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152树脂吸附蛋白质结合SERS测定鱼肉中的鸟嘌呤含量

2021-09-28 03:27:34黄栋玮谷贵章胡科娜高兴杰张进杰杨文鸽徐大伦
食品科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鸟嘌呤嘌呤大孔

黄栋玮,谷贵章,胡科娜,高兴杰,张进杰,*,杨文鸽,徐大伦

(1.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2.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嘌呤是所有人体细胞和多数食物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在食品中广泛存在[1]。当嘌呤摄入过多超出人体代谢能力后,嘌呤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而尿酸在体内沉积会导致高尿血症甚至痛风[2-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和高尿血症患者逐年增多[4]。截止2019年,我国痛风患者超8 000万,高尿血症患者超1.7亿,已经使痛风成为我国第二大代谢疾病[5]。水产类食品是高嘌呤风险类食品,有研究表明,水产食品的摄入与痛风存在一定联系[6]。不同种类的水产食品嘌呤含量差异显著,且加工方法和贮存条件的不同对水产食品中游离嘌呤种类和含量也有影响,但相关水产食品中的嘌呤含量的实时监测方法尚不完全。大多数贝类、鱼类中鸟嘌呤和腺嘌呤的含量超过总嘌呤的60%,鸟嘌呤含量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产食品中总嘌呤的含量[7]。因此本实验对鱼肉中的鸟嘌呤含量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水产品膳食提供指导,最终为降低痛风患病率提供科学借鉴。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由于分子振动而产生的散射光谱,可提供有关分子结构特征的信息[8-10]。通过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应用,拉曼强度可以提高到108~1012倍,从而放大拉曼散射信号[11-12]。由于其超高的灵敏度,独特的光谱指纹图谱,低成本,简单的样品制备,快速和无损的分析功能[13-14],该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灵敏分析工具,可用于生物传感、化学和生化分析、微生物和环境监测[15],根据分析物的SERS光谱产生定性和定量信息[16]。

嘌呤近年来的检测也逐渐成为热点,史潇楠[17]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腺嘌呤的SERS,并与已有的拉曼光谱、表面增强超拉曼光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腺嘌呤的SERS理论计算结果和样品检测结果相符;杨倩倩[18]利用Ag/Si-NPA作为SERS活性基底,分别对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进行检测,3 种碱基的特征拉曼光谱均不同,其中胞嘧啶检出限可达10-9moL/L。蔡路昀[4]和Choi[19]等分别描述了国内外嘌呤检测中样品的前处理及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嘌呤与人体的健康关联,但是目前嘌呤检测的问题主要为各嘌呤之间的pKa(酸度系数)值相近,很难达到完全分离。林洪等[20]总结了一系列嘌呤的检测方法,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拉曼检测快速且灵敏度高,但是存在样品本身纯度不高而使干扰度较大,就会影响目标物的检测[21]。例如,孟娟[22]建立了一种液液微萃取的方法对尿液中的可卡因快速分离和纯化的前处理,因为尿液中的毒品含量很少,而尿素、蛋白质和氨基酸会影响检测,纯化后结合SERS技术对可卡因有很好的检测结果,整个纯化及检测只需要3.5 min,适用于现场的毒品检测。

大孔吸附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非离子型高分子吸附剂,是由苯乙烯、二乙烯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成的高分子孔状结构[23]。其理化性质稳定,主要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进行吸附,同时,本身的多孔性结构使它具有一定的分子筛作用。利用不同极性、不同孔径树脂的吸附特性和分子筛作用可以分离纯化不同化合物[24]。刘剑虹等[25]利用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酪蛋白磷酸肽进行提纯,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回收率达到77.7%~80%;郭慧静等[26]利用4 种不同类型的树脂对蒲公英多糖脱色效果研究,结果显示,S-8树脂脱色率达86.45%,多糖损失率只有18.9%;吴皓等[27]的研究表示732型阳离子树脂可以去除珠蚌中的蛋白质,且方法温和,活性成分损失少。由于树脂与物质之间的吸附为物理吸附,使物质易洗脱,并且成本低、效率高、稳定性好和容易再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现已在化工、医药和食品行业广泛运用。

