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丽鑫 李深意
预习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模式,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和寻找,从而获得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说,不想做被动的听众而是自己主动探索,课前预习就至关重要。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会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材的知识量很大,仅仅依靠四十分钟来达到教学目标,不仅时间非常紧迫,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自学本领,教师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预习策略,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预习。
一、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实践价值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并能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调整。预习是学生进行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有效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交流、反思在学习和探究中的体会、见解及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
本文中的“课前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通过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的过程。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文中知识点的分布,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课前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增强探究体会并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预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运用预习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实施策略
1. 兴趣引导式预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而言,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预先学习课本、掌握一些知识点或背诵单词,更是让他们在预习中获得某些体验、感受,对知识充满兴趣。实践发现,画图画、微视频、思维导图等预习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效。因此,教师应恰当地评估学生兴趣与知识难度,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准备和丰富的英语体验,从而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充满期待。
小学生天性喜欢玩、演、唱、做。教师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学生喜欢动手画画,教师在预习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学“动物”这一节课时,该课的预习内容是让学生在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颜色的图形。在课堂操练环节,教师让学生拿出画好的图片,同桌两人进行互相问答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本节课有关动物的知识,还能锻炼听说能力。
微视频一般采用儿歌或图片的形式,内容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很受学生欢迎。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课文学习的难易程度,将比较难的知识制作成微视频,提前发给学生。例如,学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通过播放儿歌或有关小动物的微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要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微视频预习方式契合了学生的发展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复习引导式预习,建立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在最初的学习之后,很短时间里就会发生大量的遗忘,而且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教师应善于运用复习引导式预习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归纳的意识和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归纳总结与新课相关的知识点,梳理知识框架,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Module 1 The Great Wall”这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复习所学的单词how相关的课文和一些数字的表达方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归纳了how开头的问句;有的学生归纳了数字的表示方式;有的学生归纳了表达长度单位的英文单词;等等。通过归纳式预习,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加深了对英语知识系统化理解,又自学拓展了很多新词汇。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学生能够很轻松地表达出比较难说的百位数字,并且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在归纳式复习中,学生尝试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对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性,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归纳式复习是应用课本知识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加工的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纳的练习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针对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学习;对于学生不好掌握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攻克;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增加多樣化的复习方式,从而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
3. 内容延展式预习,拓展学习资源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累,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推荐相关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知识。《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学习策略中提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教师除了在上课前提供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之外,还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在课上的讨论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学期“Module 8 They sit around tables”这一课的内容是“中英小学生在学校的一些差别”。在预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查找中西方小学生生活、学习方式的不同,并利用思维导图将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表示出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通过对比中国学生与英国学生,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目了然,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应尝试使用“英文绘本故事”拓展预习的内容,为上课做铺垫。例如,在二年级教授字母课前,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字母“B”开头的绘本小故事,结局留空白,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猜测结局。上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对故事的结局进行大胆猜测,由于学生预习准备充分,学生踊跃发言。这一堂课,通过阅读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第二语言的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比母语学习更加艰苦的努力,尤其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适应心理。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英语的陌生感,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英语的准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明白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能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授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目前,小学生课前英语预习策略的研究在青岛浮山路小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首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英语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其次,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再次,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习惯得到极大改善,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将预习环节与正式教学有效衔接,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是英语教学应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臧丽鑫 青岛浮山路小学;李深意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