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翔 简太敏 李亚屏
[摘 要] “雨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平台,将其运用在“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课程教学中,既可以提高“气象学与气候学”课堂的高效性与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达到学校三全育人的效果。“雨课堂”教学模式把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方位互动。同时,改革“气象学与气候学”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效果,通过该模式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學过程中体现了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花样灵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教学效率,而且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气象学与气候学”;“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宁夏师范学院专业、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基于雨课堂‘气象学与气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NJYKCJX2103)
[作者简介] 陈红翔(1979—),男,山西霍州人,理学博士,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简太敏(1987—),女,宁夏固原人,理学硕士,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态遥感研究;李亚屏(1980—),女,宁夏固原人,理学硕士,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旅游地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9-0112-04 [收稿日期] 2021-02-23
多年来,以“气象学与气候学”为代表的地理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多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效率较低,同时受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安排的限制,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高效地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并且无法很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为我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学位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毕业情况。为了提高“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在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雨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一批先进的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对比发现,采用“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改革效果非常明显。因此,研究探索“雨课堂”在“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雨课堂”简介
“雨课堂”是21世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是由北京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研发推出的一种智慧课堂教学工具。“雨课堂”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师生从课前、课上、课后的各个环节充分连接起来,给学生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角色,每名学生均可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通过“雨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雨课堂”软件可以提前充分获取教师推送的各章节学习资源,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可以自主地将想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分割开来,实现分时段、碎片化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后台大数据统计内容获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视频学习时长、课程学习次数、互动留言等内容。教师通过每项数据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对未达标的学生及时预警。此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及时通过平台向教师提问和反馈,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1-3]。
二、基于“雨课堂”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设计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的学分较少,学时也少,但其教学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每一章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笔者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分析了以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雨课堂”的强大功能,对“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整理和分解,对“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做了周密设计。
1.课前。采用“雨课堂”混合式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忙起来,每一堂课均要做好课前预习。笔者引进华东师范大学束炯教授教学团队精心制作的国家精品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视频,插入“雨课堂”教学的每一章节中,在上课前发给学生,作为课前预习视频材料,同时布置课前思考题,引导和督促学生课前自学预习,记录每节课的内容要点,做好预习笔记[4]。
2.课中。在有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手机扫码登录“雨课堂”平台,打开当堂课的教学PPT文件开起“雨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利用手机通过扫码或输入课堂暗号签到进入课堂。“雨课堂”播放的每一页PPT同步传送给学生,对没学懂、听懂的内容,学生可以点击对应的PPT内容,选择“不懂”选项进行匿名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情况调整讲课节奏,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学生还可以匿名使用“弹幕”和“投稿”功能,实现课堂师生的高效互动,避免出现线下课堂中学生不敢提问的情况。通过提问和主题讨论,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前自学中产生的疑惑,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或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拓展性讲解,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辅以教师引导,让学生从讨论中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要讲解的授课内容,在PPT课件中设置一些问题,在上课时及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线作答,并将答案及时展现在屏幕上,及时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讨论和答题的过程中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乐、学有所获的“三学”效果。
3.课后。每次课堂教学环节结束之后,“雨课堂”平台都会自动生成本次课堂的数据,供上课教师参考,如课堂登录人数、观看回放次数、学生弹幕内容及数量、疑难点关键词等。同时,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笔者专门建设了“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微信群,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信群交流,教师可以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同时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写完及时提交到微信群,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在微信群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批改,根据作业反馈情况,教师在下次上课前利用“雨课堂”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此外,“雨课堂”还具有白板功能,对一些计算公式和画图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白板进行推理演示,学生在线上如同身临线下课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