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这个B那个”是现代汉语中表达高量级含义的常用构式,述语动作具有反复性、连续性、无序性特征,行为作用于不同的指示对象,使之呈现多样、量大的意义。构式主要用于进行事件、惯常事件和道义情态句中。
【关键词】 这个;那个;高量级;构式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124-03
现代汉语中的“A这个B那个” ①可以表示高量级含义。吕叔湘(1999)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这个’与‘那个’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1],梁海燕(2016)认为“V这个V那个”结构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除形式动词以外的多类动词都可进入该结构中[2]。本文拟对“A这个B那个”构式的构成成分、语义性质和使用条件予以探讨。
一、构式“A这个B那个”的构成成分
构式“A这个B那个”是谓词性的联合短语,主要由动词A、B和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构成,由于动词基本都是二价动词,因此构式述语前面通常还包含施事论元。
(一)动词A、B的性质。动词A、B是及物动词,可以是普通形式或重叠式、“V一V”“V了V”等形式。有时同一个动词性成分接连支配两个代词宾语,即A与B同形;有时不同动词性成分分别支配“这个”和“那个”,即A与B异形。
1. A与B同形。在这种情况下,A与B是完全相同的及物动词,两个动宾短语往往结合紧密,中间没有停顿,构式表示同一动作的重复。例如: (1)她指挥这个指挥那个,搬这搬那的,眼睛尖得很。(王旭烽《茶人三部曲》);(2)我有一个时期停止了探索,让时光白白地飞逝,我想抓这个抓那个,却什么也不曾抓住。(巴金《随想录》)
例(1)和例(2)都属于同一动词支配两个代词宾语的情况,“指挥”和“抓”连续使用,表示同一行为动作重复多次。
2. A与B异形。有些时候,A与B是形式不同、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动词,构式表示两个近似或相关的行为动作接连出现。两个动宾短语之间有时有停顿,在书写中常用逗号隔开。例如:
(3)老全爬出了坑道,走到这一大片死人中间,翻翻这个,拨拨那个。(余华《活着》);(4)菜一端上来,儿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尝尝这个,闻闻那个。(《人民日报》1995)
例(3)中的“翻翻”和“拨拨”都表示拨弄的动作,意义相近,例(4)中的“尝尝”和“闻闻”都是和吃饭有关的动作,在句中意义相关,两例都表示某两个相似的行为动作接连或交替出现。
有些时候,A与B的意义完全相反,可能是两个动词本身的含义相反,也可能表现在句法层面,比如添加状语或补语等等。这种用法看似是一种取舍关系,实际上是通过列举不同的情况来暗示“量多”的含义。例如: (5)我们姐弟几个围着鱼桶,一个个喜欢得什么似的,一会捞起这个、一会放回那个,高兴地嚷着要吃鱼。(1994年报刊精选)
例(5)的“捞起”和“放回”是意义相反的一组述补短语,表示重复捞鱼的动作。
(二)“这個”“那个”的性质。指示代词“这个”和“那个”具有指代作用,在“A这个B那个”构式中,两者有时是虚指,有时是不定指,往往很难还原出具体所指的对象。
1.虚指。现代汉语中的“这个”和“那个”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所指内容一般是实指,或者代词后面紧跟所指对象,或者可以根据语境还原出具体指代的对象。而“A这个B那个”构式中的代词许多时候是虚指,根据张斌(2002),即“指代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的人或物”[3]。例如: (6)中国人恋家,退了休还在家里忙这忙那,很少有人成天没事站在街上等着看事情发生。(余秋雨《千年一叹》);(7)咱不图这,不图那,就图那娃人品好,干活勤快。(张斌《新编现代汉语》)
在例(6)和例(7)中,我们很难说出“这”和“那”究竟指代什么,这里的代词是虚指。
2.不定指。指示代词“这个”和“那个”所表示的对象可以是有定的或无定的。如果说话人所运用的指称人或事物的词语是听话人所知道的,那么该词是有定的,反之则是无定的。构式“A这个B那个”中的“这个”和“那个”大多是不定指的,即使语境提供了指代的类别或范围,听话人也无法说出代词所指的具体是哪个人或事物。例如:
