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免疫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9-17 09:17韩德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流行性炎性计数

韩德祥

(阜宁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盐城 224400)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一种丙类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高热、咳嗽、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相应的全身症状。儿童在发病期间高热的程度比较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复发,患病期间可能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对呼吸道病毒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常被用于流行性感冒治疗中,但长期使用易引发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1]。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解除成熟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间的联系,切断病毒扩散链,从而起到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奥司他韦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免疫功能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阜宁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男患儿20例,女患儿15例;年龄2~14岁,平均(8.00±3.55)岁;病程9~16 h,平均(12.50±3.25) h。试验组(35例)男患儿18例,女患儿17例;年龄2~13岁,平均(7.50±3.50)岁;病程9~15 h,平均(12.00±2.17) h。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过血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者;入院之前未接受过其他药物进行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对此次研究药物有相应禁忌证者;病情严重,病程 > 48 h者;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等。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患儿法定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注射液(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878,规格:1 mL∶0.1 g)静脉滴注,0.5 g/次,1次/d。试验组患儿接受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63,规格:15 mg/袋)口服治疗,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体质量小于15 kg的患儿,30 mg/次;体质量在15~23 kg的患儿,45 mg/次;体质量在24~40 kg的患儿,60 mg/次;体质量大于40 kg的患儿,75 mg/次,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临床疗效。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3]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显效:患儿咳嗽、高热、头痛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趋于正常;有效:患儿上述临床表现有所缓解,偶见咳嗽现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无效:患儿上述临床表现无改善,甚至加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判定指标包含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分别于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③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P-10、MCP-1、IFN-γ水平。④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腹部不适、恶心、轻度呕吐)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免疫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 ±s, g/L)

表2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 ±s, g/L)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组别 例数 IgA IgG Ig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2.06±0.29 2.83±0.05* 9.52±1.06 10.78±1.10* 1.10±0.05 1.34±0.07*试验组 35 2.11±0.07 3.57±0.55* 9.54±0.38 11.66±0.80* 1.12±0.05 1.95±0.07*t值 0.992 7.927 0.105 3.828 1.673 36.454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炎性因子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FN-γ、IP-10、MCP-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IFN-γ:干扰素-γ;IP-10:干扰素诱生蛋白10;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组别 例数 IFN-γ(pg/mL) IP-10(pg/mL) MCP-1(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13.20±2.10 8.18±1.43* 123.50±8.15 108.34±8.94 82.60±4.74 72.03±3.09*试验组 35 13.21±1.89 5.10±1.53 123.81±8.23 81.03±9.26 82.95±4.70 43.85±3.92*t值 0.021 8.701 0.158 12.553 0.310 33.400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关于流行性感冒有很多的诱发因素,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环境因素,春冬季是流感易发季节,也是周期性强度比较重要的预测因素;第二类是个体因素,具有基本的慢性疾病、劳累等原因也会导致流感;第三类是容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及年龄大于60岁老人等。小儿流行性感冒的前期会有乏力的症状,接着可能出现高热、打寒颤、畏寒等。利巴韦林通过抑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损坏病毒RNA与蛋白合成,达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但流行性感冒易复发,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欠佳[4]。

奥司他韦作用的靶点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通过解除成熟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联系,阻止病毒颗粒的释放,同时在已经感染的细胞内释放干扰素病毒,切断病毒的扩散链,从而达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同时奥司他韦可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提高患儿免疫力[5-6]。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与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流行性感冒患儿给予奥司他韦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IP-10是体内血管新生抑制因子,在流行性感冒发生时,其水平会异常升高;MCP-1为机体内重要的促炎因子,在机体发生炎症时,其水平呈高表达;IFN-γ主要由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奥司他韦可通过与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相结合,抑制病菌侵袭,同时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从而降低炎性因子的活性,抑制机体炎症反应[8]。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血清IP-10、MCP-1、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可有效抑制患儿炎症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流行性感冒患儿给予奥司他韦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同时降低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流行性炎性计数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