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开辟实践德育新途径

2021-09-22 01:44刘艳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

刘艳

摘要:实践德育是指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践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实践道德生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活动。研学旅行作为实践德育的有效路径之一,以研学理念凸显实践德育目标,凭借“三场”课程形态建构实践德育情境,依托实践学习方式助力个体道德发展。实践德育的研学路径表现为:通过主题选择确立德育的内容维度,以课程资源规划构建德育情境,设置研学任务驱动学生道德学习,并在反思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

关键词:实践德育;研学旅行;“三场”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A-0003-05

“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根本,道德教育是实现以德育人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通常以学科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着眼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忽视了道德教育区别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从道德教育规律来看,实践学习方式对于内化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获得道德體验有着显著的效果,而当前学校教育受到时空的限制,难以发挥实践德育的价值。研学旅行作为有着丰富育人内容、多样学习方式、健全的实践育德机制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德育的内涵及其价值

(一)实践德育及其本质属性

“主体在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主体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及其处理方式,本身就是人的品德生成的过程。从此意义上说,实践是一种综合德育。”[1]培育道德主体过程其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说,实践需求能够助力个体道德发展,道德实践成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主要渠道,并成了检验道德效果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实践德育不是指实践育德,而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形态,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践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实践道德生活目标而进行的道德教育。

实践德育的本质属性即实践性。一方面,实践是实现道德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载体,道德作为一种个人行为规范,能够帮助个体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角色,而实践德育则直接作用于道德客体以直接改造实践主体本身,指向个体工具性生存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道德需要,促进个体道德生活的完善。另一方面,实践性指向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道德目标,从道德和实践的价值关系层面来看,实践是道德发展的手段和归宿。具体而言,个体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素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动建构和自觉约束以内化道德认知,建立主体关于自身与生活世界关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证,过有意义的实践道德生活。

(二)实践德育的必要性:从知性德育到实践德育

“知性德育就是知识德育,就是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与习得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2]知性德育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意志方面有着明显欠缺,难以从个体内部激发动力和意志来维持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忽视了道德教育区别于知识教学的特殊心理机制,即个体道德发展是从外在道德向内在道德转化的过程,这意味着个体道德不仅有赖于个体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更依赖情感、意志等心理意识机制,通过个体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熏陶等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以实现知行合一。

实践德育建立在对知性德育批判性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道德发展的“知行合一”问题,即学习者通过自身的亲身参与、感性实践进行主动的道德建构,促使其对道德知识产生正向认可,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行为,以实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实践德育的完整教育过程是通过实践将道德知识内化到学生的道德认知结构中,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具体表现为“行—知—行”的螺旋式循环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首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遭遇到了道德问题和道德困境,由此引发了道德发展的需要,进而在社会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加深个体对道德认知的理解和内化,激发个体对道德认识正向的道德情感,以此实现道德认知学习到道德信念确认的转变,形成积极、稳定的道德行为。

(三)实践德育的可能性:实践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

实践德育的可能性,在于实践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与完善。实践作为促进道德发展的动力和归宿,具体表现为以实践问题为导向的道德发展需求、以实践体验为导向的道德深化发展以及为了更好地实践道德生活的道德发展目标。实践德育能够对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进行针对性教育。

第一,个体通过实践习得并深化道德认识。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处理、社会问题的解决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规则,形成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自我的关系,建构自身道德认知结构。第二,个体通过“具身体验”和实践学习激发正向的道德情感。道德发展区别于认知发展的关键在于道德的特殊心理机制,是从外部的客观要求和内部的主体自觉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道德情感是个体从道德他律阶段走向道德自律阶段的内部动力,是道德行为的唯一动力。第三,个体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体验促进道德意志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通过个体全身心地沉浸,诱发个体身体和情感方面具有感染性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道德情感,在开放的实践情境中锻炼个体的意志,以促进道德行为趋于稳定并发展。第四,道德行为受到个体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影响,其中,“个体道德意识的发展是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连续的过程”[3]。道德意识的发生不仅存在于发展过程的开端,且存在于道德判断的每一次重新建构过程,以正确的道德判断不断进行道德认知的检验和更新,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道德认知的情感倾向,发展个体道德行为的自主性和果断性,从而形成从知到行再到知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运动。

二、研学旅行:实践德育展开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4],在课程理念、实践情境和实践学习方式方面凸显出实践德育的显著优势。

(一)研学旅行课程理念凸显实践德育目标

实践德育目标区别于学科德育的认知目标,以实践哲学观审视道德教育,试图破解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矛盾。实践德育充分发挥道德调节个体的社会关系、促进主体的自身发展的作用,使个体通过各种实践的方式建立自我道德认知,并通过社会生活实践进入社会,在实际参与社会道德生活中形成道德实践力。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