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增伟 刘明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近年来,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桓公小学牢固确立了“培养良好习惯,为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视良好习惯培养为育人根本。学校从“近、小、实、亲”做起,坚持对师生进行养成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一、构建序列化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
在齐都镇桓公小学,育人与养成教育的结合成功破题——从“近、小、实、亲”做起的良好习惯养成,成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学生每时每刻都体验到的小事做起,培养使学生受益终身的五大习惯;“小”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实”就是不搞形式,通过建章立制,多层次检查督促,通过成果验收,用富有意义的活动实现育人,将落实进行到底;“亲”就是亲身践行。
学校遵循“让养成教育为孩子成长奠基”的理念,根据教育部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结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将养成教育聚焦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五大习惯,确定了由五大习惯为主题、五十二项细化内容组成的五好习惯内容体系,并制定了《仁和桓会 伴我成长》学生评价手册,每个月都会通過这五十二项细化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桓公小学不断创新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学校实际,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工作体系,创建实施方案,统筹部署教育活动,提炼教育实效,在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工作内涵发展等方面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习惯养成措施
1. 以训练落实促养成
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各项“五好习惯”细化内容需要借助通俗易记的表达方式来加强理解和记忆。我们主要采取情景模拟和训练的方式进行。首先,学校对于养成教育的各种标准,都对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学校建立“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教育工作思路,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实现育人路径多元化和全时空育人生态。此外,学校还编制了《学生管理章程》,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带领学生逐条详细解读,加强学生对习惯行为的认识,使学生能背诵在口,实践在行。
2. 以榜样感染促养成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因此给他们树立榜样作用十分重要。用正面典型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
例如,学校每个月都进行“行为习惯之星”评选活动。“行为习惯之星”评比活动,即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学习之星”“卫生之星”“勤俭之星”“健体之星”和“学校戏曲特色教育之星”六个类别的优秀学生。首先,学生自评:自述本月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其次,小组评价: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等级的学生,并将评价等级记录在《仁和桓公 伴我成长》学生评价手册上;最后,由学校评选出本月的“行为习惯之星”,为学生树立行为习惯榜样。
3. 以突出重点促养成
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行为习惯的训练,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点多而广,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学校在深化养成教育的内容上,采取的是抓住主题、突出重点的策略。周周有重点,周周有评比,月月有主题活动,教育者有的放矢,教育效果明显。
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确定一个训练重点。通过班主任具体指导,学校大队委成员每天督查,让学生行为规范的操练达到制度化、常态化,真正落到实处。如某一周发现学生中有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就确定“讲究卫生不乱扔”为主题的周训练重点;学生上操不规范,就确定“集合站队快、静、齐”为主题的周训练重点,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训练,让学生每周都有进步。
4. 以活动深化促养成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热爱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养成教育,让师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放飞个性,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针对学生实际,学校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强化。如在去年十月,开展了“我与祖国共成长”诗歌朗诵会。学生从说好普通话开始,再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赞美祖国的诗歌,既增强了说好普通话的信心,又培养了对祖国的热爱。另外,还利用课间操、班队会,教会学生坐、立、行、走的正确方法,集合站队快、静、齐的基本规范。
5. 以校园文化促养成
为了给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尽力做到“处处显教育,教育重养成”。学校树立了两座齐文化宣传碑刻,每块碑石长3米、高2.6米、厚0.8米,重达5吨,上有学校名誉校长、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原院长宣兆琦教授构思并由淄博市著名青年书法家姚善晨书写的楹联;在教室走廊上张贴了我校的戏曲特色文化展示牌;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了班级文化宣传栏、优秀作业展台、班级图书角等。这些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真正做到了“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能育人”。
6. 以家校共育促养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这个环境既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在衣食住行点滴小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养成教育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校专门创设了一系列好习惯家校共育活动。
例如,学校在《仁和桓公 伴我成长》学生评价手册上专门设置了“家长记录评价栏”,用于每周对学生的各种习惯进行记录和评价。一个不起眼的记录评价栏不仅实现了养成教育的家校同步,更有效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另外,学校每周还开展“孝行周末”活动,积极拓展“孝行周末”活动多元化,在孝老孝亲的同时,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走进特殊家庭,实现“孝行周末”活动由个人到家庭到社区,实现了家校共育的活动效果。
三、注重过程化的行为习惯评价模式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根据多年的习惯教育实践,我们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三四三”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努力实现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四三”评价体系中,第一个“三”是指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四”是指自评、师评、同伴互评、家长评四种评价方式。我们试图扩大评价的主体,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全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第二个“三”是指注重课堂表现,注重个性特点,注重多元评价。通过“三四三”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堂堂有评价、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奖励、期末有表彰的育人目标,努力培养公德、礼仪、守纪、乐学、自理、诚信、才艺、健体、卫生、安全的“十好少年”。
学校制定了《仁和桓公 伴我成长》学生评价手册,以年级为单位,明确列出了五大习惯的五十二项习惯细化内容,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及时察觉自己的不足。评价以激励为主,表现形式采用A、B、C、D四个等级。学生自评和互评为每月第一周班队会时间,对上月的表现予以评价,由班主任组织。学校将及时通报学生的素养评价情况,张榜公布,表扬榜样学生和班级。
自实施“三四三”评价体系以来,学校采取形式多样的习惯养成措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逐步改变了学生“只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的弊病,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让学生通过习惯养成做最好的自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立足教育成果,展望育人未来,桓公小学以创新谋发展,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育人路。目前,学校养成教育处于从制度管理向机制管理转变的关键期,学校将继续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让好习惯真正成就学生一生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桓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