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2021-09-22 04:57黄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组织指导幼儿园

【摘 要】作为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合理组织与有效开展,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在阐明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活动实例,着重围绕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41-02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可知,幼儿园需要突破班级的桎梏,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起来,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幼儿园通过开展混龄区域活动的方式,在有效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在实践中沟通交流与成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究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使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

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是指各年龄段的幼儿在指定活动区域内,围绕统一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同的活动内容与要求进行联合行动。活动不受幼儿年龄、班级等限制,活动形式多样,包括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等。由此可见,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具有明顯的整合性特征,教师通过将各种活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混龄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相互交往、互相沟通,提高幼儿综合实践能力与协同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使幼儿能够学会互相理解、相互尊重。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促进幼儿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由此可见,科学开展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不仅有助于使幼儿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对提高幼儿核心素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营造良好活动环境

1.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在组织开展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活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以保障后续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认真参考《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等规程中的要求,规范设置具体活动空间。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北操场菜园旁设置了泥沙区,组织各年龄段的幼儿开展玩泥沙的活动。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与操场距离较近,便于幼儿取放泥沙等活动材料,活动空间相对较大,既可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各自独立,同时也能够确保众多幼儿一起活动时,避免拥挤,方便行动。

2.做好活动准备

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时,应当严格依照《指南》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立足园区现有条件,切实做好营造良好活动环境的准备工作。首先,考虑到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均会参与其中,幼儿教师需采取措施对入区幼儿进行标记,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入区幼儿人数以及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实时控制与管理。如在幼儿园泥沙区域活动中,教师用不同颜色的小木夹夹在幼儿的衣领上,同时要求入区幼儿佩戴标有班级、学号等基本信息的胸牌,方便教师精准识别入区幼儿。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活动内容,与幼儿共同完成活动材料的制备工作,可让幼儿参与到活动环境的清扫整理中。仍然以幼儿园泥沙区域活动为例,入区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需要配置好鞋套、袖套等基本护具,教师需负责为幼儿提供小塑料桶、小木铲等活动器具。完成活动后,教师将幼儿划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木铲等活动器具进行归位整理,并清洗鞋套、袖套等护具,打扫活动场地。借此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锻炼其动手能力。

(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为有效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幼儿讨论制定基本活动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2]。如在开展幼儿园泥沙区域活动前,笔者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并引导幼儿立足自身实际,鼓励其提出对开展泥沙区域活动的想法。在相互交流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对“泥沙造型”的主题比较感兴趣,基于此,幼儿选择以“小小创意家”为主题。笔者结合幼儿对泥沙活动的想法与意见,在幼儿园泥沙区中组织开展“泥沙变化我知道”“泥沙创意造型制作”等活动。先引导幼儿通过抓、吹、筛、敲等方式,自主探究沙土与沙子的区别,而后要求幼儿用适量水浇湿沙与泥块,认真观察产生的具体变化。随后引导幼儿通过捏、搅等方式探索出泥土中需要添加多少水量才能更好地被使用,方便幼儿使用泥沙捏制出相应造型。最后,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湿泥与湿沙制作出创意泥沙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全程参与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主题与具体活动内容的制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保障混龄区域活动可操作性的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新意识,使得幼儿可以主动地参与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深化幼儿活动体验,促使幼儿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有序适当开展活动

由于在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幼儿的年龄、所在班级等不尽相同,且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习需求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时,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序推进活动,确保全体幼儿的活动需求均可以得到满足。

三、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活动前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实时指导。在正式开展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前,教师可充分借助家园共育的方式,主动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向其说明活动主题与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家长明确活动目标与活动要求,请幼儿家长配合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相关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完成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入区预约。如幼儿园可以将每周的家长开放日,设定为开展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时间。教师则可利用上下学等碎片时间,带领幼儿做好相应的入区预约准备,在活动当日教师只需严格依照预约表指导幼儿有序进入活动区域即可。在活动前期采用预约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保障整个活动秩序井然,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二)活动中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对幼儿的活动表现、身体情况等进行认真观察。考虑到在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幼儿数量相对较多,教师可以运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协同完成活动指导工作。如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由相关教师负责认真检查活动所需材料、器具等的准备情况,提前准备好活动任务卡与活动流程单,对各项活动环节、活动流程统一明确。在实际活动开展时,教师则可以分为不同小组,对各年龄段与各班级的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利用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活动全程[3]。教师要对各区域巡视检查,密切关注幼儿在使用活动材料、操作活动教具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认真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显示出的能力,及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引导与帮助,使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

(三)活动后

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搜集整理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填写活动情况,及时将这些资料上传至幼儿园的工作群中。教师还要与其他班级的幼儿教师讨论交流指导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经验,从而全面、客观地进行活动评价,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或是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计划,为日后开展其他混龄区域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需要充分结合幼儿实际,对幼儿园现有各项优势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合理规划活动空间,并积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主题与活动内容的制定。教师全程需对幼儿活动表现情况进行认真观察、记录,做好相应的活动评价与反思工作,使得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得以深入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志娟.幼儿园混龄区域联动的探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8(34).

[2]陈大琴.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4).

[3]安丹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黄露(1993~),女,汉族,江苏张家港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组织指导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