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患者出院隔离期焦虑心理调查

2021-09-24 01:07:56邱文娟李海燕陆小英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出院程度肺炎

孙 洁,邱文娟,李海燕,刘 静,陆小英*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上海 200433; 2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武汉 430070;3.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病房,上海 200433; 4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上海 2004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1],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随着防控措施的加强、对疾病认识的加深以及诊疗方案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愈率显著提升、死亡率逐步下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陆续还有部分城市新增本土病例。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3]的要求,患者治愈出院后应进行14 天的集中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然而处于隔离期的患者,由于隔离环境陌生封闭,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19日至3月25日所在援鄂医疗队感染科收治的105例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达到出院标准[3];②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心理或精神疾病;②近期经评估存在重大心理创伤; ③存在语言及认知障碍;④基础疾病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本研究得到所有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方 法

1.2.1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分为两部分,即①基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新冠肺炎知识了解程度、隔离期间是否存在心理顾虑、存在哪些顾虑等。②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4]:该量表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焦虑情绪水平。SAS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 1~4 级评分,1 分表示“从无或很少有”,2 分表示“有时有”,3 分表示“经常有”,4 分表示“全部时间有”。将 20 个条目得分相加,得到总分后乘以 1.25 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参考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5],50 分以下为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高度焦虑[6]。焦虑自评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1.2.2 调查方法 由于患者隔离期间无法接触调查者,因此,本调查主要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调查。调查员均为患者所在病区参与抗疫的护士,在调查前接受统一培训,调查时间为患者出院后隔离第7天。要求调查员提前1日电话联系,说明研究内容,获得知情同意,并预约次日回访时间。电话回访时,再次对出院患者讲解本次电话回访的目的,取得充分的知情同意后采取焦虑量表一问一答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过程遵守保密原则。本次调查出院患者105人,有效回访105人,有效回收率为 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x±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调查共纳入患者105例,其中男46例(43.81%),女59例(56.19%),平均年龄(56.2±16.8)岁。文化程度分布为小学及以下23例,初中32例,高中及中专38例,大专及以上12例。

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隔离期间焦虑状况分析本研究表明,被调查的105例新冠病毒肺炎出院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院隔离期间出现焦虑,占总人数的68.57%,焦虑评分为(61.88±7.41)分。其中轻度焦虑患者27人,SAS评分为(54.15±2.57)分;中度焦虑患者37人,SAS评分为(64.62±2.83)分;高度焦虑患者8人,SAS为(72.25±4.13)分。中度焦虑患者占焦虑总人数51.39%(图1)。

图1 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隔离期间焦虑评分分布

2.3 出院患者隔离期间焦虑的主要表现本研究表明,出院患者主要有6大焦虑心理的言行表现:担心核酸检测复阳的有52例,占49.52%;担心重复感染的有38例,占36.19%;担心隔离期满后传染家人风险的有10例,占9.52%;怀疑体温高的有16例,占15.24%;主动要求继续用药治疗的有21例,占20.00%;担心回归社会同事朋友态度变化的有6例,占5.71%。

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SAS评分单因素分析(表1)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和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SAS评分单因素分析

2.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SAS评分多因素分析为探寻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新冠了解程度及与亲人、朋友交流纳入模型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提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了解程度及与亲人、朋友交流程度,是影响出院患者SAS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表2)。

表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SAS评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隔离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本调查显示,隔离患者中表现为中度焦虑的占隔离总人数35.24%,并有约8%的患者出现重度焦虑。患者焦虑主要表现为担心核酸结果复阳、担心重复感染、担心传染给家人的恐惧、疑病等。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中发现,较多患者自述总觉发热、头疼,但实测体温正常;频繁重复洗手、失眠多梦、有用药治疗需求等,也会担心是否影响今后的生活。此类消极情绪与出院患者对疾病认知有所欠缺是分不开的,加剧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处于易焦虑状态。而研究证实,生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经常伴行出现,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心理问题,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促进躯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因此,需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可通过增加隔离期间多样化的健康教育。

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期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3.2.1 年龄 本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隔离期焦虑的影响因素之一(P<0.05),高龄患者比低龄患者SAS得分高。本次调查中,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居多,以中重症为主,可能与患者自身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无法治愈,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造成全身多处组织、器官受累,并发症和合并症种类增多,进展快,症状重,导致患者出院后自我感觉差,焦虑表现明显。因此,需重点关注高龄患者这部分人群的心理状态。针对高龄患者,可采取正念认知治疗[7]等心理治疗方法,正面、积极的应对方式,具有缓解心理应激作用,而消极负向的应对方式则起反作用[8]。

3.2.2 文化程度 本研究表明,患者的文化程度越低,焦虑程度大,文化程度高的新冠肺炎患者,会主动从多渠道查询相关信息和解决方法,对疾病信息的整合、理解、筛选及识别能力较强,有助于减少恐惧感,使自身焦虑抑郁水平降低[9]。针对此类患者应及时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耐心倾听,运用语言技巧安抚患者情绪,并给予支持和鼓励,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宣教方式,了解、学习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知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10]。

3.2.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了解程度 本研究表明,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了解程度越低,焦虑程度越大,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越多,掌握更多自我防护技能患者,焦虑程度越小。表明具有单向传播特征的灌输式宣教易使患者缺乏参与感与主动性[11]。可建立微信群,群组每日进行相关知识普及,群成员进行交流,使个体在团体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3.2.4 与亲人、朋友交流 本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隔离期间与亲人、朋友交流频次高、时间久,其焦虑程度越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隔离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每日都需要面对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多会出现焦虑及抑郁心理,引起恐惧及无助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健康教育,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发现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可针对性采取团体干预的方法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

4 小 结

本次医疗队有心理专家团队,已申请心理干预援助,取得良好效果。也建议隔离区工作人员针对具有以上特点的患者进行及时、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门的出院患者心理健康支持团队建设,给予患者需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减轻隔离期间的焦虑情绪,改善心理状况,促进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出院程度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 08:32:47
认识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