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课堂给学生

2021-10-07 06:26林玉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7期
关键词:探究课堂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林玉兰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小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数学知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学好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才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获得思维方式、关键能力和数学品格上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核心素养;探究课堂

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起到启蒙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教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上,正确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让核心素养教育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分为思维方式、关键能力和数学品格三个维度,而数学作为一门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探究的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营造充满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各个维度的数学核心素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发展。

一、回归现实,优化学生思维方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工具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是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最主要途径,也可以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语言、信息技术、实物等手段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站在数学的观点去分析情景,改变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

比如,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展示了一张表格,上面记录了某一家奶茶店在过去一年十二个月里,每个月贩卖出奶茶的数量。在学生知道了表格的内容之后,笔者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可以说一说这家奶茶店哪个月的生意做得好吗?”学生听到问题之后立刻又去看表格,从里面发现了数据最高的月份。当笔者又问学生哪个月的生意最不好时,学生又去重新看数据。在这之后,笔者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这样一次次地去观察数据也太慢了,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快速地找到想要的数据吗?”这样,在学生表示出了疑惑和好奇心之后,笔者再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并且将与案例相关的折线统计图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快速地找出解决对策。

二、学有所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缺乏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意识,说明小学生的关键能力素养还有很大的缺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或者观念,让学生亲身验证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数学应用当中再次获得启发,促进学生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扇形统计图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调查的方向,并且给学生指明思路,让学生试着了解“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大体分布”“当地居民每月用水情况分布”等事实。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出了一个可以进行调查的方向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寻求家长、互联网等的帮助,利用网络调查、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得数据,接着使用扇形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制作成一份调查报告。这样的任务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需要来设计任务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感受自己的成长,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合作、自主学习、调查等关键能力。

小学生对新的知识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是学生的这种接受只是浅层次的,要想使学生可以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能力,还需要学生进行生活的实践探索。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学生生活中的“师傅”,让学生帶着明确的目标去使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各种关键能力上的成长。

三、提升感受,塑造学生数学品格

小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以情感和形象为主的,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教师经常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并且将成绩放在学生能力的前面,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烦躁、压抑的情感,十分不利于学生数学品格的塑造。数学是一门比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大的考验,但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是可以从外部环境改变的,如果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感受,让师生双方都在饱含热情的前提下进行交互,则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易地收获数学学习的满足感,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品格大有帮助,也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成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视在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直接让学生记住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导致学生最终虽然学到了知识,却不懂得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数学品格的形成。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圆周率当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知道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圆周率的探索,并且在不断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精准的圆周率数据,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圆周率的“前世今生”。这样,数学课堂就不再是冷冰冰的计算课,而是成为了精彩的数学文化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品格形成提供重要的载体。

身为教师,我们应当站在教育的前沿,关注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因此,为了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优化小学数学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2]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探究课堂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现探究课堂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
初中数学探究型课堂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