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步的运用到了全球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前景。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开始对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作为动画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学生在前期的创意课程体系中学习的最核心的一门课程,它被称之为是架接在动画艺术与分镜头设计之间的桥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高校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安排教育工作者开始对视听语言与分镜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对此,本文就现阶段视聽语言与分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于信息化时代下的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视听语言;分镜设计;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是属于动画专业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核心课程。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影视视听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的高低用直接的影响了学生在后期对于分镜头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质量。在以往的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先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的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由的撰写剧本,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撰写的剧本设计人物角色、动画场景和使用道具来进行分镜头设计。因此,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学剧本理解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剧本编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镜头组建能力以及文字与图像相互转化的能力等等。但是对于刚开始学习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的学生来说,要想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和要求,显然是不太可能、不够现实的。
(一)学生不具备剧本编撰和分镜头设计的能力。
部分高校的学生都存在着文化素养偏低、艺术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高校大多都将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加工制作型人才上,学生在毕业以后大多都选择进入影视后期的制作岗位上,很少毕业生会选择影视前期的创意型工作。对于剧本的编撰以及分镜头的设计这些与个人创意密切相关的工作不是高校毕业生所在行的,学生在剧本编撰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学生所编写的剧本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动画制作等后续工作的进行令人堪忧。
(二)学生的课程有限,缺乏针对性的实践训练
当前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所开设的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存在着严重的时间不足的情况,课时十分有限,在只有三、四十个课时的课程里还包含了理论课和实践课,再完全按照动画制作的流程来安排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无关紧要的内容过多,过于拉长。首先,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前期的创作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导致在接下来的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环节所使用的时间被占据而缩短。 其次,学生在绘画造型方面的基本功直接影响了分镜所呈现的动画效果,再加上学生在绘画能力方面的参差不齐,进一步的影响了教师的评价标准。再者,由于分镜的主题和表现风格上的不同,使得教师的评价范围进一步加大,所得到的反馈引导机制缺乏准确性,学生很难对分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和完善。最后,学生在实践训练时,实践操作只进行到了分镜头设计这一步,对于后续的环节无法得到成片来验证最终的效果,学生对于自己设计的分镜头最后所呈现的效果缺乏认知。
二、基于信息化时代《视听语言与分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一)弱化理论,强化规则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都缺少用于摄影摄像以及录音方面的硬件设备,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了相应的实践练习。另外,教师过于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学习,而未注意到学生的具体实际,不清楚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于一些艺术方面还比较懵懂的学生来说,是需要建立在长期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效的事实,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和培养,却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规则应用部分的讲解和学习,在信息化时代下,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时,要适当的减少对过于抽象的理论如审美素养等的概述,加强对于学生规则应用部分的理解。在对学生进行分镜头设计方面知识的学习时,要适当的减少如节奏和镜头感等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内容的讲解,增加学生对于分镜头设计中聚焦分镜图纸的认知以及分镜图纸基本的绘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创意的分镜头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分镜设计环节中来,增加学生在分镜头设计方面的能力。
(二)有所取舍,集中发力
在之前,由于课程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按照动画制作的流程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导致前期的准备工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后期用于视听语言和分镜设计环节的时间被大量的占用,使得学生对于视听语言和分镜设计环节方面的能力过于欠缺,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动画制作流程的教学方式,尽量缩短动画制作的流程,把时间多放在培养学生文字转化为图片的能力上。具体的做法如下:为了尽可能的缩短动画制作的整个流程,教师可以直接从对学生分镜设计环节的实践训练开始入手,即事先给定学生已经编写好的剧本和已经设计好的角色、场景等,让学生直接重分镜设计开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设计的角色和场景等前提已确定,增加了教师评价环节的制约因素,使得教师的评价与反馈能够切实的落实到视听语言与分镜设计环节中。另外,教师为学生提前设定的内容应尽可能的选择当前已经在学校或者班级上用多媒体设备公开放映了的成片中的剧本和角色。一方面,学生在对剧本中的角色比较了解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完成后面的造型设计工作,使造型更加准确。另一方面,也能够方便学生在制作完成以后更好的与成片进行对比[1]。
(三)创设情境,实践教学
在以拍摄为主的教学情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即时操作的知识。例如场景的分类以及功能、角度以及构图的作用还有就是剪辑等等。第一阶段是新课程引入的环节,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解视听语言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场景角度构图等画面制作元素展现镜头感的方法。第二阶段是主题与场景的设定环节,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镜头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第三阶段是拍摄和剪辑环节,即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中选出最佳的分镜来进行拍摄和剪辑等。第四阶段是学生作业的播放展示环节,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的影片作品一一的播放展示出来,接着教师及其他学生在一起对该作品进行评价、修整和改进。在这一教学情境下,教師要注意第一阶段的语言表达方面要清晰精炼、要有逻辑,并且还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上课之前要轮流播放学生再上一节课的影片作品,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要着重进行评价和论述,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接着再引入新的知识。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求知欲,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氛围。第二阶段主题与场景的设计环节中,教室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主题要明确无任何歧义,操作要简单易行,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进入到对分镜的绘制环节时,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绘图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情况,而分镜的主要目的又更偏向于在叙述方面的功能而不是注重其在形式上是否美观。因此,在该环节要求做到叙事能力强,画面只要够清晰即可。第四阶段学生作业的播放展示环节,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其作业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且要求学生讲述其创作思路以及创作过程,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其他组员对其作业进行评价。经过这四个阶段的实践训练,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
结束语:
基于信息化时代的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在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视听语言表现手法和技巧,更好地理解视听语言的概念。教师还要加强对于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中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唐婕. 视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000(004):123-123.
唐婕. 高校《试听语言与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16(13):53-53.
课题项目: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时代高职《视听语言与分镜》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GXGZJG2020B037
作者简介:黄骁 讲师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专职教师 研究领域为动漫设计及数字艺术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