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 周小春 周清清 张艳梅 王进
摘 要:自2018年以来,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3.74万,其中有12.46万人实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3万人次,累计投入培训资金约2.21亿元。7个县(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项目資金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福泉市年均增长率为最高(59.3%);在搬迁安置点培训项目方面,平塘县的累计项目培训数最多(497个);新市民希望接受2种以上工种技能培训为92.7%。鉴于此,搬迁新市民要实现融入快、就业快、就业稳、能致富的目标,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拥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因此,职业院校应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政策,肩负起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主动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前移、构建新型培训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协助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持的后半篇文章。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新技能
中图分类号 C9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189-03
Research on the New Techniques of New Citize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in Qiannan Prefecture Promoted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G Lu1 et al.
(1Qiannan Polytechnic for Nationality, Duyun 558022, China)
Abstract: Since 2018, the labor for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in Qiannan Prefecture has reached 137, 400, of whom 124, 600 have achieved employment; 48, 300 people have received vocational technique training,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about 221 million yuan. There is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in the funding of labour training project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in seven counties (cites), with the highest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59.3%) in Fuquan City; As far as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site is concerned,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project training in Pingtang County is the largest (497); 92.7% of the new citizens hope to be able to receive training in more than two types of work skills. In this regard, the primary condition for relocated new citizen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fast integration, rapid employment, stable employment and getting rich is that they must possess more new knowledge and new techniqu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y should firmly grasp the polic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ulder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ush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forward, build a new training model, set up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reinforc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nd strive to continue to assist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support afte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New citizens; New techniques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易地搬迁农民落户城镇成为新市民,他们从传统农耕角色转变为城镇工作生活,需要政策持续支持和关心,帮助其融入城镇工作生活,首要条件是“就业”要稳,“心”要安,“帮”要实。就业稳关键在于技能强,只有拥有更多的新技能才能促进就业的“稳”、才能带来“心”的安,“心”安才能谋发展。因此,当前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助推搬迁新市民提高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就业意识、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1 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黔南州12个县市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抽取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荔波县、独山县、龙里县、平塘县等7个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和福泉市易地扶贫搬迁两安置点(城南千福和陆坪移民新区)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06户、868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拟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调查表”开展调查。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培训,入户调查统一调查用语,收集被调查单位材料,入户调查要求家庭回答者能正常交流、语言表达流畅。调查内容主要有易地搬迁人数及劳动能力、培训项目、培训资金及搬迁群众接受技能培训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 从各县市易地搬迁新市民的劳动能力来看,荔波县劳动力占比最高,为8.6%,其次是平塘县和龙里县,分别为7.5%、7.0%。从劳动力内部构成来看,平塘县占比最高,为21.2%,其次是独山县和瓮安县,分别为19.6%、15.6%(见表1)。
2.2 劳动力培训经费情况 从3年来7个县市劳动力培训经费投入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18.8%;5个搬迁安置点对新市民劳动力的培训资金投入同样呈增长趋势,增长26.6%,其中福泉市年均增长率最高,为59.3%,其次是平塘县和都匀市,分别为41.1%、29.3%,龙里县呈现下降趋势(见表2)。
2.3 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情况 2018—2020年,7个县(市)主要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有:市民化、创业培训(SYB)、家政服务员、育婴员、母婴护理师、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餐厅服务员、超市导购员、美容师、烹饪(中式)师、面点(中西式)师、保安员;电工、焊工、抹灰工、挖掘機驾驶员、叉车驾驶员、手工艺(绣)加工、竹藤编制工、缝纫工、护林员、计算机操作工、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家畜禽养殖、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2018—2020年7个县(市)搬迁安置点的培训内容详见表3。