本实验以鱼肉中的鸟嘌呤作为检测目标物,基于大孔树脂的除杂能力去除鱼肉样品中蛋白质等为主的干扰物,再以SERS作为检测手段,以银包金纳米颗粒(silver-coated gold nanoparticles,Au@Ag NPs)为基底,检测鱼肉样品鸟嘌呤的含量,以期为鱼肉嘌呤风险检测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鲜带鱼2020年3月10日购自浙江省宁波市路林市场。

鸟嘌呤(≥99%)、氯金酸(HAuCl4,98%)、L-抗坏血酸(C6H8O6,99%)、4-巯基苯甲酸(99%)、硝酸银(AgNO3,99.95%)、柠檬酸钠(C6H5Na3O7,98%)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D152大孔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3520非极性大孔树脂 天津鸿博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D101大孔吸附树脂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XploRA ONE高灵敏度拉曼光谱仪 上海HORIBA Scientific公司;D-7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南京菲勒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样品前处理

树脂预处理:先用水将树脂充分膨胀24 h,然后用3.6%的稀盐酸浸泡4~6 h去除其中的无机杂质,逐渐稀释洗净再用3.6%氢氧化钠溶液浸泡4~6 h,洗至中性。采用湿法装柱,将活化后的树脂装入1 cm×20 cm层析柱中进行实验。

鱼肉预处理:新鲜带鱼去头去尾去骨洗净沥干水分,取鱼肉于绞肉机内搅碎,搅碎的鱼肉于冰箱-20 ℃保存备用。

1.3.2 鸟嘌呤标准溶液的制备

称取0.01 g鸟嘌呤,加入6 mL氢氧化钠(0.01 mol/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4 ℃避光保存。吸取储备液(50 mg/L),用超纯水分别稀释成10、5、1、0.1、0.01、0.001 mg/L的标准溶液。

1.3.3 蛋白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称取30 mg牛血清蛋白,用蒸馏水定容至10 mL,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3 mg/mL的蛋白质标准溶液,不同质量浓度需要时进行相应稀释即可。

1.3.4 磷酸盐洗脱液的制备

称取2.712 8 g KH2PO4,加入800 mL超纯水溶解,然后用磷酸溶液调节pH值,再用超纯水定容至1 000 mL,置于4 ℃保存。

1.3.5 正交试验设计

对不同上样流速、洗脱液pH值以及洗脱流速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0.1 mg/mL鸟嘌呤标准溶液经过树脂过滤后含量作为评定结果,因素及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水平及因素Table 1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ir levels used in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1.3.6 Au@Ag NPs的制备

参照文献[28]。主要分为两步,第1步合成纳米金(Au NPs)∶515 µL的HAuCl4(2%)加到100 mL去离子水中摇匀,磁力搅拌加热到溶液沸腾后加入1 mL柠檬酸钠(1%),持续加热30 min,冷却后得到紫红色的金纳米颗粒。第2步即向10 mL金纳米溶液中加入1.5 mL抗坏血酸(0.1 mol/L)溶液,再以1 滴/min速率加入3.5 mL AgNO3(1 mmol/L)溶液,此过程需要一直磁力搅拌,AgNO3加完后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橘黄色,得到Au@Ag NPs。

1.3.7 实际样品的溶液制备

参考任丽琨[29]的方法修改,称取200.0 mg鱼肉样品于10 mL离心管中,加入1.238 mol/L的高氯酸溶液3 mL,置于沸水浴中水解60 min,冷却,用1 mol/L KOH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定容至10 mL,以3 000 r/min离心30 min,用滤纸滤去大部分沉淀物,取滤液2.0 mL,用1 mol/L H3PO4溶液调节pH值至4,定容至5.0 mL,用0.45 µm针头过滤器过滤,4 ℃保存备用。

