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2021-09-17 17:43罗定祥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生率不良反应

罗定祥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100例应用抗精神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研究组(50例)给予典型抗精神药物。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所占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该重视抗精神类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抗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109-01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物在按照医嘱正常服用的情况下,出现与药物治疗目的不相关的有害反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国家的药品进行监测,为我国药品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1]。目前,临床上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以服用抗精神类药物为主,但是,有资料显示,服用抗精神药物会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对其进行监控[2-3]。本文对抗精神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100例应用抗精神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过检查为精神疾病的患者;(2)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整;(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肝脏功能损伤;(2)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3)研究期间退出的患者;(4)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8-65岁,平均(41.4±7.7)岁。研究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8.9±7.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姓名和性别、年龄和住院时间、医生的诊断报告单和所用药品的具体信息(剂量、生产时间、厂家等)、以及给药的类型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等基础资料记录在Excel表中。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估,包括首次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之前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史的患者、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史的患者3大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不良发应的人数/总人数×100%。

(2)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所占的患者比例,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治疗记录表进行评估,累及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

1.4 统计学分析

筛选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用统计学工具(版本:SPSS22.0)读取。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呈现形式(),验证方式t。以P等于0.05为分界点,小于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所占的患者比例

研究组患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所占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类疾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抗精神药物,因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多。由于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进而使患者产生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抗精神药物有十余种,主要分为典型抗精神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两大类,其中典型抗精神药物有阻断多巴胺受体D2的效果,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有阻断5-HT2A和D2受体的效果[4]。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和多巴胺受体有密切的关系,有资料显示,药物和多巴胺D受体的结合率高达70%有抗精神病的作用,但如果结合率高于75%会导致患者发生帕金森综合征[5-6]。有资料显示,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所产生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典型抗精神药物[7-8]。

肝脏是分解抗精神药物的主要器官,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会对患者的腹部脏器产生毒性,其中对肝脏的影响最大。典型抗精神药物会引发肝脏的损害,如氯丙嗪等药物;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也会损伤肝脏器官,并且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良反应:(1)患者的肝损伤,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大增,进而出现多食的现象,易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不饱和脂肪酸血症,损害肝细胞,其中高不饱和脂肪酸血症会发生脂质过氧化,进一步损害肝脏。(2)非典型抗精神药物还会引起机体过敏。

抗精神药物对患者机体的众多受体都会发生作用,临床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类型,除了常见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外,还会导致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7个机体系统-器官发生不良反应。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代谢综合征为主,例如:患者的代谢异常和血糖水平升高等[9-10]。由于抗精神药物的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进行处理;另外,护理人员也要加强抗精神药物的合理用药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具有识别不良反应的能力,以确保医疗的安全。

本文对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100例应用抗精神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典型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累及的系统-器官有7个,主要表现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肝功能损害。因此,抗精神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主治医师要合理应用抗精神药物,多观察其引发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华明.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方法和目的[J]. 饮食保健, 2018, 005(047):280.

[2]李淼.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方式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013(003):195-196.

[3]Henshall Catherine, Cipriani Andrea, Ruvolo David,等. 使用數字化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应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一项焦点小组研究[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9, 22(8):483-483.

[4]王来海, 王金宝, 张瑞岭. A novel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 brexpiprazole%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依匹哌唑[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6, 035(009):635-639.

[5]王传跃. 多巴胺受体与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9, 52(4):294-295.

[6]孙萌萌, 张红菊, 轩昂,等. 首发抑郁症患者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改变及其与行为学的相关分析[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7, 37(9):532.

[7]薛晓静, 何饶丽, 李伟兴,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5):2030-2036.

[8]本刊讯. 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严重不良反应[J]. 中国乡村医药, 2015, 022(022):58.

[9]张鹏, 朱相华, 贺清. 电针治疗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32):120-123.

[10] 罗克勇, 陈峰, 张华,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 029(011):P.89-92.

猜你喜欢
发生率不良反应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