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内容摘要: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以成功走出国门的网剧《陈情令》为例,通过对生态翻译学进行解释,结合字幕的特点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究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策略。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陈情令》 字幕翻译 文化负载词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软实力的力量来自其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实力才会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力量。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崛起,中国网剧从2014年呈现井喷式爆发的态势,并且借助新媒体形式在海外广泛传播。2019年的网络剧《陈情令》不仅在国内爆火,在海外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日本电视台WOWOW在2020年引入《陈情令》,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
这部作品能够成功地走出国门,不仅是因为作品本身制作精良,同时,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也需要让外国观众产生共鸣。这其中,字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搭建起了观众在原作品基础上理解作品内容和产生情感共鸣的桥梁。
本文以网剧《陈情令》为例,基于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从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角度,选择台词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研究,探讨网剧中字幕的日译策略,期待更多更好的国产作品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一.字幕中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是与文化密切有关的词语,指的是源文本文化中一些特有的概念、制度或人物的词语以及成语或俗语。文化负载词易受文化因素异域性和多样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文化负载词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译文,只能依靠译者通过一定的翻译策略来转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目的语中的观众非常重要,需要着重注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避免目的语观众理解出现误解。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学翻译,与传统的翻译不同,它还伴随着声音和画面。观众在多种感官之下理解字幕,不会像看书一样对某段文字斟酌推敲。字幕翻译往往有五个特点:瞬间性,综合性,聆听性,时空受限性和无注性。这给字幕翻译文化负载词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字幕的很少出现注释,它不能像书籍一样给难懂的词加以解释,只能通过瞬时的文字反映文字背后的文化。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不好,那么就会妨碍到跨文化活动中文化的互动与交际的成功。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陈情令》字幕翻译
“生态翻译学”是学者胡庚申多年研究的成果,他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而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就是翻译生态环境。根据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并且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1.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之语言维
胡庚申教授提出,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
例1:原文: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译文:命を奪えば、命で償うもの。
从形式上来讲,中文是孤立语,日语是黏着语,日语表达清楚一句话需要用格助词粘连起来,汉译日的句子往往会变长。“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一句中国谚语,在日本谚语中是缺失的,翻译中省略了后半句“欠债还钱”。结合前后的故事可以知道,角色想表达的意思是之前一个角色杀了人,现在他也被杀了,一命抵一命。所以省略谚语的后半句既可以不让没有接触过这句谚语的日本观众感到困惑,也可以正确地表达意思,还可以保证字幕出现在画面时不过于冗长,一举三得。
例2:原文:你是怪杰,是奇侠,是枭雄,是一枝独秀。
译文:お前は怪傑であり型破り,そして一匹狼でもある。
例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江澄对魏无羡的关心和怨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加强语气。其中的“一枝独秀”是中文特有的成语,属于文化负载词。译者选择了日语中本来就有的“怪傑”和“一匹狼”,既保留了原本台词中的意思,也让语言更符合日语生态环境。中文台词选用了短句的排比,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如果在日语台词中照搬这种语言结构,不仅不会起到增强语气的效果,反而会失去人物台词中想要表达的复杂情感。要想达到语言维的生态和谐,不仅需要文化负载词表达的恰当转化,也需要考虑其所在的结构,字幕翻译还需要考虑时间的限制和角色台词表达的情感。
2.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之文化维
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源语和译入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要求译者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时,一方面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
例3:原文:确保万一有一天东窗事发。
译文:万一秘密に気づかれても。
例4:原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译文山河が覆れば民が脅かされる。
例5:原文:看这山洞的情形,岂不是瓮中捉鳖?
译文:山洞の状況からして袋の鼠になる。
“东窗事发”,“瓮中捉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都是中国特有的成语,属于文化负载词。《陈情令》构建了一个仙侠世界,充满中国国风色彩,因此人物对话中经常会出现中国古典的成语,俗语。字幕受到声音和画面,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不在画面内添加注释,以防观众视觉上的混乱。所以译者在成语的翻译上多采用意译同化的方法,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例4,例5直接翻译成隐含的意思,即“秘密被发现”和“国家倾覆了的话民众也会受到威胁”,简洁易懂。例5被译成日语词汇中的“袋の鼠”,是“囊中物”的意思,用日语词汇中固有的表达,更接近目的语受众,很好地体现了文化维的适应性转化。
例6:原文:也许世上人心,终是横看成火,侧看成冰吧。
译文:恐らく世の人心とははたからは火にも見え、時に氷にも見える。
例7:原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译文:こんな形で明るみに出るとは灯台下暗しだな。
例6化用了蘇轼《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大意是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例7出自宋代夏元鼎的《绝句》。这两句台词出自中国古典诗词,对于不懂中国诗词的外国观众来说,想要在字幕出现的有限时间内,既看懂剧情又理解台词中的诗词,是非常困难的。例6翻译成“有时看起里像火,有时看起来像冰”,避免了受众不理解这句诗词的化用。例7中“灯台下暗し”的意思是“身边的事情反而不易察觉”,直接解释了诗词背后的意思,没有拘泥于对诗句的翻译。
译者对这两句诗词的翻译也受台词出现的位置以及和上下剧情衔接的影响,例6和接下来的台词间隔74秒,画面也发生了转换,中间的间隔足够观众对台词隐含的意义进行揣度,所以翻译的时候没有同化成解释后的意义,而是保留了原有的句子结构和大部分内容,给观众自己的空间。例7与下一句台词之间只间隔了5秒,并且画面表现的是多人激烈的争吵,翻译的时候考虑到时间紧张,为了观众更好的理解,直接译成背后的含义更便于观众的理解。
3.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之交际维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的阐述,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此原则要求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还要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因而,交际的层面是译者选择转换的侧重点(胡庚申,2011)。
例8:原文:绵绵思远道。
译文:綿綿として遠道を想う。
“绵绵思远道”出自中国汉代的《饮马长城窟行》。此处的“绵绵”既指“草的延绵不绝”,也指“妇人思绪的绵绵”,但台词中只是因为角色的名字中含有“绵绵”二字,所以主角魏无羡骗绵绵他叫远道,来博取绵绵的好感。中国的古诗词作为文化负载词,在日语环境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并且在短短的对话中,如果刻意解释这句诗,反而会造成观众的困惑。中文台词中存在的一语双关,在日语台词中不能展现出来,所以译者没有执着于这一点,侧重交际维,向观众准确传达对话的意思为首要任务。
例9:原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译文:今は静観すればよいのだですが。
例10:原文:把这么多人都弄到乱葬岗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译文:みんなを乱葬崗へ誘導すると、傀儡が待ち構えてる算段だ。
以上两例都使用了中国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文语境中暗含“眼前利益”和“身后祸患”的意思。根据交际维的原则,在翻译的时候要分析原文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可以适当对原文进行更改。译者要根据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来进行翻译。例9中翻译成“现在静观其变……”,例10中翻译成“是傀儡打的算盘”,译者将文化负载词转译后,成语中暗含的意思直接被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了角色的意思,观众也能更好地理解剧情,遵循了交际意图。
“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有责任协调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环境中的平衡。该理论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中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译者提供了一种较新的翻译策略,希望未来译者在字幕翻译中都能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促进跨文化活动中文化的互动与交际。
参考文献
[1]任宋莎.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J].华西语文学刊,2012(02):212-215+250.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61-65.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90-91+235.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02):5-9+95.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