1.3.8 蛋白含量检测

参照魏思敏等[30]的方法将蛋白质标准溶液进行紫外表征。取1 mL蛋白质标准溶液放入石英比色皿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54 nm处对蛋白质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读取。

1.3.9 SERS样品的制备

取3 µL Au@Ag NPs基底与鸟嘌呤溶液的混合液于石英载玻片上,利用LabSpec 6.0软件,在样品干燥前进行数据采集。SERS光谱采集的激光波长为785 nm,激光强度100%,10×目镜,采集时间4 s,累计次数5 次,光谱范围200~2 000 cm-1。样品检测过程中参数设置不变,每个样品检测重复3 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3.10 回收率实验

根据标准品加标量,称取已知鸟嘌呤浓度的样品分别加入3 个水平的鸟嘌呤混合标准液(300、600、900 mg/kg),根据已确定的SERS检测条件检测3 次,计算鸟嘌呤平均回收率。

1.4 数据处理

使用Origin 9.0软件对光谱数据图进行绘制;采用Excel软件对平均值、标准差等数值进行计算;利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脂的选择

在鱼肉提取液中,由于鱼肉组成的特殊性,存在蛋白质、其他嘌呤嘧啶以及残存的重金属离子等干扰杂质,其中蛋白质占主要影响,因此需要将鱼肉样品进一步纯化。对于具有基本特征的嘌呤碱基,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柱分离其离子形式。根据相关研究结果[31-33],以牛血清标准蛋白作为参考,选择对蛋白质具有吸附作用的树脂对嘌呤的洗脱作用进行研究。具体树脂信息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D152树脂在3 种树脂中有最高的蛋白吸附率。

表2 不同树脂对蛋白的吸附Table 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different resins for proteins

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活性基团,属于交换官能团,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一些阳离子(如H+或Na+)或阴离子(如OH-或Cl-),同时吸附溶液中原来存有的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34]。碱基和核苷在酸性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而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嘌呤属于弱碱,酸型阳离子交换固定相可以增强其保留,从而实现多种物质的分离。

鸟嘌呤的pKa为9.92。任丽琨[29]研究结果发现,用磷酸盐作为流动洗脱液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且磷酸盐的pH值直接影响缓冲盐的离子强度,适宜的pH值可以保证其生物活性。所以将磷酸盐用于树脂内嘌呤的洗脱,使离子形式的鸟嘌呤形成分子,以便使嘌呤的回收率提高。

洗脱液pH值对鸟嘌呤分离具有显著影响。利用鸟嘌呤碱基标准溶液,研究在不同pH值(3.7、4.0、4.2、4.5、4.8)洗脱液下相同浓度(0.02 mol/L KH2PO4-H3PO4缓冲溶液)洗脱液分离和峰形的影响。

经预实验,选择鸟嘌呤质量浓度为0.1 mg/mL作为洗脱液pH值优化实验的进样浓度。如表3所示,鸟嘌呤在不同树脂以及不同洗脱液的pH值下,吸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D101和D3520树脂分别在洗脱液pH值为4.0和4.2时得到最低的吸附率,吸附率分别为3.29%和3.23%,而D152树脂在洗脱液pH值为4.0时有最低的吸附率2.09%。综上所述,选择D152树脂作为填充料,上样质量浓度为0.1 mg/mL且洗脱液pH值为4.0时,鸟嘌呤有最低吸附率2.09%,其滤除率大于95.62%。

表3 树脂在不同pH值洗脱腋下对鸟嘌呤的吸附Table 3 Adsorption of guanine onto macroporous resins at different eluent pH levels

