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熙,汪 博,牛冬军,张鹭鹭
(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盐城、赤峰、开原、武汉、苏州、哈尔滨龙卷风,产生大量的龙卷风伤员,但国内针对大规模龙卷风灾害产生的伤员伤情特点研究较少,目前大部分以灾害报道、伤员数量报道、救治措施采取等简单分析研究为主,对多次龙卷风伤情的定量分析研究还很缺乏。
课题组于2016年7月12日至2016年7月30日,赴江苏省盐城市调研。2020年8月1日至8月7日再次奔赴盐城进行二次调研。2019年7月24日至2019年8月10日,赴辽宁省开原市调研。
1.1 调研对象本部分研究对象为入院接受救治伤员,因为住院伤员伤情特征比较完整,并且易于调研。调研组成员共在2地调研6家医院,并收集伤员的伤情数据。其中盐城收集到401份有效问卷及病历数据,开原收集到146份有效问卷及病历数据(表1)。
表1 住院伤员调研
1.2 调研方法调研人员为课题组成员,经过统一集中培训,具有丰富的现地调研经验。课题组成员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不登记伤员具体姓名,每份问卷调研时长不超过15分钟。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人录入,如有错误及时进行校对。分别对基本信息以及创伤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对于两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组别灾民的受伤率差异性进行比较[1]。统计软件使用SPSS 21.0(SPSS Inc., Chicago, IL, USA),其中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研究工具研究问卷设计基于量表《龙卷风灾区居民伤情调查问卷》。
调研住院伤员数据信息由伤情的3类信息构成:伤部、伤类、伤势。针对伤情严重程度如何确定这一问题,可以采用AIS标准进行评分[2-7]。如伤员的伤势过于严重,伤情也多样,则取最重的伤部评分作为最后分值。
2.1 伤部分析在对盐城401份数据分析可知,头部伤、体表伤、下肢损伤为前三位伤部。而对开原龙卷风146份数据分析可知,头部、体表、下肢、胸部伤为前几位伤部。伤部结构相似(表2)。
表2 伤部特征
2.2 伤类分析在对547份数据分析可知,盐城与开原龙卷风灾害事件导致的伤员伤类前3位均为软组织损伤、骨损伤、腹部伤(表3)。
表3 伤类特征
2.3 伤势分析对盐城401份数据分析可知,近六成伤员AIS评分为1分,极少部分(2.50%)伤员伤势评分大于等于5分。对开原龙卷风146份数据分析可知,AIS评分为1分的伤员占据65.75%,没有评分大于等于5分的伤员。提示盐城和开原龙卷风受灾程度有差异(表4-5)。
表4 盐城龙卷风伤员AIS评分在伤部中的分布(n)
表5 开原龙卷风伤员AIS评分在伤部中的分布(n,%)
3.1 伤部特点盐城与开原龙卷风致伤伤部较为类似,由盐城401份数据分析可知,头部伤、体表伤、下肢损伤为前三位伤部。由开原龙卷风146份数据分析可知,头部、体表、下肢、胸部伤为前几位伤部。
区别于其他灾害事件的伤员伤部特点,地震产生的伤员伤部特点与龙卷风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相关文献显示,玉树地震伤部前三位为四肢伤、胸部伤、脊柱伤[8]。与其他龙卷风灾害事件研究结果相比,美国2011年阿拉巴马龙卷风导致的伤员最多的为四肢伤、骨盆伤、头部伤[9]。国内外龙卷风伤部特点研究显示头部伤以及骨折伤、四肢伤为多发伤部,应当在龙卷风多发区域开展宣传教育,了解简单包扎、止血以及固定等急救知识[10-12]。
3.2 伤类特征在对547份数据分析可知,盐城与开原龙卷风灾害事件导致的伤员伤类前3位均为软组织损伤、骨损伤、腹部伤。有相当一部分伤员有多处骨折伤,由数据结果分析可知,相当一部分伤员发生感染以及意识障碍,提示应当注意灾后伤员护理,避免发生细菌感染等情况。
国内外对于龙卷风产生的伤员伤情研究结果显示,脏器损伤比例较高,应当重点关注[13-15]。其中软组织挫伤占据很大比例,因为龙卷风灾害发生时会卷起大量杂物,风力越大,受伤比例越高,会产生大量软组织挫伤伤员[2]。骨损伤较为常见,房屋坍塌、被重物砸到、摔倒都可能产生骨折伤员,并且骨损伤容易导致伤口细菌感染,应当重点关注[16-23]。
3.3 伤势特征在对盐城401份数据分析可知,近六成的伤员评分为1分,只有极少部分(2.50%)伤员伤势评分大于等于5分。在对开原龙卷风146份数据分析可知,AIS评分为1分的伤员占据65.75%,没有评分大于等于5分的伤员。有4名伤员伤势评分为4分。
国内外对于龙卷风产生的伤员伤势研究结果显示,轻伤员占据比例较大,重伤员比例较小,美国2011年的1次龙卷风灾害研究结果显示,轻伤员(ISS:1-9)占据89%,严重伤(ISS>15)占据总伤员的5%左右[24]。伤势较为严重的伤员一般都为脊柱伤、头部伤、胸部伤,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类似[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