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大华1623的选育及应用

2021-10-03 08:19秦龙孙杰赵青叶凌凤张志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选育新品种栽培技术

秦龙 孙杰 赵青 叶凌凤 张志高

摘 要:大华1623(原名DJ1623)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D1337为母本、D1316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春播种植,全生育期120.2d,株高237cm,穗位高98cm,穗长17.1cm,穗粗5.0cm,秃尖长0.8cm,每穗15行,每行34粒,千粒重346g。综合性状优良,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瘤黑粉病,抗倒能力强,营养品质优。该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大华162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水平等,并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大华1623;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032-03

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年栽种面积超过4000万hm2[1]。黄淮玉米区是主要的玉米生产区,栽种面积占我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34%以上[2]。江苏地处黄淮玉米区的东部,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适宜玉米生长[3]。高温、干旱、雨涝,热带风暴(台风)等特殊气象因素是玉米生产的逆境条件,因此,应重视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选育抗病、抗旱耐涝、耐高温、抗倒伏的玉米品种,以保证玉米生产中所需要的种子数量与质量[4-5]。为适应生产需要,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出大华1623(苏审玉20210001),其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病抗逆能力强、后期绿性保持好等特点[4-5]。本文介绍了大华1623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及高产栽培技術要点,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4-5]。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 母本D1337:2008—2012年以L239与335组配的杂交种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8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

1.2 父本 父本D1316:2010—2013年以S122与D1153组配的杂交种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6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

1.3 杂交种 2013年种植以D1337为母本,选用包括D1316在内的多个父本组配杂交组合。201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组合D1337/D1316表现突出。2015年和2016年进行多点鉴定,春播DJ1623综合性状最好,比对照苏玉29增产极显著。具体选育过程如图1所示。

2 特征特性

第一叶顶端形状为圆到匙形,叶鞘紫色,叶色绿,出苗快,苗势强,长势健壮。成株株型紧凑,总叶片数19张左右,江苏春播生育期120d左右;株高237cm,穗位98cm;雄花分枝8个左右,护颖绿色,花药绿色;雌穗较大,近似筒形,整齐一致,花丝浅紫色,穗长17.1cm,穗粗5.0cm,平均穗行数15.0,行粒数34,穗轴白色,千粒重346g,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粒型[4-5]。

3 产量水平

3.1 江苏省区试 大华1623于2018、2019年分别列入江苏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2018年区域试验中10个试点中增产点数9个,减产点数1个。产量变幅在5934.0~9847.5kg/hm2,平均产量8683.5kg/hm2,比对照增幅0.4%~22.5%,平均增产11.6%,居第5位。生育期118d,比对照早2d。株高24cm,穗位高97cm,株型紧凑,双穗率和空杆率分别为0.4%、1.1%。倒伏率和倒折率分别为9.2%和1.9%。穗长16.8cm,穗粗4.9cm,秃尖长0.9cm,平均每穗15.0行,每行33粒。千粒重336g,出籽率86.7%。果穗筒形,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田间自然发病观察结果该组合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纹枯病、抗病毒病、中康玉米螟(表1~3)[4-5]。2019年区域试验中9个试点全部增产。产量变幅在9271.5~12478.5kg/hm2,平均产量10836.0kg/hm2,比对照增幅4%~18.1%,平均增产11.9%,居第3位。生育期123d,比对照早2d。株高24cm,穗位高100cm,株型紧凑,双穗率和空杆率分别为1.6%和0.1%。倒伏率为2.%,无倒折。穗长17.4cm,穗粗5.1cm,秃尖长0.7cm,平均每穗15.1行,每行35粒。千粒重355g,出籽率88.0%。果穗筒形,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田间自然发病观察结果该组合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纹枯病、中抗病毒病、中抗玉米螟。高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感腐霉腐病、中抗纹枯病、抗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表1~3)[4-5]。2018、2019年2年江苏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759.8kg/hm2,平均增产11.7%。