另外,用不同树脂对牛血清蛋白(3 mg/mL)的吸附研究实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见表4。不同树脂对蛋白的吸附差别显著,所选的3 种树脂对蛋白的吸附率为D152>D101>D3520,其中D152在洗脱pH值为4.0时最高吸附率达到91.18%,D3520树脂的吸附率最低为67.90%(pH 4.8)。D152树脂对蛋白的吸附率为83.11%~91.18%,原因是D152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更利于蛋白分子的进入,有研究表明比表面积和孔径是反映吸附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表4 树脂在不同pH值洗脱液下对蛋白的吸附Table 4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acroporous resins for proteins at different eluent pH levels

综上,结合树脂对鸟嘌呤的吸附作用,选用D152树脂作为下一步实验研究的树脂。

2.2 正交试验优化

如表5所示,不同条件实验对鸟嘌呤的影响因素为上样流速>洗脱流速>洗脱液pH值。上样流速越快,碱基与树脂接触时间越短,吸附率会相对低,同样对于蛋白样品,流速越慢,蛋白越能够被树脂吸附,达到更高的吸附率;洗脱流速越慢,树脂上所吸附的物质越能被洗脱干净。因此对碱基溶液的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实验综合最优的实验条件:上样流速为3 mL/min,洗脱液pH值为4.0以及洗脱流速为0.5 mL/min。

表5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 5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2.3 SERS检测

2.3.1 标准品的SERS检测

如图1所示,主要拉曼光谱峰均出现在300~2 000 cm-1位移范围内。鸟嘌呤具有其独特的SERS指纹图谱。鸟嘌呤在不同质量浓度下都具有相似的峰形,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可以看出虽然鸟嘌呤的大部分特征峰在光谱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增强,但增强程度不同。即随着质量浓度的变化伴随着一些振动峰的消失和新振动峰的出现。

将配制好的鸟嘌呤标准溶液(50 mg/L)分别稀释至0.001、0.01、0.1、1、5、10 mg/L,然后在基底中分别添加等量不同质量浓度的鸟嘌呤溶液,混合均匀后,取3 μL溶液于石英载玻片上,进行光谱采集。激发光源波长785 nm,功率38 mW,采集时间3 s,累积次数5 次。

从图1可以看出,以Au@Ag NPs为基底对鸟嘌呤进行检测具有很好的信噪比和光谱分离性,且光谱特征峰与相关文献报道吻合[35]。随着质量浓度的降低,大致的峰形没有改变,当鸟嘌呤溶液质量浓度低至0.1 mg/L时也可以看见鸟嘌呤环呼吸振动的特征峰,显示出Au@Ag NPs活性基底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由鸟嘌呤的检测结果可知,SERS可提供极高的灵敏度,为分子低浓度的检测提供了可能。鸟嘌呤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0.001~100 mg/L的范围内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69 9。

图1 不同质量浓度鸟嘌呤的SERS光谱Fig.1 SERS spectra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uanine

2.3.2 蛋白质标准品以及与鸟嘌呤混合溶液的SERS检测

以Au@Ag NPs为SERS活性基底,用与鸟嘌呤检测的同样方法对标准牛血清蛋白质溶液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蛋白质过柱前的拉曼指纹图谱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各基团对应的峰值,而过柱后蛋白质几乎被树脂吸附,即流出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在对应溶液检测出的SERS结果中,相应的特征峰值也变弱且部分特征峰也随之消失。

图2 蛋白溶液过柱前后的SERS检测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SERS signal intensity before and after passing the protein solution through the column

在上述蛋白质标准溶液和鸟嘌呤标准溶液的SERS检测中,结果清晰表现出蛋白质和鸟嘌呤各自的特殊指纹图谱。因此,在以上实验基础上,将2 种标准溶液进行混合,分别对过柱前的混合溶液与过柱后的混合溶液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过柱前的混合溶液中,鸟嘌呤的特征峰表现得不明显,是因为存在蛋白质等物质对鸟嘌呤的干扰,相比之下过柱后混合溶液中的鸟嘌呤的SERS检测中,鸟嘌呤的拉曼特殊指纹表现得相对明显,与标准鸟嘌呤溶液的SERS检测结果相差无几。因此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表明D152树脂对蛋白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且对鸟嘌呤的吸附性较小。

