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曦
摘 要:诗歌,有着千百年来形成的形式规律与审美习惯。新课标背景下,统编教材中诗歌编排与背诵要求也旨在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内在的情感逻辑美与外在的音韵节奏美。而习作“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可以激发孩子的写作积极性,视写作为乐事。但对于诗歌来说,“不拘形式” 并非不要形式。因此,提高学生的诗歌文化素养,教师还应起引领作用。
关键词:诗歌 形式特征 文化素养
五年来,每一季的创新作文大赛来稿中总有少量的诗歌。
据统计,《留在心底的风景(第七季)》共收录文章 283 篇,其中诗歌 26 篇。入选诗歌的作者分布以中低段学生,特别是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
笔者研读这部分稿件时发现,较大比例的作品不讲究诗歌的形式特征,尤其是不押韵。一些一线教师认为,写作可以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诗歌也一样。只要分行,其他不必拘束过多。
是的,写作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可以降低门槛,激发孩子的写作积极性,视写作为乐事。但“不拘形式”并非不要形式,放弃引领。
爱好诗歌写作的学生在学校属于“小众”, 对这部分特殊群体怎么做特别的指导,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诗歌创作兴趣呢?就此做一番探讨, 以求得在诗歌表达形式上的共识,应该是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的。
一、诗歌的形式特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抒情言志,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相较于散文、小说等体裁, 中华古典诗歌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诗歌是一种分行排列的韵文文体。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诗歌发生学看,文人书面文字的诗歌形成晚于口头流布的民间歌谣。原始歌谣,一般句子较短, 语言简易流畅,适合诵唱,文字出现后才有了诗歌,二者有着传承的关系。因此诗歌有着悠久而独特的传统——音韵美。
诗歌的音韵外在表现为平仄、韵律、节奏等形式特点。自东汉以来,有“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的说法;宋代韩驹则曰:“意正则思生,
然后择韵而用,如驱奴隶,此乃以韵承意,故首尾有序。”
中国古典诗词重视韵律,绝大多数诗歌是押韵的,押韵的音把涣散杂乱的词句连接,形成完整和谐的音调,读之具有节奏美、音韵美、回环美,使之悦耳,便于记忆和传播。《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它们之所以千古流传,其韵律美功不可没。
现代诗歌虽采用白话文,但它与古典诗歌在表达形式上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现代诗人也大多将韵律视为创作的重要因素。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让我们认识了诗人徐志摩。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讓我们记住了诗人舒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让我们想起了诗人海子。 “星星星星满天撒,
我和星星打电话。 小星星,你好啊! 天空中,把眼眨。”
让我们知道了诗人金近。
二、教材中关于诗歌的若干数据与浅析
统编小学语文 12 册教材中共出现 245 首诗歌(第一学段 123 首,第二学段 68 首,第三学段 54 首),诗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第一学段,入选的诗歌以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为主,由于它们短小精悍、韵律鲜明,取材又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 所以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迅速、大量习得汉字,并且通过链接已有生活常识,逐步对接生活体验从而获得某些能力。
中高段教材选取的诗歌在数量上较低段有所减少,选文上也偏重中外优秀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占比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现代诗歌”单元(第三单元),学生此前已多次接触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特点的了解相对模糊。通过专题单元学习,能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 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三个学段关于强化诵读都有具体的要求——
低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中段:诵读优秀诗文,注重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高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音韵、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 篇)
12 册教材入选的 245 首诗歌中,不押韵的诗歌仅以下两首,且皆为现代诗歌。
囚 歌
叶 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教材编写者的诗歌编排与背诵要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诗歌语言内在的情感逻辑美与外在的音韵节奏的形式美。
三、校园儿童诗歌创作的“小众”存在
从七季刊出的诗歌数量可以发现,校园诗歌作者群体是比较“小众”的存在。跟教材中“记叙文”不一样,诗歌属于“文学”的范畴,诗歌的写作更接近于“创作”。
课程标准关于“习作”——“不拘形式, 自由表达”这一要求在校园儿童诗歌创作上则体现得更为充分。那些喜欢用诗歌来表达情感或叙事的孩子,往往在习作中更有个性追求。
创新作文大赛赛前征文写作的辅导,有别于一般的课堂作文教学,自由度更大,也是发现校园文学创作爱好者的一个途径。我们要善于发现并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绿色通道。
但“不拘形式”不是不要形式,教师不能因为强调自由写作而放弃引领。对少数喜欢用诗歌创作的学生,推荐赏析中外经典诗歌并适当介绍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征,这有利于他们更自由地表达,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的郭宇晴老师对三年级几位喜欢写诗的孩子做了一次小调查,学生表示喜欢诗歌有三个原因:
一是诗歌读起来很好听,喜欢诗歌的那种韵律,感受到了节奏美;
二是觉得作文挺乏味的,文字量大;
三是诗歌有点“好玩”,诗歌语句比较简单, 几个字、几个句子就可以把事情交代清楚。
提高学生的诗歌文化素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熟悉诗歌体裁的特征,尝试诗歌的创作实践,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对孩子们的诗歌创作进行由衷的欣赏、科学的评价以及有效的指导。四、分行排列只是诗歌形式要素的一个部
分(案例谈)
记 忆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清小学103 班 李 盼 兮
我的记忆掉了, 掉到了地上,
再也捡不起来了。我就
啥也想不起来了!
