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春
摘要: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遵义市播州区围绕“搬哪些人”、“往哪里搬”、“搬了后怎么办”三个重大问题,紧扣实际探索总结了易地扶贫搬迁的“七个一”新模式,为推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操作的模式。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七个一;新模式
遵义市播州区是2016年6月撤销遵义县设立的新区,辖19个镇2个民族乡,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总人口83.79万人,有农村贫困人口18560户51714人(不含托管给南部新区的龙坑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多年来,播州区一直把贫困群众的脱贫置于工作首位,尤其是2015年至今,播州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全力实施大扶贫攻坚战略行动。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播围绕“搬哪些人”、“往哪里搬”、“搬了后怎么办”三个重大问题,紧扣实际探索总结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模式。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播州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问题导向,精心打造集中安置点,根据群众搬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精准施策,实践探索出了“七个一”的搬迁安置工作法,走出了一条让生活困难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有保障”的搬迁之路,为推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分批搬迁、落实帮扶、解决就业、素质提升、感恩教育等方面探索了可复制、可操作的模式。
1 播州區易地扶贫搬迁的“七个一”新模式
城区白龙小区安置点是市级示范点,是播州区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最佳搬迁安置方式的先行先试区,为全区面上搬迁入住总结出了“七个一”模式。
一是建好一个安置小区。选址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产业配套发展,就业岗位多的地段修建安置小区。
二是规划一条搬迁渐进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列出城区安置点搬迁安置时间表和作战图,将543户2399人分季度、分批次循序进行安置。
三是张贴一张帮扶连心卡。在搬迁户家门口张贴一张“干部帮扶连心卡”,将搬迁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迁出地帮扶干部信息、迁入地社区联系干部信息等印于卡上,便于搬迁入住对象有问题需要咨询、解决时能及时获得帮助。
四是配挂一幅故园旧房照片。将搬迁对象原居住房屋的照片和新房照片进行装裱,将其挂在搬迁户新居客厅墙上,不仅给搬迁户留下过去生活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搬迁户通过今昔生活条件的对比,忆苦思甜感党恩,励志思进兴家业。
五是落实一个就业岗位。在城区周边工业、农业企业、建筑工地等共计筛选储备就业岗位800余个,根据用工单位用工条件,制作宣传手册下发到搬迁对象手中进行初步意愿选择,再组织用工企业和搬迁对象集中举行供需见面会,搬迁对象根据用工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条件进行面试确定岗位。
六是组织一次爱心帮扶。针对贫困户家庭家具破旧、生活必需品缺乏,又无力购置的实际,区委、区政府号召企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社会主扶功能,动员他们为搬迁家庭送温暖、捐物资,基本为他们配齐生活必需品。
七是开展一系列综合培训。采取上夜校、道德讲堂等形式对搬迁对象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和电器使用规范、就业、创业技能等进行统一培训,同时对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切实提升了搬迁对象的市民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2 “七个一”模式取得的重要效果
2.1 搬迁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易地搬迁后,贫困群众不仅告别了以前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远离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集中居住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住房由过去的土房危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新居新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用电难、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2.2 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得到拓宽
搬迁群众因交通便利,离城镇近、致富信息灵、就业机会多,不再依赖原有土地过“靠天吃饭”的日子,而是依托安置点附近的场镇、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资源,通过发展畜禽养殖、就近务工、商贸运输等多种渠道,收入实现稳定增加。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市场意识逐步转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2.3 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易地搬迁后,贫困群众从长期形成的“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和传统的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对迁出地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
2.4 迁入地城镇化进程得到加快
通过实施以城镇化为主的多种安置方式,在集镇周边和中心村寨建设安置小区,使偏远山区群众向城镇和村庄集中,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从“七个一”新模式中得到的启示
3.1 要想搬得出,思想工作是前提
易地扶贫搬迁之目的就是帮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群众首先从生存环境上解决致贫原因,从而精准脱贫。群众既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的主体。没有群众的主动性,易地搬迁将举步维艰。因此,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前提。只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搬迁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才能打消群众顾虑,避免发生“不想搬的被搬”现象,实现由“要我搬”到“我要搬”。
3.2 要想稳得住,生活保障是基础
群众搬进来之后,必然需要考虑如何稳定生活下来的问题。这就需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未雨绸缪解决好搬迁后的就业、就学、就医等生活相关问题。
3.3 要想能致富,就业创新是新路
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为群众谋划脱贫致富的新出路。群众搬迁后,失去了原本靠农业生产来维持基本生活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解决当下日趋严峻的生活压力,为此我们就需要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相应就业形式,帮助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作者单位:中共遵义市播州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