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

2021-09-21 21:44江煜旻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江煜旻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后果。方法:跟踪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32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和总结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药物热更多出现在连续用药8~14.d,单位累积用量多在1.5~2.8.g/kg范围;所有患者中,26例患者在滴注过程中出现发热,体温大多超过38.5.℃高热为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以及血细胞沉降速率提升都属于药物热的评判标准,不过白细胞计数降低并不属于预判参数。停用该药后,患者体温都在2.d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男女出现比重无不同,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另外所有患者中,有26例患者运用2次以上退热药物后,依旧频繁发热,只有6例患者在发热时没有运用退热药物。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出现既往史的,及时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其他31例患者正常使用,直到反复发热3~7.d后才停药。所有患者中,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没有运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5例,运用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11例,改用左氧氟沙星的7例。而所有患者的体温都在停用药物后,2.d后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运用过程中非常普遍,同时临床效果显著,但是不良反应也偏多,其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同患者性别以及年龄关系不大,不过同用药时间,以及单位累积用量关系密切,临床医师必须提升对药物热的认知以及注重程度。

【关键词】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207-02

随着耐药菌的递增,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逐步被临床更多的基层医院进行运用,其也是中,以及重度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治所需药物类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属于复方制,其主要构成要素就是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以及B-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1]。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就是抗菌谱广,同时抗菌活性较强等。临床上普遍用来诊治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及产酶菌导致的感染等情况。随着药物的不断运用,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开始增多[2]。为了能够使临床医护人员更加注重,具体研究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本文跟踪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32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患者,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32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7.4±3.6)岁,使用进口制剂2例,使用国产制剂30例。所有患者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54306),都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按照患者基础性情况选取适合的剂量和频次,同时滴注时间在半小时左右。

纳入标准:发热超过38 ℃,同时非一过性;运用药物过程中发生接连性发热;发热前4 d内没有实施手术,以及插管等操作;持续使用该药物没有出现显著降低;停用药物后,发热症状显著改良;没有出现疾病恶化情况等[3]。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精神异常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等。

1.2 方法

跟踪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32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以及年龄分布,发热情况,用药累积天数等相关数据实施研究和归纳。

1.3 观察指标

(1)研究用药后的发热程度和临床表现分析。

(2)分析患者用药累积天数和单位累积用量情况分析。

(3)患者用药累积天数和单位累积用量构成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3.0进行,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当P<0.05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用药后的发热程度和临床表现分析

在研究患者中,有30例患者體温为38.5~39.9℃,占93.8%,滴注药物0.5 h内和0.5 h~1 h内,各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情况,分别占37.5%和37.5%,发热患者临床表现多为畏寒、全身乏力、胸闷等。见表1。

2.2 患者用药累积天数和单位累积用量情况分析

所有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白细胞明显降低的有9例,而白细胞没有明显改变的有19例,两者的用药累积天数和单位累积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用药累积天数和单位累积用量构成比重分析

在研究患者中,用药累积天数在7~14 d的患者有21例,占65.6%,而累积用量为1.3~2.0 g/kg的患者有12例,占37.5%,其次是2.0~2.7 g/kg的患者有11例,占34.3%。见表3。

3 讨论

发热属于临床上多见性的不良反应,而药物能够直接导致患者发热,占据院内发热原因12%左右。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方面运用普遍,其致药物热在不同科室运用阶段中都有出现[4-6]。而临床医师对于药物热了并不是非常熟悉以及注重,只是提出感染控制不理想的话,可运用联合用药方法,以及运用更广谱的抗菌药物。但是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对药物热以及感染性发热的预判, 使得病情被耽搁,同时递增患者的经济压力[7]。

通过上文的实验结果可知,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药物热更多出现在连续用药8~14 d,单位累积用量多在1.5~2.8 g/kg范围;所有患者中,26例患者在滴注过程中出现发热,体温大多超过38.5 ℃高热为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以及血细胞沉降速率提升都属于药物热的评判标准,不过白细胞计数降低并不属于预判参数。停用该药后,患者体温都在2 d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男女出现比重没有不同,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另外所有患者中,有26例患者运用2次以上退热药物后,依旧频繁发热,只有6例患者在发热时没有运用退热药物。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出现既往史的,及时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其他31例患者正常使用,直到反复发热3~7 d后才停药。所有患者中,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没有运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5例,运用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11例,改用左氧氟沙星的7例[8]。而所有患者的体温都在停用药物后,2 d后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可得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运用过程中非常普遍,同时临床效果显著,但是不良反应也偏多,其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同患者性别以及年龄关系不大,不过同用药时间,以及单位累积用量关系密切,临床医师必须提升对药物热的认知以及注重程度[9]。

通过本文研究也可看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诱发的发热主要以高热为主,很多患者在滴注时就已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发热,并不是感染恶化,所以大部分都没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症状,只是出现畏寒以及全身乏力的临床表现,患者体温在停用药物后2 d左右恢复正常。而目前抗菌药物引发的药物热的相关机制并不明确,不过导致药物热的一些可能性因素中,非常多见性的就是变态反应,譬如Ⅲ级变态反应。临床运用较多的抗菌药物就是微生物分泌的有机物质,属于半抗原,自身没有免疫原性,但是如果同患者体内的载体物质,譬如白蛋白,以及细菌代谢产物进行融合后,就会形成完全抗原性。患者通过较长时间的服药后,药物达到一定的单位用量,其抗原性复合物就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形成对于自身成分在内的免疫应答。所以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具有充分的临床研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其他药物,特别是过敏反应较为多见的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运用,夯实基础。一旦患者连续用药实现一定时间以及单位累积用量时,患者就会发生发热情况,同时如果没有出现全新感染时,可能就是药物热。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必须科学认知以及注重药物热,如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必须立即终止停用可疑药物,利用补液的形式加速药物的排泄,还能够运用物理降温;不过最好不要运用钙剂,以及解热镇痛药,主要是上述药物也会导致药物热。所以临床药师必须充分的运用自身专业特点,从繁杂的要素中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病情好转后,进行口服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用药累积时间,以及累积用量。

参考文献

[1] 王从容.29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药物热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22):2334-2337.

[2] 朱扣柱,陈艳华,洪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小儿重症药疹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9(9):568-569.

[3] 曾凡连,陈数珍,杨慧君.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4):1949-1950.

[4] 王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 他唑巴坦钠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药界,2020(3):1.

[5] 宋双庆,马国杰,胡鹏飞.评价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执业药师,2019,16(7):26-28.

[6] 何彦锋,刘正生,陈荣艺.痰热清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评定[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1):1579-1580.

[7] 石韻宜,谢保城.2016-2018年东莞市人民医院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3178-3181.

[8] 陈穗.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7):187,189.

[9] 李硕.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剂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疗,2019,38(12):5-7.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