速发展也给AI主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日益强大的信息识别和采集系统、日益人性化甚至人格化的可视技术,都为AI主播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拓宽了道路。智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参与,对人与机器合作模式的深入探索带来的将是智慧与智能的协作共赢。

[本文为202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融媒体时代视听新闻主持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BXW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松林,陈娜.大数据助推人工智能[J].邮电设计技术,2016(08):1-5.

[2]万璞,王丽莎.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0):113-114.

[3]喻国明,刘界儒,李阳.数据新闻现存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兼论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J].新闻爱好者,2017(6):4-7.

[4]许向东.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新模式:传感器新闻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5,37(10):107-116.

[5]祝建华.从大数据到数据新闻[J].新媒体与社会,2014(4):11-13.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媒介融合下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研究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