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婕
[摘 要]“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均体现了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笔者基于高考文综全国Ⅲ卷近年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呈现特点,开展了微专题课例研究,并提出高考二轮复习中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作答能力培养建议。
[关键词]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过程;作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77-03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發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特征[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 “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的学业要求。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全国Ⅲ卷中,对“地理过程”的考查概率为100%。基于以上几点,在二轮复习中,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作答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实现高效复习、精准备考。
一、近年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呈现特点
(一)试题难度大,考频高,得分率低
近年的高考文综全国Ⅲ卷第37题都出现了 “某种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试题情境,因此“地理过程”属于必考内容,考查形式以综合题为主,分值在22~24分之间。结合历年广西考生答卷分析结果,该部分内容的难度系数在0.25~0.35之间,属于整套试卷中的“压轴”难题,直击广大考生软肋,也暴露出复习备考的诸多不足。
(二)涉及圈层多,知识点关联性强
近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第37题均侧重考查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分别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物质的运动。试题不局限于单个地理要素的考查,而是注重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地理事象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两者密不可分[2]。试题从某一时间、空间、事件节点,“小切口、深挖掘”,通过链式追问层层深入,引领考生剖析问题,建立分析框架,考查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
(三)图文相互穿插,信息碎片难以提取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另一大共同点为:借图片信息辅助文字材料共同呈现“动态过程”,如2020年全国Ⅲ卷第37题图——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见图1)、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见图2),2018年全国Ⅲ卷第37题图——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见图3),需要完全从图片中寻找解题线索。因此,接受地理信息的碎片化呈现方式,将静态图像“转译”成动态过程成为解题的第一道坎。
(四)劣构问题,情境指向不确定
劣构问题与良构问题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一般来说,一个良构问题只有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而劣构问题则相反,往往会有多种解决方案。在高考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设问中,也频频呈现出“不确定”的答题指向,诸如“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需要考生通过表态并阐述理由,形成逻辑自洽的论证,对综合思维水平要求极高。
二、教学案例:二轮复习微专题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答题技能训练
围绕近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情境,笔者设计了一节微专题复习课,主要的教学过程见表1:
三、二轮复习中地理过程类综合题的备考建议
(一)夯实基础,强化区域认知
尽管高考试题情境千变万化,但区域背景知识始终是解题的“基石”。如东亚和北美“温带气旋”发生发展存在差异,就隐含着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前提。因此,二轮复习不能忽略基础知识巩固,要不断强化区域认知能力,才能为下一阶段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挖教材,重构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学科知识框架进行整合和重组的关键环节。本轮复习应该突破教材的编写逻辑,重构知识网络,更注重地理事件出现的整体性原因剖析。如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不建议再单独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植被这些影响要素,而应基于对区域要素的认知,考虑多个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共同影响。
(三)突破试题,创设多样情境
二轮复习阶段,学生已积累了一定量的做题经验,因此,本阶段的题目训练,既要围绕高考真题,又不要受限于考题情境,要在充分了解题目立意的基础上,进行情境的延伸和扩展。教师应结合学生能力进行适当改编,引导学生延长和完善思维链,逐步形成高阶思维。
(四)以动思静,切换时空尺度
地理过程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特征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虽然情境多以静态形式呈现,但动态思维必须贯穿解题始终。例如,关于尺度的辩证认识: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主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主、人类活动的影响为辅,短时间尺度则相反;大空间尺度的变化主要考虑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影响,中空间尺度主要考虑海陆轮廓、季风的影响,小空间尺度主要考虑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在复习与解题时,各种尺度的影响要兼顾,灵活切换。
“地理过程”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仍然会占据高中地理教学和考试的重要地位。近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对于地理过程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模块,但在人文地理部分也涉及多个过程,笔者对其进行了简要梳理,包括:人口迁移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工业集聚过程、工业分散过程、区域工业化过程、产业转移过程、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生态问题或环境污染产生(或治理)过程等。为了更好地强化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同样重视这些内容,使学生尽可能融入地理情境,厘清地理过程,思悟地理原理。
[ 参 考 文 献 ]
[1] 瞿春光.借助“地理过程”探析“地理成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7):45-46.
[2] 梅国红,连广明,朱汉招.巧用“收支平衡”理论 化解“地理过程”难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1):55-57.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