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轲 潘晓彦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刮痧疗法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刮拭使局部产生热效应、按摩及神经刺激效应,“通顺周身气血,畅通三道两路”,起到活血化瘀、祛邪排毒以防治疾病的作用[1-2],具有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刮痧干预腰背痛、失眠与高血压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这种变化可能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4]。CiteSpace是美国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可实现关键词计算测量与可视化分析的软件,是分析预测某一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5-6],已被应用于医学、情报学、生态学等多个研究领域[7-9]。本文基于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应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以来三大数据库收录的刮痧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阐述刮痧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追踪刮痧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刮痧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1.1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以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主题检索(主题词=“刮痧”)策略分别对三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从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至今,即2010年1月1日—2020年9月31日(维普与万方数据库选择2010年至2020年),文献来源类型选择全部类型,语言选择中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主题、关键词、题名中包含“刮痧”的全部文献。(2)排除标准:①与医学领域无关的文献;②新闻、专利、成果、图书、报纸等形式的文献。
1.3数据处理 运用文献计量法,以每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为对象进行计量统计,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探索2010年以来刮痧相关研究发展的特征及规律。详细步骤如下:将从数据库检索得到的结果分批次以Refworks纯文本格式导出,该文本包含文献题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年份及来源等信息;将数据导入CiteSpace5.5.R2软件,进行格式转换;转换完毕后设置参数:时间选择2010-2020年,Years Per Slice (时间切片)选择“1”;Top N per Slice(阈值)为默认值(50%),代表选择每个时间片前50条文献;连线强度选择Cosine,网络裁剪算法选择Pathfinder(寻径算法);分别选择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关键词(key-words)作为节点类型(node types),生成作者共现图、机构共现图、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时区图等图谱。
2.1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6974篇文献,从结果中选择文献类型(限定在期刊、会议、硕博士论文),剔除专利、成果、图书、报纸等形式的文献后,得到5223篇文献。再通过浏览文题、摘要等信息剔除无效及其他不相关领域的文献后,运用COOC6.7软件进行文献去重,最终得到2 281篇有效文献。
2.2发文量统计 以每年为1个时间区间分析相关文献的数量(图1)。由图可看出:发文量呈整体增长趋势,2019到2020年期间刮痧相关文献发文量达到峰值。
图1 刮痧相关文献数量分布图
2.3作者情况 通过CiteSpace绘制作者共现图(图2)。节点个数代表作者数量,节点大小反映作者发文量,各节点之间连线代表作者间的联系与合作,连线条数越多,代表彼此的合作越密切[10]。根据图2可知:网络节点数为544个,连线为642条,连线密度为0.0043,表明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研究者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但各研究团队间连线较少,提示跨团队间的合作交流不密切。对作者文献数量进行计量统计,发文量大于10篇的作者有14位,排名前五位的作者分别是:杨金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28篇)、纪清(上海市中医医院,22篇)、王尚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2篇)、王莹莹(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20篇)及曾上劼(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6篇)。其中杨金生、王莹莹的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通过刮痧领域成功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内容涉及刮痧相关动物实验、文献研究等多个方面,譬如刮痧对皮肤组织形态和GCS、SP、SOD表达的影响、“痧”的基本概念与刮痧的历史沿革、古今刮痧的对比、现代刮痧临床病种研究等等,覆盖面广泛,从事临床的研究者今后可关注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助力刮痧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
图2 作者共现图
2.4机构情况 通过CiteSpace绘制研究机构共现图(图3),共得到244个节点,109条连线,连线密度0.0037。对机构进行计量统计,有21所机构发文量在10篇以上,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42篇)、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36篇)、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31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6篇)、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5篇)。由此可知:研究机构的类型以中医类高等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西医院校及医院对刮痧研究较少,提示刮痧技术的现代化研究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此外,由连线密度可知各机构间合作较少,有明显的地域局限,缺乏跨地域、大样本、多中心的合作研究。
图3 研究机构共现图
2.5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发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结果(见图4):共现网络的节点数为395个,连线1640条。统计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见表1),中心性值代表该节点与其余节点的联系强弱,中心性值≥0.1的关键词是该网络的重要节点[11]。由表1可知: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刮痧、综述、针刺、颈椎病、针灸、肩周炎、中医护理”等。在共现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聚类,可更直白的展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方法采用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io test,对数极大似然率),最终形成9个有意义的聚类(见图4)。由图4可知:本次聚类模块值Q=0.4261,平均轮廓值S=0.5717,Q值和S值由CiteSpace根据网络的结构及聚类情况计算而来,Q>0.3提示聚类的社团结构显著,S>0.5可认为聚类合理[12]。综合高频关键词及聚类结果(表1,图4):刮痧研究主要围绕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且多联合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药疗法进行研究。