3.2 江苏省生产试验 大华1623于2020年列入江苏省普通玉米生产试验,生产试验结果显示,9个试点全部增产。产量变幅在7650.0~0656.0kg/hm2,平均产量9163.5kg/hm2,比对照增幅为71%~28.0%,平均增产14.2%,居第2位。生育期118d,比对照早1d。株高231cm,穗位高96cm;株型紧凑,双穗率和空杆率分别为1.0%、0.5%。倒伏率和倒折率分别为44%、0.3%,穗长16.2cm,穗粗4.9cm,秃尖长0.7cm,平均每穗15.9行,每行32粒。千粒重339g,出籽率87.9%。果穗筒形,籽粒黄色,马齿型。田间自然发病观察结果: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南方锈病、中抗玉米螟[4-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腐霉茎腐病、抗瘤黑粉病、中抗南方锈病(表1~3)[4-5]。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大华1623适宜的播种期跨度大,植株单株生产力较为均衡,适宜的播种密度需根据适宜播期确定[4-5]。研究表明,玉米播种适宜的出苗期为6月初至6月底,适宜的播种密度在60000~67500株hm2,播种密度需根据播种期的延迟适当增大[6-7]。及时播种保全苗,夏播力争早播[8-9]。平整地块,确保播种深度较为均衡,开深沟,浅覆盖层,保障湿润播种,实现全苗匀苗、壮苗[10]。适宜的播种密度为:行距50~55cm,株距25~30cm[11]。

4.2 科学施肥 大华1623要获得9750kg/hm2以上的产量,全生育期需施用纯N300~375kg/hm2,配以相应的磷钾肥,确保植株生长健壮、果穗大穗、增加籽粒重[4-5]。基肥施尿素150kg/hm2、复合肥375kg/hm2,多施有机肥[12]。幼苗期需根据秧素质情况,补施尿素72~150kg/hm2[13]。近年开展的肥料运筹用量试验结果显示,大华1623在9~14叶时期,施尿素作穗肥,可显著增加植株的生长量,提高生长后期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果粒数、果粒重,建议穗肥施用375kg/hm2[14]。

4.3 加强田间管理 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防治地下害虫[15];做好纹枯病、粗缩病、玉米螟等的防治工作[16];秧苗期加强间苗、定植,做好抗逆减灾,适时收获[17-18]。

参考文献

[1]翟晓娜,谢奇珍,师建芳,等.我国玉米产业链标准现状及发展需求研究[J].河南工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04):100-106,112.

[2]朱勇生.2020年中国玉米产业报告[N].粮油市场报,2020-11-17(T23).

[3]刘慧.从粮食安全高度搞好玉米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20-12-31(009).

[4]王朋,孙杰,赵青.大华1409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36-37.

[5]秦龙,孙杰,王鹏,等.玉米新品种大华1409的选育及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0):102-104.

[6]张峰,王朋,孙杰,等.玉米品种“苏玉34”的选育及其制种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8(03):43-44,49.

[7]王朋,孙杰,赵青,等.玉米品种苏玉34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04):244-245.

[8]王朋,孙杰,张志高.氮肥运筹对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产量构成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8(01):76-77.

[9]王朋,孙杰,张志高.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的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12):261-262.

[10]王朋,孙杰,张志高.高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232-233.

[11]孙杰,王朋,张志高.苏玉34不同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06):53-55.

[12]王朋,孙杰,张志高.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7(04):60-61.

[13]张志高,王俊仁,孙杰,等.玉米新品种苏玉27的选育及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9):98-99.

[14]王朋,孙杰,赵青.2018年江苏省淮北普通玉米生产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7):47-49.

[15]魏国军.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03):85-88.

[16]冯铸,悦波,王笑,等.高产优质玉米太育9号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21(03):98-99.

[17]卢振宇,张伟,张玉霞,等.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泉玉86号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中国种业,2021(03):92-94.

[18]王璐,牛新章,刘清瑞.玉米新品种沧玉76示范试验与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21(02):14-1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选育新品种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