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应平
摘 要: 省质检过后,学生往往做一些信息题,忽略对课本的系统复习,导致对课本的知识淡化,甚至遗忘。针对此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旨在使考生在省质检之后更好地复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 省质检 文综 政治复习
高考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文综政治考得比较难,比较偏,究其所说,就是高考试题的39题第三问: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和选修题:基本方略。事后,我把考卷拿出来认真做了一遍,特别是学生所反映的题目之后,不禁发出感慨:就在考纲里面,而且属于二级目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特别是选修题的前一问应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即使让初中生答,也能答得出来。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反映呢?高考复习特别是二质检复习后的复习究竟有怎么样的不足?
一、省质检后的复习存在的不足
(一)作题(特别是信息卷)与学生自主整理。二质检过后,基本上信息卷慢慢多了起来,特别是对一些非一流的学校,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做信息卷。不可置疑,大部分信息卷都浓缩了出卷老师大量的心血,对学生适应考试的模式及难度有一定的作用,但信息卷本身有一些不足。第一,信息卷过多,有时一天会来好几份(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对这些信息卷没有进行很多处理,而是简单化:直接发给学生,导致学生做得过多、过滥。特别是对一些普通班的学生,有些试卷并不是很适合他们,因为信息卷很多都是来自一流的学校,难度相对会高一些。第二,信息卷不全,有时只是拿到某所名校的一次或二次信息卷,很少能拿到一整套。因此,学生缺乏整体性,没有系统地进行复习,而是进行点式的复习,做到会有印象,而没有做的可能就没有印象。第三,信息卷往往是针对热点出题,因而有时往往会出现虽然是不同的名校的试卷但出题的角度往往差不多,造成学生虽然做了很多信息卷,但其实知识点做得并不多。再加上第二轮复习中往往还有配套练习,有的学校还会有配套的时政复习材料,因此,二质检之后,往往学生会陷入题海,导致无瑕整理或整理的深度不够。
(二)专题复习与深度复习。由于第一轮复习是知识点的复习,老师一般会按照《考试说明》一个一个知识进行复习,深度与广度俱备。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这是为了避免与第一轮相重合,而且由于第二轮复习往往是在3、4月份开始,这时高考的时事热点基本上都出来了,因此第二轮复习往往会结合时事。通过专题复习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比较系统,通过一线索连接相关知识点;由于结合时事出题,学生往往会对时事热点较熟,甚至到最后出现对热点的熟悉超过对知识点的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专题复习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专题复习中还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卷,往往到最后所谓专题复习往往是系统有余而深度不够,经过第二轮复习之后部分学生往往遗忘了具体的知识点,造成高考主观题有时考比较细化的知识点往往造成陌生感,把原本很简单的题目复杂化,无从下笔,这类题目往往由于答案较规范,往往造成不会便失分严重,因为无法“旁征博引”。
二、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信息卷的整理力度,尽量避免成卷发给学生,特别是市质检之后的信息卷。由于文综往往是三科合在一起,因此对到来的信息卷首先应由备课组长选择,特别是大题所考的知识点一定要明了,最好是连选择题所考的知识也要进行记录整理。由于信息卷过多,一些学校往往会考相同的知识点,因此通过整理往往会避免有些知识点做得过多,而有的知识点却没有做。
(二)应该统筹规划,坚决避免由于某个名校信息卷的到来而把自己的复习计划打乱。经常会碰到来了个信息卷,比如某某一中的最后一次考试,便来个一次总动员,一定要把这份试卷、做完、讲完,反而把自己的计划打乱,特别到了最后一两个礼拜,信息卷往往更多,这时特别不能打“乱仗”。
(三)留给学生自主整理的时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如果一味给学生进行做题训练,而不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整理,那么学生对作题所反映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题目、新的练习、新的信息卷已经出来,而且由于是信息卷,是名校的试题,老师强调这份试卷有多重要,见到同学都在做,自己不做心理又没有底:会不会高考就考到或者是考到类似的题目,不做就亏了,因此,即使自己不想作,也不得不又回到题海中,当然我们给学生自主整理需要给学生整理一些方法。比如要求学生在试卷的题目前把主观题所用的材料所考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并对自己所做的知识进行评价,比如得了几分,哪个知识点没有答到,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并对作过的试卷进行装订,这对以后的信息卷处理及复习帮助很大,避免盲目。要尽量要求学生对选择题的知识进行罗列,并对碰到相同知识点进行对比,达成共识,分析差别。
(四)在对信息卷进行处理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回归课本,当然回归课本不是简单地回归课本,有的学生认为,所谓的回归课本就是把五本书看一遍、再看一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你想想看,学生把这五本书都看了好几遍,你在叫他重复看,学生有兴趣吗?结果自然效果不好。所课的回归课本,笔者认为,应该是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在参考信息卷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在二质检过后,学生已经积累大量的题目,对一些常错的题进行一定的总结,特别是一些优等生,因此,当他们翻开考试说明的知识点,一定要简单地总结出这个知识的内容,并曾经做过哪些题目,自己做对否。由于我们已经要求其把信息卷所反映的知识点注到《考试说明》中或记在某个本子上,因此学生能很快地找到这份信息卷。反之,如果在做其他信息卷时,学生能感受到这个知识点做过了,但是用了不同的材料,就要求学生通过对比的材料找出它们蕴含相同的内涵。这样学生往往会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同时避免陷入题海。如果在看考试说明这个知识点中,对某个知识点不能很好地回忆或理解(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则一定要把书本拿起来,重新认识,不懂的一定要通过同学或老师解决,特别是一些没有在信息卷出现的知识点。因为信息卷只代表出本份试卷都老师的观点,但并不一定代表高考试卷老师的观点,只要在考试说明有出现的知识点,就有考的理由。这一点特别表现在2015年高考39题的第三问:假如第三问给他改成辩证否定观的要求,相信同学肯定不会陌生,但出卷老师偏偏不这样考,考了另一个知识,而这个知识点考试说明有,但由于相对很多信息卷都没有出,很多人把这个知识点给遗忘了,甚至把这两个知识点混淆了,从而出现刚开始的情况。
(五)一份试卷只有十二道选择题和5道主观题,每本书考一道,容量有限,因此,一份试卷不可能包含所有热点,更不可能包含所有知识点。因此,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而信息卷又没有反映出来的加以罗列,并找出比较有典型的题目,这些题目最好是从已有的相关材料中进行查找,比如一轮的复习材料,二轮的复习材料,这些材料由于学生做过,再看一遍,相对会比较有印象,而且发的时间会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