图4 关键词共现聚类图
表1 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
2.6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关键词时区图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随时间的演变进程。选择timezone(时区)生成关键词时区图(图5),其中X轴表示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范围是2010年到2020年。由图谱可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刮痧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在不断转变。以2015年为粗略的时间界限,刮痧领域研究热点从早期的联合中医外治法(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某些慢性疼痛性疾病,到近几年现代刮痧理论、技术相关的延伸化发展的研究,如循经刮痧、铜砭刮痧、辨证刮痧等。
2.7关键词突发性检测 突发性检测所得的关键词称为突变词(burst),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研究前沿的热点词汇[13],可显示关键词高被引的开始及结束的年份,反映该关键词在研究群体中的活跃范围。选择“burstness”选项进行突变词检测,共发现43个突变词。合并词义相近关键词后显示:“刮痧、按摩、颈椎病、感冒、外感发热、刺络放血、中医疗法、穴位疗法、中医药、疏通经络”是2015年前较为活跃的关键词;近年来“疼痛、颈椎病、循经刮痧、中医护理、生活质量、子午流注、铜砭刮痧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刮痧领域较为活跃的主题,见图6。
3.1刮痧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发现2010年后刮痧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刮痧联合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中医药疗法对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治疗及护理方面,此外还有对外感发热、黄褐斑等疾病的刮痧研究。分析原因,可能与“辨证论治”有关:在中医学领域,颈椎病可归属于“颈肩痛、痹证”等范畴,病机多以年老体衰、筋骨失养、肝肾不足或因外伤导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为主[14];肩周炎可归为“痹证”,病因是局部劳损或年老体衰易受风寒湿邪侵入,引起肩部经脉闭塞,气滞血瘀[15];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病”,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局部失于濡养而致疼痛,基本病机为经脉痹阻,腰腹失养;此类疾病有共同的特点:“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刮痧具有解表祛邪、畅调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16],是此类“瘀阻”所致疼痛性疾病的优势中医药疗法之一。
3.2刮痧领域研究发展与前沿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刮痧关键词突变检测以及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发现生活质量、部分疼痛性疾病及临床疗效仍然是当前刮痧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很多创新的刮痧理论与技术,譬如循经刮痧、铜砭刮痧、子午流注择时刮痧等,中医护理近年来亦取得了快速发展。
3.2.1生活质量与循经刮痧 生活质量下降是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颈椎病等慢性病若不及时或长期不治疗,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患者接受刮痧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生活质量的好坏甚至影响刮痧临床疗效的评价,在新世纪“以人为本”理念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推动下,未来生活质量将长期是刮痧领域研究中的重点。多项研究[17-21]发现,刮痧可缓解颈椎病、失眠、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等疾病的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循经刮痧源于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腧穴理论,是中医学常用的纠正人体阴阳失衡的外治法[22],依据经络学原理,运用刮痧手法调节经络气血,从而起到行气血、开腠理、通经络、除邪气之功效[23-24]。与传统刮痧相比较,循经刮痧更强调辨证基础上的“穴-经-部”思维,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25]。
3.2.2铜砭刮痧 铜砭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后出现的“九针”等器械逐步取代了铜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6]。铜砭刮痧是在砭石疗法的基础上,将黄铜制成铜砭代替砭石行刮痧疗法[27]。铜砭刮痧主要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刮拭部位主要为督脉和膀胱经循行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上通于脑,总督诸阳。中医学认为铜砭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相应穴位,产生经络传导,从而发挥疏通筋脉、调畅气血之功效[28]。刘盈[29]、郑娟霞[30]等人的研究证实了铜砭刮痧对疼痛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痹病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
3.2.3子午流注择时刮痧 子午流注择时刮痧是指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选择某经络对应的脏腑气血功能最为旺盛之时进行刮痧,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腧穴的功能,祛邪而不伤正,通经活络镇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最佳效果。姚芳等人依据子午流注理论将刮痧时间限定于申时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子午流注择时刮痧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20]。亦有学者将子午流注择时刮痧应用于Ⅰ级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低患者收缩压水平,并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32]。
3.2.4中医护理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性病管理、康复促进等方面作用[33],刮痧作为一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逐渐被护理领域所重视,这解释了近年来刮痧领域中医护理的发文量持续上升的原因,未来会有更多中医护理学者对护理领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发掘与探究。
3.3局限性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2010年以来刮痧研究所有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可视化分析,仍存在不足:中医学正快速的走向世界,本研究仅检索了国内最常用的三个数据库,未能覆盖到英文甚至其他语言的SCI期刊,缺少国际间的横向对比研究,导致数据样本代表性有所欠缺,今后可开展刮痧领域文献国内外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