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韩晓芳,王丙聚,王绍辉,樊高侠,李翠,陈青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科研教学管理中心,陕西 咸阳 712000)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于2016年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它是依靠PPT和微信而实现功能的[1],让课堂始终在线[2],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行线上网络授课。随着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领域的融合和渗透,智慧教学平台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在一起,使医学教学环境继续朝着资源集成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改善了学习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促进了教学数据的采集,使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及反馈得以同步,在更丰富和更有效的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家庭作业的多样化下,提高了医学教学的内涵质量,使它为医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并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雨课堂的使用已成为新世纪发展医学教育的新趋势。
2015级至2016级进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97名医学生参加了研究,分为实验组42名和对照组55名。在实验组中,女生28名,男生14名,年龄21~23岁,平均22.5岁;在对照组中,男生21名,女生34名,年龄20~22岁,平均21岁。
控制实验的对照组选择教室教学和PPT相结合,讲课结束后,对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问题训练和评估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选择采用“雨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学生预习后如有不懂可以加以标记,授课教师可以插入视频,动画以及解释视频和音频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学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在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时,可以让老师的教学节省时间和精力,只需要教关键和疑难的问题,例如:可以在讨论和分析之前及早向学生发布疑难病例和重难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诊断等,并充分探索其中包含的信息,病例叙述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避免了学生短时间内在课堂上阅读文章,从而防止了对信息内容的掌握不足,进而减少了对以后具体分析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设置相关问题,实时答题,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病例讨论中,调动全体同学们的热情,正确指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在临床病例诊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诊断检查结果,掌握临床医学相关疾病的诊断要点。此外,“雨课堂”还具有发布试卷的功能。一方面,它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课前预览状态,发现问题,进而阐明课堂教学的关键;另一方面,为了测试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他们可以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发布试卷。根据课堂和课后练习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向,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
课程结束后,以闭卷测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总分100分),考核试卷由授课教师编写,包括儿科、妇产、精神、口腔、神经五门试卷并统一阅卷标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综合成绩。另外,对两组学生进行匿名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及认同感。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均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选择独立样本进行测试,测量数据用()描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统计。
实验组的总分是(399.8±14.0)分,对照组的总分是成绩(382.3±26.7)分,t=4.1P<0.05。实验组学生的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学科成绩比较(n=97)
共分发97份问卷调查表,实际回收97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示:实验组满意度为85.7%,对照组74.5%,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参见表2。
表2 两组医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n=97)
3.1.1 只要会使用PPT和微信,就可以开展“雨课堂”教学模式,非常便捷高效;常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3],较为枯燥乏味,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预习的课前掌握,基于雨课堂的教学已有个别教师有所尝试和探索[4-5],雨课堂实现了课前预习,线上疑难解答,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
3.1.2 雨课堂已经完成了整个数据收集周期,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带教老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时和上课后的学习情况,并实时测试自己的授课效果。
3.1.3 在医学教学中选择“雨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测验成绩,显著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雨课堂的教室气氛中,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全面、更恰当地塑造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医学生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与医学中特定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并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这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
3.2.1 医学生科目繁多,学期末时较容易遗忘之前相关基础知识,尤其是对疾病的病理改变、疾病预后等知识掌握不佳,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欠缺,影响最终考试成绩。
3.2.2 雨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要求比较严格,个别学生预习习惯较差,课堂的效果不明显。
3.2.3 在使用雨课堂时,受网络影响在推送视频时,文件较大,师生使用会有所限制。
总而言之,医学教育要适当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医学生能够理解临床医学思维逻辑的必要性[6]。如今,当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对先进时,雨课堂在各个方面塑造了医学专业的独特性,提高了医学生灵活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塑造临床医学中综合的临床思维逻辑,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医学院校培育人才的水平。
秉现代科技之光,筑医疗智慧之道,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的碰撞,迸发出新的教学活力,在网络技术、大数据整合的雨课堂软件支撑下,又与课前预习,现场重难点解答、课后知识重朔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极大的巩固提高了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的理解,也更让我们清楚的意识到,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医学教育人,更为建设“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医学高效附属医院提供的支撑。
雨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医院教学内涵与软实力的有力举措,必将建成一流教学医院,打造一流师资力量、培养一流医学人才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