(8)她一天到晚兴高采烈的,一会儿把她的快乐传染给这个,一会儿又传染给那个。(邓友梅《在悬崖上》);(9)叮叮当当的玩艺儿挂满一屋子,(刘庸生)瞧瞧这个,捅捅那个,倒也活得自在,过得痛快。(中杰英《怪摊》)
根据语境,例(8)中的“这个”和“那个”指代其他人,但听话人无法判断具体指谁,例(9)中的代词回指第一个分句中的“玩艺儿”,但也没有表明具体是哪个,因此这两例中的代词都是无定的。
(三)述语前项的性质。“A这个”与“B那个”构成联合结构,前面通常有且只有一个施事成分,主要由人称代词、人名等体词性成分充当,在少数情况下,其他虚指成分可以分别充当两个短语的主语。例如: (10)父亲做饭洗衣服,我给他拿这个递那个,跳跳蹦蹦地,父亲也显得十分高兴。(冰心《冰心全集第六卷》);(11)大伙闹哄哄地你说这个我说那个。头儿叱喝了一嗓子,这才静了下来。(刘心武《难为情》)
例(10)中“拿”和“递”的施事都是“我”;在例(11)中,“你”和“我”分别充当了两个述宾短语前面的主语,但没有具体指代某个人,是虚指成分,这也对应了代词宾语的虚指性和无定性。
二、构式“A这个B那个”的语义性质
在“A这个B那个”中,两个述宾短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表达了行为动作的反复性、连续性、无序性特征,指示代词“这个”和“那个”并用,既包括近指,又包括远指,所指范围扩大、内容丰富,因而呈现出多样、量大的特征,构式整体表示高量级含义。
(一)反复性。在“A这个B那个”构式中,两个动词性成分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同或相近的,动词的重复使用表达了动作或行为的反复性,王峰、古川裕(2016)指出,“动作的反复发生就会伴随对象的反复出现”[5],因此构式也表达出动作所关涉对象的数量众多。例如:
(12)请示这个请示那个,最后还非得请示你——我的公民权没一年不被你剥夺!(王朔《无人喝彩》);(13)这阵子村里人高兴,庆贺这个庆贺那个,社火一个接一个。(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例(12)中,“请示”一词重复使用,画线部分表示该行为反复进行,说话人请示的人很多;例(13)表示村里反复多次举行庆贺活动,受到庆贺的人家很多,从“社火一个接一个”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连续性。在构式“A这个B那个”中,有时在第一个动词后面加上助词“了”,整个短语呈现出动作的连续性特征,表达某个动作行为并非只发生一次两次之后停止,而是接连不断进行,每次涉及不同的对象。例如:
(14)刘钢炮更闲不住,加入巡回批判分队,批了这个批那个,堪称应接不暇。(邓刚《阵痛》);(15)他贪婪地看了这個看那个,看了窗里看窗外,看了云彩看太阳,失而复得的光明呀,分外绚丽,他像个小孩子到了个新地方,目不暇接了。(航鹰《明姑娘》)
例(14)中,“批了这个批那个”表示批评某人之后继而批评另一个人,每次“批评”行为结束紧跟着下一次行为的开始;例(15)中画线部分表示“看”的动作连续不断进行,看完某个事物之后接着看另一事物。两例都体现了动作的连续性,后文的“应接不暇”“目不暇接”也与之相呼应。
反复性侧重于每个动作行为重复多次,连续性着重体现每两次动作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二者在语义上有细微差别。
(三)无序性。美国语言学家Lamb提出,“无序性”指的是语言成分之间的体现关系没有先后次序之分[6]。在构式“A这个B那个”中,两个短语所表达的行为动作并没有时间先后的次序,体现了一种无序性特征,而一个或两个关涉对象无法造成无序、杂乱的局面,只有数量众多的时候才能体现。有时,结构中会插入其他表示无序性的成分,如“一会儿……,一会儿……”“今天……,明天……”等等,例如: (16)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常常睡不着,一会儿恨这个,一会儿恨那个,到头来最恨的还是我自己。(余华《活着》);(17)放了学就一帮女孩子凑在一起,嘁嘁喳喳,今天崇拜这个明天崇拜那个。(王朔《刘慧芳》)
例(16)中,“一会儿恨这个,一会儿恨那个”反映了憎恨的对象多而杂,体现了动作的无序性;例(17)中,“今天崇拜这个明天崇拜那个”指的是女孩子们崇拜的对象经常更换,没有特定的顺序。