指导教师 :张书文
部分低段孩子在诗歌创作中已经有了非
自觉的、模糊的押韵表现,比如,李盼兮同学的《记忆》一诗中儿童口语化的语言以及落在“了 ”(e)字上的韵脚,让只有几行的小诗童 趣十足。如果加以提示,孩子的韵律自觉会增强。奇怪得不得了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人民小学201 班 杨 若 煊
原稿:
我奇怪得不得了, 黑黑的蝌蚪,
怎么会变成绿色的青蛙?
我奇怪得不得了, 巨大的恐龙,
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奇怪得不得了, 圆圆的太阳,
怎么会发光发热?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 还会排着队轮流出场?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船舶、飞机
经过百慕大三角时就失踪?
指导教师 :都锦梅
这首《奇怪得不得了》一共六小节,按照作者的初始思路,我们做了微调,或改变词序, 或寻找跟第二句结尾字同韵的字。于是,修改后的这首小诗,在没有损伤原来诗意的前提下,更有规律韵味了。
西湖綢伞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 203 班 刘若辰
原稿: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温柔的妈妈, 会突然对我大发雷霆?
修改稿:
我奇怪得不得了, 黑黑的蝌蚪啊,
怎么会变成绿色的青蛙?
我奇怪得不得了, 巨大的恐龙,
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奇怪得不得了, 圆圆的太阳,
怎么会发热发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 还会排着队轮流演戏?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飞机、轮船
经过百慕大三角时就玩完?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温柔的妈妈, 会突然让我无比害怕?
指导教师 :都锦梅
这首《奇怪得不得了》一共六小节,按照作者的初始思路,我们做了微调,或改变词序, 或寻找跟第二句结尾字同韵的字。于是,修改后的这首小诗,在没有损伤原来诗意的前提下,更有规律韵味了。
西湖绸伞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 203 班 刘若辰
原稿:
蚕宝宝一定没有想到, 化蛹后留下的小窝,
会变成五颜六色的丝线。
笋娃娃一定没有想到, 春雷后钻出的尖角,
会变成高大挺拔的竹子。
小朋友们一定没有想到, 丝线和竹子会合在一起。撑开一把伞,
赏心悦目。 收拢一节竹, 朴实无华。
它们一定遇到了, 一双神奇的手, 一颗灵巧的心,
才变成了我们手中, 西湖绸伞的模样。
修改稿:
蚕宝宝一定没有想到, 棕色的蛹住过的白色小屋, 会变成五颜六色的丝线。
笋娃娃一定没有想到, 春雨后山坡上钻出的尖角,
会变成挺拔的竹子伸向蓝天。
小朋友们一定没有想到, 华丽的丝绸和朴实的竹子, 会亲热地拥抱紧密地相连。
它们一定遇到了,
一颗灵巧的心和一双神奇的手, 才变成美丽的西湖绸伞。
指导教师 :郭宇晴
这首《西湖绸伞》构思很棒。前面两小节的“起兴”,为后面的西湖绸伞做了铺垫。但“三三六五”的句子安排,使得小诗不整齐,节奏无规律,也不押韵。修改后的小诗“三三三三” 的小节行数,从原诗中“丝线”和“绸伞”的韵
母“ian”和“an”去找同韵的字词,于是就有了第二节的“蓝天”和第三节的“相连”。
修改的原则是,不损伤原诗意,借助原诗已有的某些语言条件,做“锦上添花”的功夫。经过这样的具体指导,学生的思路打开了,
明白了“分行排列不都是诗”。
参考文献:
提高待遇给幼儿教师更多归属感
周芳元
“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素质的提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教授刘焱呼吁,尽快解决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办园条件不断完善,办园理念日趋先进,各项监督管理日渐成熟。但进步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幼儿师资待遇低的问题。刘焱教授的呼声, 反映了当前我国无编幼儿教师待遇现状,急需尽快解决。幼儿是孩子一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活泼、顽皮、淘气是幼儿的天性,需要幼儿教师耐心、用心、尽心呵护。然而,无编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地 位也不够高,严重挫伤了无编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也很难满足家长们的高期待。因为待遇问题而导致的师 资不稳定,使不少幼儿每学期要面对不同的教师,适应新老师的教育风格,引得家长怨声载道。
针对此问题,刘焱教授给出了相关建议,如果得以落地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无编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 需要标本兼治,多方发力。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幼儿教师准入资格制度,鼓励无编教师考编, 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幼儿教师。编制不仅是幼儿教育教师素质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幼儿教师的一种认 可。施行更加灵活的考编制度,不仅能提升幼儿教师待遇,更能提升幼儿教师的地位,这也是目前无编幼 儿教师心中所急需、所盼。
持续加大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是根本保障。要将更多的投入資金用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与提高,稳定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设置政府补贴资金中教师工资待遇比例,超过规定比例的幼儿园, 政府可以追加资金补贴额度。此外,可以探索更加灵活的资金补贴机制。例如,学区、社区还可以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幼儿教育基金;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幼儿教 师荣誉奖励机制,加大对无编教师的补贴力度,进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无编教师也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他们的幸福感深刻影响着教育质量。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师资力量是学前教育最为重要的保障。逐步解决无编幼儿教师待遇低的问题,引领全社会关注幼儿教育,增强无编幼儿教师的归属感,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 年 3 月 17 日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