2.4 黔南州培训就业现状 2020年底,黔南州贫困劳动力累计就业17.1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3.74万人,其中有12.46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3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3.52万人次,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0.77万人。在搬迁安置点招引制衣、制鞋、皮革、手套、雨伞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扶贫车间”147家,稳定吸纳搬迁新市民就业3320人;基地59个,吸纳搬迁新市民就业1411人,实现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自2018年以来,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累计投入培训资金约2.21亿元,开展市民化、感恩教育培训、到先进村观摩学习培训等综合素质提升培训328.7万人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24.9万人次。
2.5 福泉市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培训情况 在福泉市2个搬迁安置点(城南千福和陆坪移民新区)共调查206户868人,有劳动力592人,接受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如家政服务员、SYB、电工、焊工、手工艺等平均达到1.71人次,其中县内就业413人,占70%,县外就业179人,占30%。未来希望从事工作:“技术工人+泥水工、电工、钢筋工等”占19.4%,“保安+环卫工人”占15.0%,“保安+环卫工人+技术工人”占11.2%,“保安+工厂技术工作”占8.3%,其他占46.1%。希望接受2种以上工种技能培训达92.7%,说明新市民为了促进就业,希望得到政府给予更多的技能培训,以此提升就业能力。
3 讨论
新市民泛指具备足够的就业能力和在城市里能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人[2]。易地扶贫搬迁农民作为新市民,他们从农耕到城市所拥有的技能较少,在新的工作生活环境中,远离耕地,城镇生存需要获取新的生活技能[3]。因此,为了促进他们较快融入城市生活,必须要加大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就业意识、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培训。
贵州省《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3]指出:深化“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政策不松劲、力量不减弱、工作不断档,持续加大培训力度;《黔南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指出: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易地搬迁劳动力市民化培训等各类培训,将感恩教育、扶贫扶志(智)培训、就业帮扶等贯穿培训过程中,提高其思想意识、生活能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其通过就业实现脱贫[4]。调查资料显示,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文件说明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持技能培训工作,2018年以来,在资金培训方面,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3.74万,其中有12.46万人实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3万人次,累计投入培训资金约2.21亿元。调查的7个县(市)劳动力培训项目资金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福泉市年均增长率为最高(59.3%);在搬迁安置点培训项目方面,平塘县的累计项目培训数最多(497个)。在走访调查中,新市民希望接受2种以上工种技能培训达92.7%。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市民获得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职业院校应发挥好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着力继续协助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持的后半篇文章。
3.1 强化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 一是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服务中来,助推“五大体系”建设,为新市民获得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贡献力量;二是用足用好持续稳定政策,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实现新市民能快融入、住得稳;三是促进新市民拥有更多职业技能去获得理想工作岗位,实现就业快、就业稳、收入稳、能致富。
3.2 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前移,让培训走进社区、车间、田间地头 一是强化学历教育,积极将短期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纳入职业院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二是把培训教室前移到现实的工作场地,实现新市民不出家门就能获得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三是培训工作市场紧密化,将社区、企业调研常态化,强化教师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岗位群需要什么,我们就提升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实现培训就业无缝衔接;四是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法治意识、感恩教育等纳入培训内容。
3.3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新型培训模式,实现资源互补 一是整合各职业院校之间的专业优势,邀请企业工匠参与,形成合力,助推技能培训质量;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推进新市民以多技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借助东部地区帮扶西部地区政策,强化与用工企业对接推介,做实县域设有扶贫车间企业开展无缝衔接,实行定单式培训。
3.4 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是组建优质教学专班,研究培训方法,编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实操教材,针对不同年龄学历层次的新市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新市民共享优质教学,获得能力提升;二是开发适合新市民培训的教学资源库,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定期或不定期追踪评估参加培训新市民的就业表现,评价教师的培训效果,不断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参考文献
[1]胡艳辉.从“农民工”到“新市民”——农民工城市适应与发展能力培训的实践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1):4-5.
[2]蒋兴旺.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市民化路径探析[J].人文之友,2019(022):40-41.
[3]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Z].2020-12-22.黔党办发〔2020〕36号.
[4]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Z].2019-12-13.黔南府办发〔2019〕25号.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