图3 蛋白质与鸟嘌呤混合溶液过柱前后的SERS检测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SERS signal intensity before and after passing the mixed solution of protein and guanine through the column

2.3.3 鸟嘌呤与其他碱基混合的SERS检测

基于嘌呤对人体存在危害对于鱼肉成分组成的复杂性,对含量较多的鸟嘌呤进行检测,但是带鱼鱼肉中还存在其他嘌呤碱,需要把其他碱基对鸟嘌呤SERS的检测影响进行分析。由于带鱼中除了鸟嘌呤,腺嘌呤含量最高,因此,根据带鱼组分中鸟嘌呤和腺嘌呤的比例,在不同质量浓度的鸟嘌呤溶液(50、10、5、1、0.5、0.1 mg/L)中适量添加同质量浓度的腺嘌呤溶液(0.5 mg/L),对此进行SERS检测,结果见图4。适量腺嘌呤溶液的加入对鸟嘌呤溶液的SERS检测存在较小影响,对比图1检测结果,鸟嘌呤的拉曼指纹图谱并未因腺嘌呤溶液的加入而发生很大变动,所以可以推断,其他含量更少的碱基对本研究的影响更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图4 鸟嘌呤与腺嘌呤混合溶液SERS检测Fig.4 SERS detection of mixed solutions of 0.5 mg/L adenine and guanin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2.3.4 样品溶液的SERS检测

将正交试验结果略做调整,具体如下:上样流速为1 mL/min,洗脱剂pH值为4,洗脱流速为0.5 mL/min。因为上样流速越慢,蛋白质吸附到树脂上的量越多,考虑到实验周期,也不适宜选择过慢的上样速度;洗脱流速0.5 mL/min时可以尽可能的洗脱掉吸附到树脂上的碱基,提高碱基通过率。事实上,柱内树脂体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但根据本实验中的上样量,设置柱内树脂填装内径及柱高为1 cm×20 cm即可。样品溶液过柱时,可在不同时间收集流出液得到不同的碱基样品,收集液于4 ℃保存。

将通过树脂吸附的鱼肉提取液样品溶液进行SERS检测;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鱼肉中鸟嘌呤含量进行检测,结合HPLC的检测结果对比[36],结果见表6、图5。过柱前的SERS指纹图谱主要体现为蛋白的特征峰,过柱后的滤液检测出鸟嘌呤的特征峰更显著。因为混合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较大,更容易被聚焦检测到,而提取液经树脂吸附后将蛋白几乎吸附在树脂上,降低了对目标物质鸟嘌呤检测的干扰。对比HPLC方法,SERS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鸟嘌呤,且灵敏度更高,检测结果更稳定。根据鸟嘌呤不同质量浓度以及对应的拉曼强度值,计算得到标准曲线为y=120.08x+391.46,R2=0.969 9,对质量浓度为50 mg/mL的鸟嘌呤标准溶液进行多次重复性实验,得到鸟嘌呤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4%,表示银包金颗粒与碱基可以很好地耦合,得到理想的拉曼指纹图谱比较稳定。

表6 不同检测方法检测鸟嘌呤对比结果Table 6 Comparison of HPLC and SERS for guanine determination

图5 鱼肉提取液过柱前后的SERS图Fig.5 SERS spectra of fish flesh extract before and after passing it through the column

2.3.5 回收率实验结果

选择已知鸟嘌呤含量的样品,加入3 个质量浓度水平的鸟嘌呤混合标准溶液,在上述SERS条件下进行检测回收,结果如表7所示,其回收率均大于98.78%,平均回收率达101.26%,表明该方法能够对鸟嘌呤溶液较好地定量检测。

表7 鸟嘌呤回收率实验结果(n=3)Table 7 Recovery of guanine spiked in known sample (n = 3)

