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问题探析及其融入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意蕴

2021-09-26 08:31梁玥颖
新校园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验性研学旅行

梁玥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命教育。学生该如何在疫情中和后疫情期间保护自己的生命?又该如何面对鲜活生命的逝去、审视生命的价值?这些问题的不确定,正反映了目前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开展中的问题探析

生命教育,旨在教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国内中小学生命教育已有近20年的实践历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四种常规形式。然而,在形成体系的同时,生命教育在实施开展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以治疗性生命教育为主,发展性生命教育不充分

从开展理念来看,目前中小学生命教育主要以治疗性为目的。调查显示,个别中小学校中仍存在着某些威胁学生生命的安全隐患,现实中的生命教育也往往从这些生命问题出发,并难以避免地带有问题发生后再教育的滞后性。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即暴露了学生防震意识和能力严重缺乏的问题,此后全国中小学学生每学期都要接受应急避险教育。但是,个体生命的发展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生命教育不应只是一种补救和治疗,而应连续性地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具有发展性的完整教育。为此,中小学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持续而完整的发展性生命教育体系。但目前中小学校对发展性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层面也十分薄弱,并未充分挖掘发展性生命教育预防性、连续性、完整性的优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一些中小学生表现得茫然无措,并存在卫健知识欠缺以及轻信谣言等现象。因此,建设和完善发展性生命教育体系值得教育者深究。

2. 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方式,体验性实践活动乏力

从开展方式来看,目前中小学生命教育普遍存在以传授知识为主导而生命体验性不足的现象。知识的传授虽然能促进学生了解基本的生命、生存、生活知识,但若过多停留在知识层面,难免引发一些问题。首先,知识讲解并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兴趣,也不能将生命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和行动。其次,知识传授弱化了生命教育的目的,忽略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具体而言,其意义就在于寻求生命的价值、发现生命的可能性、实现生命中的潜能。据此,在体验性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价值得以凸显。不可忽视的是,以体验性实践活动为依托的生命教育虽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因其前期设计复杂和实施过程困难所以并未成为主流。在部分学校的具体实践中,也存在活动形式大于内容、体验性不足的问题。由是观之,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就要充分考虑体验性活动这一传输路径的实际质量。

3. 以区域实施为主要依托,常态化生命教育缺位

2004年起,浙江、辽宁、黑龙江、云南、上海等多个省市先后采取了“课题研究”或“指导意见”的形式推进生命教育实践。2008年,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各校要以适当的方式开设“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但更多省市尚未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且受我国传统教育应试取向的影响,许多省市制订的方案缺乏实施的现实基础,存在时间无法保证、容易流于形式的弊端,不能保障生命教育的常态化实施。由于缺乏常态化实施,生命教育成果的考核评估也无法常态化开展,导致生命教育内容难以有效更新和调整,最终影响了生命教育的质量。更重要的是,非常态化的生命教育难以塑造学生的心智,更无法外化于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得发展性生命教育的目标较难达成。

二、生命教育融入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意蕴

1. 有利于遵循生命教育的完整性

朱永新所倡导的新生命教育是一种致力于生命和谐发展的完整教育。新生命教育认为,人的生命具有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三种属性,代表了生命的自然长度、社会宽度和精神高度。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包括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提供了契合新生命教育三维内涵的多种选择。

遵循生命的自然长度,核心目标在于热爱生命。在研学旅行课程中通过开展“野外生存”“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活动,模拟危险的真实场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和实践来掌握基本生存技能,提升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使他们学会珍惜生命和敬畏自然。遵循生命的社会宽度,核心目标在于积极生活。研学旅行采取集体食宿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合理利用的隐形生活课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提高做事效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他们主动适应社会,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体悟生命的丰富美好。遵循生命的精神高度,核心目标在于成就人生。在研学旅行课程中设置“生涯教育”,可为学生提供尝试不同职业的机会,树立他们的拼搏精神和职业理想,提升他们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借助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光荣的革命历史和艰难的奋斗岁月,体会生命的崇高奉献价值,涵养学生关心社会、心系国家的家国情怀。

2. 有利于提升生命教育的体验性

体验是生命个体通过活动对外部世界及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情感和态度的过程。体验性既是生命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手段。然而,学生通常接受的生命教育,只是发生在课堂中的认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身体五感的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将旅游体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提供了身体与心智同时发展的可能性。首先,研学旅行课程顺应了中小学生生命发展的特点。他们的身体正处于感觉运动系统不断成熟的阶段,研学旅行课程为其提供了广阔的体验式学习场所。他们对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充满了好奇,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正好满足了中小学生这种体验性的探索需要。其次,研學旅行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追求知识结构化的传统课程,而着重强调贵在真实、发展和体验,学生可以在生命体验中动态化地完成对生命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在体验过程中结合自身,深入思考、顿悟升华。就教师的角色而言,他们不再仅仅是生命课程的设计者和目标的执行者,而是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的生命引路人,借助旅行中的研究性学习机制,有意识地触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情感共鸣和行动倾向,创造性地引发学生对生命体验的反思。

3. 有利于把握生命教育的发展性

生命教育要想突破最初的治疗性导向,就需要重新认识生命发展的本质,而研学旅行课程开拓了发展性生命教育的全新思路。第一,发展性生命教育强调用统整性、综合化的眼光看待整个生命世界。研学旅行课程秉持了整体论取向,打破了学科知识界限,以自然、社会、文化等综合内容重新连接了人们的经验世界和现实世界,为发展性生命教育提供了更为综合、完整的生命课程资源。学生得以将生命知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统一起来,将认知过程与生命体验联系起来。第二,发展性生命教育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认知系统和道德观的形成,承认生命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不能操之过急,而应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和更新。研学旅行课程要依据目标有侧重地在不同年级设置内容,如四至六年级以体验与认识为主,七至九年级以体验、认识与探究为主,高中阶段以体验、探究与实践为主,这为分学段、分层次、持续性地实施发展性生命教育提供了保证。第三,发展性生命教育内容基于学生生命完整发展的需要,从而会随着学生活动过程的变化而更新。作为一种灵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本土化开发,不断完善发展性生命教育的目标和主题,动态化地满足学生生命完整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综上,研学旅行是一门将旅游体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生命教育融入研学旅行课程,在促进学生获得生命直接经验,提升生存技能,发展实践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保障了生命教育的完整性、体验性和发展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体验性研学旅行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