综上所述,“A这个B那个”表达高量级含义,既包含动量,也包含物量,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固化为一种规约意义,既表示动作行为多次发生,也表示涉事对象的数量众多。
三、 构式“A这个B那个”的使用条件
构式“A这个B那个”主要用于进行事件、惯常事件和道义情态句中,可以描述某些正在进行或经常发生的事件,也可以表达说话人要求或承诺的某些事。
(一)进行事件。进行事件指的是正在发生或进行的事件。许多叙述句会用到“A这个B那个”结构,虽然语境是过去时态,但是短语所描述的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场性,表示当时发生的某种情况,属于进行事件。例如: (18)包玉刚领大伙上船参观,四个女儿像小鸟在船上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张剑《世界100位富豪发迹史》);(19)民兵们也乱了,逮这个捺那个,挨了女人们踹,也顾不上还她们两巴掌。(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在例(18)中,作者用“问这问那”表示当时“女儿”问的问题很多,例(19) 的“逮这个捺那个”表示当时抓捕的人数很多,两例都是描述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
(二)惯常事件。根据柯理思(2005)[7],惯常事件表达某一时期、某一人物所特有的动作或状态,或者一些自然现象。句中常用的标记有“会”“要”“爱”等等。构式“A这个B那个”也常用于惯常事件中,例如: (20)平时,三只小狗最为活跃,总是吐着小舌头跳来跳去,用爪子逗逗这个逗逗那个。(1998年人民日报);(21)老年朋友有的时候让年轻人反感,说你老要这个要那个……实际上他其实呼唤的是一种关注和爱护。(杨凤池《百家讲坛·谁知老年心》)
例(20)中,小狗“逗逗这个逗逗那个”是平时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总是”也表达了这是个惯常事件;例(21)中的“老”也表示老年人“要这个要那个”的惯常性。
(三)道义情态句。道义情态是指负有道义责任的施事从事某些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包括许可、义务、承诺三类。当说话人允许或要求听话人做某事,常使用表示祈使的“可以”“应该”“必须”以及表示阻止的“别”“不要”等,表达了说话人是否希望某个事件发生的态度;另一方面,道义情态还包括说话人向听话人承诺或保证做某事,常见的情态词有“会”“一定”等。构式“A这个B那个”可用于道义情态句中,例如:
(22)你别问这个问那个的,还是安安静静地躺着,不要胡思乱想,内伤就好得快了。(金庸《神雕侠侣》);(23)我决不会偏这个向那个,这一点,请老少爷们放心。(李佩甫《羊的门》)
例(22)中,说话人要求对方不要总是问问题,表达的是说话人的要求;例(23)则表示了说话人的承诺。
以上探讨了构式“A这个B那个”的相关特征,相较于变体形式“A这个N,B那个N”“A这个N那个N”“A这个那个”等,此构式能够用最简形式传达最多内容,因此更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注释:
①代词“这个”“那个”有时用作“这”“那”,由于二者意义完全相同,本文不做区分,构式统一书写为“A这个B那个”。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59.
[2]梁海燕.析对举结构的“这个那个”[J].语文学刊,2016,(10):48.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21.
[4]王峰,古川裕.“左VP右VP”对举格式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16(6):38.
[5]胡培培.几种表达无序意义的构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5:1.
[6]张黎,古川裕,任鹰.日本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选[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01-124.
作者简介:
李宇涵,女,江苏徐州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