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力 熊 燕
糖耐量异常属于中医“脾瘅”范畴,中医治疗脾瘅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以糖耐康颗粒[1-3]为代表的中成药开发、多种探索性治疗方法的涌现,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必须承认,人们对糖耐量异常的重视远远不够,真正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就给予了干预的患者少之又少,很多患者以较快的速度就迈入了糖尿病的队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大大加重了医疗负担。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中医发展之初,已源远流长数千年,在干预糖耐量异常方面,中医药及中医特色疗法有独特的优势。早在《素问·奇病论》就提出了脾瘅之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有了一定的认识,“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其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院内几代名老中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以治未病理念研究脾瘅(糖耐量异常)的病因、病机、病情发展规律及中药治则,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脾瘅的根本原因。目前大部分糖耐量异常患者均因素体脾虚,加上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复伤脾胃,至痰湿内蕴,再者气不足无以推动血行,血液瘀滞,与痰浊交结,而致气虚血瘀痰浊证,虚实夹杂为患,治疗上当以“益气健脾、化痰泄浊、祛瘀通络”为主,并适当佐以“宣肺、补肾、疏肝”等法。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一科熊燕主任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独创内服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耳穴埋针来干预糖耐量异常,以期达到防治糖尿病、优化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血压,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耳穴埋针干预糖耐量异常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采取筛查并随机入组的方法,对2017 年 1 月—2020 年7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一科就诊的患者以自愿筛查的原则,选取筛查出的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并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的患者共 100 例,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非盲法观察,入选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糖耐量异常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符合气虚痰浊瘀阻证,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及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候、症状及辨证分型相关文献分析[6,7],制定气虚痰浊瘀阻证辨证标准;③年龄18~65岁;④自愿参与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肺、肾、脑功能障碍者;②恶病质患者;③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④耳廓皮肤溃烂,不能行埋针治疗者,对胶布过敏者;⑤智力低下及精神疾病患者;⑥对研究中任一药物过敏者;⑦对疼痛特别敏感者及晕针者。
1.3 剔除与脱落标准剔除标准:①纳入后发现在排除标准之列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病例;②在研究过程中服用了减肥药、其他影响疗效观察的中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影响结果判断的病例;③纳入后一直未曾按要求用药的病例;④纳入后无任何可分析资料的病例。脱落标准:①受试者服药依从性>120%或<80%的病例;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进行试验;③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试验、失访或死亡的病例;④资料不全、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1.4 方法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运动与饮食指导,饮食指导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同时增加维生素及纤维素摄入为主,运动指导依照“三五七”方案,“三”指每日步行3 km,并于30 min左右完成,“五”指每周运动5次,“七”指运动强度达到中等量(运动时心率+年龄等于170 次/min左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耳穴埋针治疗。中医益气泄浊通络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党参 15 g,白术12 g,茯苓10 g,山药20 g,莪术10 g,山楂15 g,丹参30 g,法半夏10 g,陈皮8 g,地龙10 g,生地黄15 g,川芎10 g,决明子15 g,泽泻12 g,淫羊藿10 g,水蛭6 g,荷叶15 g,红景天6 g,黄连6 g。共20味中药。所有中药均采用新绿药集团颗粒剂,每次1格,每日2次,100 ml开水冲泡后服用。同时给予耳穴埋针,取内分泌、肠、脾、胃、肺、肾、三焦穴,常规耳廓局部消毒,将揿针留于相应耳穴上并每日给予适当按压,使耳廓局部有胀痛感,3 d一次,两耳交替治疗。疗程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1 h、餐后2 h血糖情况。
1.5 观察指标体质量指数、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不良反应等。
2.1 无水葡萄糖耐量治疗12周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复查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恢复正常,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恢复正常。
2.2 体质量指数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比较 (例,
2.3 血糖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观察组有3例患者在服药初期有胃部不适、恶心感,经调整服药时间后缓解,另有5例患者在治疗初期诉耳穴埋针后出现耳廓疼痛,考虑为按压方式不对及揉搓耳朵所致,调整按压方式等后即缓解。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2周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熊燕主任中医师是江西省名中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对于糖尿病,她主张防重于治。因此,我科非常重视糖耐量异常的筛查,尤其是对于肥胖体质者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耐量异常隶属于中医“脾瘅”范畴,脾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责之于脾,标实主要在于痰湿瘀阻,故自拟益气泄浊通络汤干预本病,该方由六君子汤化裁而来,全方由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山药、莪术、山楂、丹参、地龙、生地黄、川芎、决明子、泽泻、淫羊藿、水蛭、荷叶、红景天、黄连组成。方中以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化痰祛湿,配黄芪以增益气健脾之效,山药、生地黄、淫羊藿补肾泄浊,山楂、荷叶、草决明泄浊排毒,川芎、地龙、丹参、莪术、红景天活血和血,祛瘀通络化浊,泽泻渗化湿浊,并使邪有出路,佐以少量黄连,既可清热祛湿,又可防淫羊藿等温燥之弊,全方配伍精当,有守有攻,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泄浊通络之功。近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8]不仅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改善游离脂肪酸对胰岛p细胞的脂毒性,保护胰岛β细胞。红景天[8]可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并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黄连[3,8]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耳穴是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耳与经络脏腑均密切相关,如《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从经络循行上来讲,手太阳、手阳明、手足少阳经均入耳中,阴跷脉、阳跷脉并入耳后,足阳明上耳前,足太阳至耳上角,阳维脉循头入耳。人体脏腑经络病变时,常可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敏感点。为了方便临床与科研,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T1372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该标准罗列了93个耳穴,临床应用时记忆相对困难,熊燕主任认为应分区记忆,因穴位众多,耳朵大小有限,相邻相近穴位常难以区分,故临床选穴一定要借助探棒以精准定穴。糖耐量异常,耳穴治疗时,以补虚为主,泄实为辅,故选脾、肾、肺、胃、肠、三焦及内分泌,在相应部位用探棒精准选穴后,再将揿针埋于相应部位,3 d一换,每次选取一侧耳朵施术,以达到持续针感效应,耳穴埋针相较于耳穴压豆对穴位刺激更强,且不易脱落而影响疗效。针药相合,内外合治,以共达补虚泄浊,内通外达之效。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注重未病先防,在糖尿病的防治上有独特优势。近2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果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我们就给予适当的干预,以延缓甚至逆转其病程,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明显受益,也大大减少了医保支出,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中医干预糖耐量异常从调理体质着手,无毒副作用。本研究证明中医益气泄浊通络汤联合耳穴埋针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糖,同时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