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摘要:针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小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为了进一步发挥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进行各种教学资源的挖掘。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的运用,就能够极大的弥补学校美术教学资源不足,打破学校美术教学资源形式,带给学生更好的美术学习体验。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何促进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废旧材料;小学美术;有效运用;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210
由于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同,所以学校的美术教学资源条件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由于长期没有进行专业的美术教学,所以在美术教学资源方面比较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也能够极大的弥补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这种现实情况。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运用废旧材料。
一、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首先从专业化的美术教学起步来看,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是没有引起学校足够重视的。因为在以往我们进行人才选拔的方式,都是通过学生文化课成绩来作为衡量标准,于是有非常多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常常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其他学科上,而针对美术这一类学科只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当中的一种调剂。正是因为学校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是这样的态度,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学校不会进行太多的资源投入。随着现当代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要求美术教学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活动,这也意味着教学资源必须要得到相应的补充。所以就目前来看在短时间内,很多小学是无法迅速补充美术教学资源的。[1]其次,从美术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来看,美术教师针对小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非常单一的。比如说有些美术教师总会让学生进行作品的临摹,而很少采用其他创新性的形式引导小学生来进行美术学习。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要求。所以从目前来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主要面临着两大困难,第1个困难就是教学资源不足,第2个困难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程度不高。
二、如何促进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的有效运用
(一)注重充分收集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可以运用的废旧材料
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势必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张,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把废旧的纸张收集起来。然后再将这些废旧的纸张以另外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运用于学生的美术教学当中。比如说,教师在上一节课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收集了一些美术废纸,那么在下一节课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剪纸教学的形式来进行。首先通过引进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相关介绍,然后利用上节课所收集的美术废纸,让小学生来进行剪纸创作。除此之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有非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例如小学生喝完饮料之后,饮料瓶的盖子是五颜六色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将饮料瓶的盖子搜集起来,然后用饮料瓶的盖子去摆放各种各样的图案。总之只要美术教师善于发现身边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这些废旧材料的积累,那么就能够为每一次的美术教学活动,准备好物质基础。
(二)注重增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美术教师的视角,在面对一些废旧材料的时候,美术教师可能会不知道如何进行废物利用。但是如果美术教师将这些废旧材料放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废旧材料来进行美术学习的话,学生能够产生的想象和创造也是非常多的。[2]比如说,美术教师给学生一个空瓶子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在空瓶子的瓶盖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在瓶子当中装满水,用水来进行绘画。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花坛中去捡一些石头,然后在这些石头上面去进行绘画。总之教师就是要让小学生在废旧材料运用的时候,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不要总是由美术教师来要求学生应当如何利用废旧材料。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废旧材料运用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利用废旧材料用于美术竞赛。引导小学生去利用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通过这些废旧材料来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不仅激励学生的参与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运用废旧材料的创意也会越来越多,这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现当代小学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废旧材料的运用能够很好的补充美术教学资源。因此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一定要注重去积累日常教学工作当中的废旧材料,带给学生更好的美术学习体验,让他们来运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废而不弃 变废为宝——浅谈废旧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13.
[2]孙艳华.我有一双巧巧手——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利用[J].黑河教育,2017(0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