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妃
摘 要:高中历史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教师在教授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观,还要让学生探究出人类社会历史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的基础设施,根据实际学生整体情况,依据教科书,有效结合课外恰当的史料,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以农村高中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基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观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恰当的史料为证,尤其是利用当今较为为权威的教科书为史料,而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教科书和课外恰当的史料进行有机结合,对历史事物进行合理地叙述、分析和评价。这些将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史料的习惯,学生也能从中基本描述历史事物的基本要素。而通过对历史事物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判断,对历史发展产生整体或者宏观的解释。也就是说教师在以史料为中心的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时间长河中所发生的各类历史情况,从对史事的记忆中提升到理解历史上的因果联系,局部与整体等方面,甚至能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能够客观地概括史事的特征、影响、本质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创新方法等方式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一、立足实践,实现教学情境化
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可靠史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史料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设身处地的复原历史本来的面貌,引导学生走入真实的历史语境中去分析总结,让学生自主判断正确与否,以此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吸收历史发展的经验,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供正确的对策。教学中结合可靠的史料尤其是新世纪的历史教科书,反映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权威的结论,在展开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紧扣教科书让学生了解当时真实的历史发展情况,还要结合课外合适史料,这样学生能够深入挖掘体会历史事实,进而合理想象历史情境,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科书了解晚清政府执政情况,颁布的一系列的法律条文,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国内和国际的矛盾,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然后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用能够得到广泛农民积极响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迅速攻占南方各省,并与清政府对峙了长达十四年之久。在课外史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清史》、《曾国藩全书》、《实说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等史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视频作品《太平天国》,让学生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及其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迹,与此同时也可了解到太平天國运动的发展历程。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结合其他史料,和学生一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所办不到一系列法律条文,比如《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选小老师,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知道这场农民起义开展的军事行动、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领导的素质等方面,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和论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通过以上丰富史料的灵活运用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理清历史史事的基本规律,表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比如知道并表达出历史上的事情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过程等基本情况。又促进了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雏形的形成。
二、凝练主题,实现教学深度化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等传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就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深度学习就是要结合历史资料,不能将历史事件看成孤立的事件,而是将历史事件看成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关联,在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历史事件,进而解读历史事物,从而分析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并积极向外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开阔眼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抗日战争》内容时,由于抗日战争发生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年代相距较近,可借鉴的历史资料也比较丰富,教师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向外汲取跟学生实际紧密关联并感兴趣的有效资料,提取其中有效史料为本课授课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介绍或者展示日本侵略者的侵略罪行,接着联系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这些人物中还有些是抗战胜利后深藏功名的英雄,可以从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让人信服的资料中筛选部分,比如播放“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的阅兵过程,教师简单介绍在这方队中的组成成员:当时健在的中共和国民党的抗战老兵、牺牲的英烈后代、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然后提问学生:“根据这些组成人员,概括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学生基本能回答出全民族坚持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而2015年抗战70周年安排抗战老同志受阅,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对参与抗日战争的所有奉献者的敬重、敬仰和敬意。接着教师展示阅兵仪式上的27个“地面装备方队”,通过直观的现今战略装备的展示,显示了当今信息时代下人民解放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而在抗日战争初期,我国连飞机都没有,不足以对抗日本侵略者的空袭,还需外国的飞行员培养我国早期的飞行队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立足世界。另外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的坚持抗战,还要知识迁移到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的对外侵略扩张策略的史料展示,以及日本陆军大部分军力集中在中国战场上,甚至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资料,来佐证我们所得出的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全面认识抗日战争这件历史史事。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教师声情并茂的说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展现了中华儿女空前的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捍卫了上下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同时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也将永远铭记那些为抗战胜利而奉献的中外人民和国家。这一伟大胜利,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的道路。”
总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前后材料和中外材料的对比,在阅读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分辨出不同的历史解释,并尝试从多方面说明历史解释的原因,甚至是作出不同的历史解释。而在前期所形成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效运用相关史料和使用历史术语,能够对相关史事作出史论结合原则的历史解释,而这些不仅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品性情操等进行了熏陶,更有利于促进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初步形成。
三、面向学生,实现教学任务化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基于此,教师将历史学科的特点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依托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成果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建党伟业》、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邓小平》等,或者展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从中寻找到一个切入点,开展微型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因为学生的制作能力有效,所以,教师可以放宽要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五分钟的纪录片即可,但在纪录片中要详细记录历史历程,包括历史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核心因素。这样一来,学生在准备拍摄实践前,会仔细阅读和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力求完美地完成拍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微型记录品成品的拍摄质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固定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开分工合作,一起研究拍摄的视角、内容、主题主线等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方向,准备脚本和拍摄工具。教师进行指导和引导纪录片正确的历史发展主线和历史情境,而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事前做好准备的。学生在准备拍摄历史纪录片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甚至还需要计算机教研组老师们的协助,指导学生进行画面的和谐和配音的准确来保质保量的完成纪录片的拍摄工作。而且,教师还要明確,学生所拍摄的纪录片一定有真实的历史资料进行佐证,不能凭空捏造,也不能篡改历史。学生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发表集中意见和看法,接着学生们按照自己和小组交流的想法来制作纪录片。经过学生的实践和教师的指导,学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微型纪录片的制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在自主与合作探究历史问题时尽可能占有史料,并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尝试验证教科书的论证,或者是证明以往的说法是否正确,或提出新的解释。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明白历史的最终趋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学生在深入了解历史史实的同时又掌握了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而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下,在实践中能够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这些都促进了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和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解释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实践学习,以技术为手段,以史料为依据,以发展思维多元为方向,师生共同不断地积累才能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低到高,依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素,形成对历史事物的解释能力,进而实事求是的、全面的、清晰的表达个人对历史的看法。不仅如此,如果学生养成了历史解释素养,就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现实问题、思考实际情况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信息量较为巨大的当今时代,学生因特殊的“逆反”心理特征和否定应试教育考试,很多学生将网络上的历史知识或者影视当中的事物当成真正的历史事物来看待,这是一种错误认知。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信息量中形成正确的的历史认知,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更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2][4]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9-150.
[3]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7.
[5][6]习近平.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7]刘向阳.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5):115-117.
本文为福建省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农村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研究》(FJNDKY19-30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