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男
摘 要:青年教师作为一个刚走向教学岗位的群体,由于教学实践经验少,对教材研究不透,对学情把握不准等,在师生对话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青年教师的课堂不注意倾听学生心声,语言缺乏实效,在问题设计上存在问题繁多、不精准、缺乏思维含量以及常用一问一答式等。
关键词:师生对话 倾听 问题设计 教学语言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它呼唤着师生之间、文本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的途径,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一、倾听意识淡薄
没有了对话,就沒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 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效对话必须以教师的倾听为基础。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耳聋”现象。学生错误的回答听不出来,对学生模棱两可的回答敷衍了事;学生的答案不是教师预设的就置若罔闻,学生回答的精彩之处教师捕捉不到……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由于青年教师总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投放在怎么“教”上,而不是学生怎么“答”上。他们对自己关注得多,对学生关注得少,没有把目光投放在教学的主体—— 学生身上。
二、教学语言缺乏实效性
言简意赅和易于理解是师生有效对话的重要条件之一。有的教师课堂语言太专业化、成人化,学生很难理解;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啰唆、重复、冗长,学生抓不住重点;有的教师说话语调平平、速度快,学生昏昏欲睡;还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笼统,学生不知怎么回答。特别是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常出现以下情况:
1. 重复发言型:将学生的答案再说一遍,既没有引导作用,也没有启发鼓励作用。
2. 不了了之型:对学生的答案不确定,因为不敢断然否定,就用“这是你的想法”来简单回应。
3. 强加意愿型:因为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没注意倾听学生心声,或者怕影响教学进程, 明明学生回答的是另一个意思,教师硬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评价。
4. 讽刺挖苦型:在学生总是回答错误或者由于不听课而不会时忍不住讽刺挖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时间久了学生就不愿意再回答问题。
5. 评价单调型:对学生的回答不外乎“好的”“不错”“你真棒”“你说得对 / 好”这种评价敷衍,不具体。如果改为“你认真听课的样子真棒”“你的声音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决心,同学们就应该像他这样读”,就能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的教育功能。
三、教学设计能力欠缺造成问题繁多
有些青年教师在 35 分钟的课堂上提出问题
的个数在 50 ~ 80 之间。这么多的问题,学生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通过研究这些教师的教学实录,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 问题表述不精准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提问目的,且用语明确具体,把握学生的心理。有的青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是否会产生歧义。例如:一位青年教师在上二年级数学“评选吉祥物”时,在学生明确了可以使用“举手”和“投票”两种方法进行评选后,教师
想要讲怎样使用这两种方法,于是提出问题:“怎么样举手呢?”一个孩子站起来,一本正经地演示了一个正确的举手姿势并回答:“这样举手。” 听课的教师忍不住笑了起来,上课的老师不知所措。这位青年教师没有想到的是:听课的教师因为了解教材,知道她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所以听得懂,但是学生不知道。如果她将这个问题换成“怎样用举手的方式来评选吉祥物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2. 问题本身缺乏思维含量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因为惧怕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更倾向于使用封闭式或选择式的问题, 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在讲授“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将长方形对折之后问)对折了之后, 我们发现这两个边都怎样?
生:相等。
师:好,那这样对折呢? 生:相等。
师:所以长方形的两组对边都…… 生:相等。
这位教师始终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边上,让学生成了被动说出“相等”的机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到“对边相等”,没有得到任何发展。如果把这些封闭性的问题换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将长方形折一折,你能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这就会让学生呈现更好的学习状态。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折、对边有什么特点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发现、表达,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3. 常用“乒乓球”式问题
青年教师的课堂更容易出现一问一答的模式。表面上是师生对话,实质上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知识,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去灌输。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授六年级语文《威尼斯小艇》一课时,在复习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威尼斯小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作者是通过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
生:四个方面。
师:四个方面,是哪四个方面呢? 生 1:外形。
师:还有呢? 生 2:……
在一问一答的方式下,六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消耗了较长的时间。如果教师只问:“作者介绍了小艇的哪些方面?”一两名同学就可以回答得非常完整,省时高效。青年教师在备课时, 要注意问题的整合,避免一问一答。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此研究只针对刚刚走向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不全面代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笔者所认识的青年教师都充满教育的热情,踏实肯干,成长迅速,谨以此献给在此方面需要改进的老师,祝福他们及时克服并早日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弗莱雷 .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M] . 顾建新 , 等 ,译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胡小平.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安徽教育科研,2021(2).
[4] 徐文畅 .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语文园地 ),2021(1).
[5] 周述辉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策略 [J]. 天津教育,2020(35).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教育强国
张 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建成教育强国”列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建成教育强国,首先要强在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都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使之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办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教育发展还不充分也不平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要立足我国国情,实事求是,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深厚,涌现出众多享誉中外的教育家,产生一大批世界教育名著,培养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不能“言必称希腊”,生搬硬套国外模式。我们要与其他国家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更要传承创新中国优秀教育思想,做到“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在遵循世界教育发展共同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中国教育经验, 形成中国教育模式,提供中国教育方案。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服务中国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人才培养。中国高铁、核电建设、5G 技术、共享经济等领跑世界的背后是大量人才的支撑。同时,要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加离不开教育。所以,我们要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加強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 年 2 月 8 日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