3 讨 论

离子交换树脂是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进行吸附,同时基于分子筛的作用利用不同极性及孔径的树脂分离纯化不同物质。离子交换的机理是基于特定化合物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能力,当化合物变成不再保留在树脂上的中性分子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的pH值洗脱。在整个离子交换过程中,pH值影响目标分离物的电离度[37]。物质的pKa是确定环境pH值的重要因素。对于ϒOH,非离子和离子形式之间的平衡如式(1)所示:

解离常数Ka由式(2)、(3)定义:

化合物的组成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取决于离子或非离子形式的pH值可以是水溶液中存在的主要成分。当一种形式代表化合物约占99%时,它被认为是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基于大孔树脂的分离纯化,许英一等[32]对6 种大孔树脂对苜蓿叶蛋白肽的吸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DA201-C型树脂在上样流速为0.5 mL/min,上样质量浓度为10 mg/mL,75%乙醇溶液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0.5 mL/min等条件时,苜蓿叶蛋白肽含量提高了46.95%,糖和盐以及其他杂质含量分别降低了81.88%和70.97%。段生洲等[31]也选用6 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白鲢鱼糜漂洗水中的蛋白进行吸附,结果表明6 种树脂吸附能力为HP-20>XAD-16>D101>X-5>AB-8>D3520,HP-20树脂对漂洗水蛋白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4.79%。杨万根等[38]选用9 种不同树脂对蛋清蛋白水解液进行脱盐处理,其中DA201-C树脂的吸附率为80.8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大孔树脂对蛋白吸附有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D152大孔树脂对鱼肉组织液中嘌呤进行分离,即选用树脂对鱼肉提取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吸附,提取鱼肉中的游离嘌呤,再结合SERS技术对嘌呤含量进行检测。

对于嘌呤的检测,已有HPLC、液相色谱-质谱和毛线管电泳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HPLC分析时间较长[39],液相色谱-质谱不能保证嘌呤的分离[40],毛线管电泳注入体积小、光路短、影响检测灵敏度[41]。例如吕兵兵等[36]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带鱼鱼糜中游离嘌呤和总嘌呤含量的检测,前处理及检测过程时间较长。但相比这几种方法,SERS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特性增强拉曼散射信号的表面敏感现象,SERS技术操作更简便,灵敏性更高,检测耗时较短。同时,SERS检测过程中也存在非目标成分的干扰,因此需要将目标检测物纯化分离,目前常用的去除干扰的方法有液液萃取和大孔树脂吸附过滤。

水产品在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化较快,因此需要一种简便且快速的检测方法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开发一种将目标检测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即利用D152大孔树脂将鱼肉提取液进行纯化,将蛋白和糖类等杂质吸附,再将滤液与SERS活性基底结合检测嘌呤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单个嘌呤的含量,且检出限低于已开发的HPLC检测方法。

4 结 论

利用大孔树脂作为蛋白和碱基分离的介质,将蛋白质吸附到树脂上,从而分离目标物质鸟嘌呤,再结合SERS技术检测鸟嘌呤。该方法可以降低蛋白质对鸟嘌呤检测的干扰,且可以检测到的鸟嘌呤拉曼指纹图谱效果较好。结果表明树脂对鸟嘌呤吸附实验最优条件为上样流速3 mL/min,洗脱液pH 4,洗脱流速0.5 mL/min;鸟嘌呤标准品在SERS检测中最低质量浓度为0.1 mg/L。根据鸟嘌呤标准溶液进行SERS检测的数据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6 9,且鸟嘌呤SERS检测时精密度实验较好,RSD为1.4%。因此,本实验利用树脂纯化蛋白结合SERS技术,可以很好检测嘌呤碱,为日后食品中相关碱基检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鸟嘌呤嘌呤大孔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陶瓷学报(2020年6期)2021-01-26 00:38:14
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0
大孔镗刀的设计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益寿宝典(2018年17期)2018-01-26 15:44:57
2-氨基-6-氯鸟嘌呤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鸟嘌呤在聚L-甲硫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