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淑仪 吴瑞群 冯施敏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5例采用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依从性、髋关节情况与疼痛情况、情绪状况。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术后一个月,观察组髋关节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情绪状况,减轻疼痛。
【关键词】康复训练卡;快速康复训练;老年髋关节置换;常规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213-02
现如今随着老龄化增加,老年人发生髋关节疾病人数越来越多,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而康复训练对术后髋关节恢复尤其重要,因此临床常指导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舒缩训练、屈髋屈膝、直腿抬高、抬臀抬背等训练,但并未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制定训练计划,因而对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效果不够显著[2]。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是将所有训练计划制定在卡片上,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训练计划,并完成打卡[3],这可增加患者康复训练信心,或许能提高髋关节功能。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間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0~78(69.71±7.20)岁;骨头坏死12例,关节炎5例,股骨颈骨折8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0~78(68.16±8.07)岁;骨头坏死11例,关节炎7例,股骨颈骨折7例。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髋关节置换手术后;(2)年龄大于60岁;(3)能精神疾病,可正常沟通者。
排除标准:(1)心脑等器官功能障碍者;(2)先天性关节脱位者;(3)恶性肿瘤病变;(4)失访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入组后评估并记录患者睡眠、心理、疼痛及营养等情况,根据其状态给予基础护理,包括踝泵运动、肌肉舒缩运动、直腿抬高、抬背抬臀、髋关节外展、屈膝屈髋等运动,分别于术后第一、二、三天逐步训练,同时根据患者运动情况协助其床旁运动,保证术后三个月下肢内收运动时不超过身体正中线,避免屈髋大于90°。
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由专业人员制定康复训练文字及卡片,卡片上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肌肉等长等张、功能性活动、踝泵、髋关节活动、文体等训练,术后第一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卡片内容制定训练计划(包括深呼吸、咳嗽训练,健肢肌力、双上肢训练,患侧肌肉等长舒缩、髋关节活动度及踝泵等训练,每次时间20~30 min),由家属监督患者完成训练,后将训练情况如实记录于卡片上,如未完成,填写原因,术后第二天增加功能活动训练(床上转移、平衡、坐位、步行等训练,每次时间40~45 min),同时对上一天未完成的训练进行评估、讨论,找出原因,并调整计划,术后第三天指导患者训练健肢等张收缩、髋关节主动与被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功能性活动训练、作业治疗等,每次时间为40~45 min,1次/天,观察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依从性、髋关节情况与疼痛情况、情绪状况。
(1)依从性[4]:于术后第十天,采用依从性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部分依从、完全依从、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髋关节情况与疼痛情况[5]:分别于术后第一天及术后一个月,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量表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状况,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情况越好;VAS量表评价疼痛情况,满分10分,疼痛状况与分数呈正相关。
(3)情绪状况[6]:术后第一天及术后一个月,采用SDS量表评价患者抑郁情绪,总分0~53分,分值越高表示情绪越糟糕;采用SAS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情绪,总分0~50分,情绪障碍状况与分值呈现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依从率为92.00%,对照组为6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与疼痛对比
术后一个月,观察组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情绪对比
术后一个月,观察组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多用于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因长期卧床则会增加压疮、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极易造成髋关节部位肌肉组织萎缩[7],因此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尤为重要。临床护理人员常指导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屈髋屈膝训练、踝泵练习、抬臀抬背训练,肌肉舒缩训练等,可达到促进髋关节肌肉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的作用,但常规康复训练并未针对患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因而患者常因练习量过大而出现训练倦怠感,从而不能完成训练计划,降低训练依从性,为此,寻找合适的训练方案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是由专业康复训练师将所有康复训练制定在卡片上,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训练计划,随时评估完成训练的情况,并找出未完成训练的原因,针对患者情况重新制定训练计划的方案。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依从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可能是因为此种训练方式是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的训练计划,并由家属监督完成,以打卡形式在康复训练卡片上记录练习情况,增加其训练信心,从而极大程度提高患者依从性,这与王宝英[8]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总依从率98.51%,對照组84.48%)。
本研究中,观察组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疼痛情况。可能是因为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是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虽然训练项目与常规训练模式相同,但通过卡片记录模式可有效观察到患者训练计划完成与否,同时再根据训练情况再次制定有效的计划,从而增加运动及康复信心,达到有效练习的目的,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9]。
本研究中,观察组SDS及S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可能是因为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是由专业人员制定的训练计划,由家属监督完成,同时康复训练卡片上包含文字及图画,可简单明了的认清训练动作,而训练打卡的方式能增加患者训练意识,并根据未完成的训练计划重新评估、讨论,制定更加合适的训练方式,从而消除患者训练倦怠感,提高练习成果,改善患者因术后肢体不协调等引起的情绪障碍。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卡联合快速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情绪状况,减轻疼痛。
参考文献
[1] 李鹏程,姚娜,陈小霞,等.基于康复训练卡的家庭作业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2):171-173.
[2] 何翠环,储小桃,李蕾,等.个性化功能锻炼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8):1114-1117.
[3] 曾智敏,凌晶,陶崑,等.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5):536-537.
[4] 陈晓霞.快速康复理论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8):127-130.
[5] 马怡,罗洪梅.快优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3):110-113.
[6] 杨古月,马娟,田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联合延续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6):97-99,107.
[7] 漆红,金丽,李强,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0):1349-1353.
[8] 王宝英,何小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20,35(3):157-160.
[9] 胡迪,王璇,王林龙,等.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功能锻炼的康复效果[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