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龙 琴,刘晓青*
(1.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部,重庆 400036;2.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胸外科,重庆 400036)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用耗材品种和使用需求日益增大,已成为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用低值耗材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物质基础,由于其需求量大、使用率高,临床科室需要提前从医院库房领出并储存于科室,因此临床科室往往需要建立二级库房。二级库房相对于医院库房,是由科室建立、自行管理的储存医用耗材仓库[1]。利用信息化技术,科学地管理二级库房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管理效率,对于提高医疗安全和质量同样有着重要意义[2]。但目前国内医院在信息化管理上的投入远远不足,仅在沿海发达城市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3]。本院监护室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于2018年2月尝试利用库房管理系统优化科室二级库房的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
1.1 研究对象2017年2月—2018年1月间本院监护室使用传统方式管理二级库房的相关数据设为对照组,2018年2月—2019年1月采用信息化方法管理二级库房的相关数据设为实验组。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使用传统库房管理模式
1.2.1.1 每日清点、补充物品 每天上午由治疗班清点库存,补充治疗室所需物品,库房备物不足时填写科室物品请领清单。
1.2.1.2 物品请领 治疗班填写科室物品请领清单后交给主班,由主班核实后填写网上请领,并通知物流中心领取物品,物品领回后主班清点无误,整理入库。由于班次人员无法固定,经常出现每周多次申领、急需物品备货不足等情况发生,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1.2.1.3 每周盘点 每周安排整理班清点库房,包括物品的有效期、数量、外包装等,并填写下周所需物品请领单。由于人员不固定且物资请领数量经验性填写,无法保证备物数量充足且不会过度积压。库房涉及使用物品种类多达一百余种,盘点费时费力,工作量大。
1.2.2 实验组 使用库房管理系统+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库房
1.2.2.1 库房软件系统下载 为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库房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①扫码识别,利用扫码枪识别物品条形码,实现“超市式”的物品进出管理;②数量上下限设置,通过设置物品预警上下限,可达到科学高效地管理物品;③效期报警设置,由于科室涉及物品种类、数量多,通过预设的近效期报警提醒,可有效地预防物品过期引起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节省物品检查时间;④物品出入库统计,利用软件系统,可统计各类物品出入库数量,单位时间内消耗数量,可作为临床请领数量的依据,降低库存积压等情况的发生。根据临床需求,选取某库房管理软件,此软件免费下载使用,功能基本满足科室临床需求。
1.2.2.2 硬件设备准备 科室申购台式电脑一台和扫码枪一把,电脑用于物品、数据等录入,扫码枪用于识别物品二维码。
1.2.2.3 物品目录维护 初始维护需手动录入物品名称,并对应录入物品代码,保证物品目录齐全,代码正确。
1.2.2.4 物品入库 请领物品送到库房后,使用扫码枪分类识别物品,并录入入库数量和失效限期,分类放入库房指定位置。
1.2.2.5 物品出库 取用物品时,使用扫码枪识别物品并录入取出数量,确保录入及时、准确。
1.2.2.6 库房盘点 每周安排整理班盘点物品,统计周物品使用数量,根据系统预设的效期、数量报警提醒,合理取用和申请物品。
1.2.3 评价方法 统计周期内两组管理方法整理库房平均月耗时数、物品剩余库存率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效果评价。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采用频数分布、均数、标准差等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管理方法整理库房月平均耗时数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方法整理库房月平均耗时数的比较分钟)
2.2 两组管理方法物品“零库存”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方法物品剩余库存率的比较
2.3 两组管理方法护理人员满意度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方法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对比(百分比,%)
3.1 信息化的库房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人力资源浪费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库房后,整理库房月平均耗时显著降低(表1)。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护士每周需彻底盘查清点库房,包括物品有效期、数量等,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盘查库房,这对于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无疑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引入信息化的库房管理系统后,护士仅需核查系统信息,即可明确是否有近效期的物品,不需将库房中的物品一一核对,省时省力。同时可设置近效期报警功能,及时发现近效期物品,保证临床护理安全和避免资源的浪费。在物品请领时无需逐一清点,仅查看各类物品库存量,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填写物品请领单即可,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科室物品更加科学、高效[4]。
3.2 信息化的库房管理可有效保证物品“零库存” 控制科室和医院成本通过信息化的库房管理,血气针、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手套和20 ml空针的“零库存”均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库存”是指科室最小储存量,既能保证科室临床需求,又不会出现物品积压,“零库存”的库房管理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5]。史逸秋等[6]通过二级库房的管理有效地降低物品的溢库率,节约医疗资源。传统的管理模式会出现库存量过大、使用浪费等诸多问题[7]。本科通过引入信息化库房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品积压现象,降低物品过期的风险,保证临床护理安全。
3.3 信息化的库房管理系统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提高临床护理安全传统的库房管理模式中,由于临床涉及物品种类繁多,在清点物品时难免会出现遗漏,一些物品的“断货”会影响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延误治疗[8],因此临床上不能盲目地追求“零库存”,在降低科室成本的同时,也要保证临床医疗安全。本研究中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库房,经过临床的应用实践,使用频繁、量大的物品,如血气针、吸痰管、空针等保证库存量为上周使用量的+10%,摒弃传统管理方法依靠库存经验的请领方式[9]。经过优化管理后,本科再无出现断货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同时,护士满意度由63.64%提升到90.91%,这说明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深受护理人员的欢迎。
医疗耗材管理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资源合理利用、医疗工作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完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已是大势所趋[10]。全国各地医院纷纷开发信息软件且尝试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果[11]。本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使用,但软件开发不完全、无法与其他系统共融共通等缺点仍有待解决。只有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才能使耗材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