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吕月爽
摘 要:“四类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落实《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四类生”精准就业实施路径研究致力于解决2022年第一批“四类生”就业问题,以学生精准就业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为关键,以企业需求为落脚点,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的就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以过程标准化、指导全程化、管理全体化和服务信息化为基本要求的“四化型”精准就业实施体系。
关键词:高职扩招 四类生 精准就业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recision Employment of Automobile Majors “Four Typ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Zhang Pengfei,Lu Yueshuang
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four types of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ocial concern. To implement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Special Work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the “four types of students” precise employment implementation path research is committed to solving the first “four types of students” in 2022.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the “four types of students”, to target precis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found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s the key,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s the foothold, and to rely on informatized and intelligent, the employment service platform strives to build a “four modernizations” precise employment implementation system with basic requirements of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full guidance, overal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four types of students, precise employment
1 引言
2019年,为了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高职百万扩招的决定,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教育部,在同年5月8日发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提出,既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定,同时也是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推动力量,而高职“百万扩招”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中职(含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以下简称“四类生”)。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既为我国当前技术性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储备力量,又能暂时减缓现存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培养“四类生”,如何长久解决“四类生”存在的就业,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实施路徑的整体设计
实施路径的总体设计可分为入校前精确引导、在校内精准服务、离校后精准对接三个阶段。明确细化阶段目标和实施内容,形成标准化实施过程:
2.1 入校前精准引导
“四类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有一定的职业认知,这既是长处也是短板,他们了解社会环境,清楚职业中的需求,但也个人对职业的认知差异性大,认知不全面不准确。因此在入校前,除了必要的行业专业认知,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建立前职业与汽车专业的联系,选择正确的汽车类就业岗位。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四业启蒙”模式,做好精准引导。
2.2 在校内精准服务
校内精准准服务包括精准培养和精准指导两个环节:精准培养是关键,精准服务是保障,精准服务必须从上而下全体参与。“四类生”生源多样化,在年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与在校学生有明显得差异,因此在“四类生”的技能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就业方向,结合三教改革进行“私课定制”服务——开发面向岗位的课程包,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标准化考核制度。精准服务必须重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就业指导师资不足,指导不及时,就业信息不全面等难题。
2.3 离校后精准对接
人职匹配精准对接是目标,其实现必须依托深入的校企合作。在顶岗实习中,对接正确岗位,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认同感,在就业后,有利于学生获得企业归属感。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还应积极沟通配合,注重学生再培养,包括技能提升、学历提升和发展规划等,确保学生精准在岗的稳定性。
3 精准培养的实施路径
“四类生”的基本特征在于文化层次差异大、专业基础能力差、年龄层次多,但求学目的明确,求知欲强,加上入学前的精准引导,“四类生”将具备很强的职业目标性。基于以上分析,“四类生”的技能培养必须在教师团队、课程体系及内容、课程实施等进行改革创新。日前国家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1+X”证书制度的推行能够最大限度的调解学校培养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为精准培养提供了可行性标准。
3.1 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四类生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技能培训课及素质拓展课,精准培养主要体现在新课程体系中“私岗定制”课程包的开发:在内容上,课程包结合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1+X”技能等级模块,在形式上,对接企业工作过程和真实项目,结合“1+X”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开发新型活页式、手册式教材。
3.2 课程实施创新
课程实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私岗定制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强化三个实施阶段。
(1)课前启化:由于生源的多样化,四类生来自社会不同岗位,大部分脱离学校多年:①已有的语数英物化等文化课程知识几乎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但入校后没有系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时间。②“四类生”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差,通学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费时费力,不易掌握。
私岗定制课程致力于岗位配套能力的培养,因此以够用为度,拆分文化基础知识点、专业基础课知识点,融入课程包教学内容,在课前以线上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四类生”的省时高效的学习和掌握。而学生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课程包实现。
(2)课中内化:改阶段是课程包中核心技能的掌握阶段,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难集中等问题,理论授课方式明显不适用。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AR/VR、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拆装等),加强实训基地使用,让学生完全参与课堂的全过程,在行动中内化核心技能,职业素养、思政元素也更能在参与中吸收掌握。
(3)课后强化: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配套的校内公共实训基地,挖掘校外实训基地,在实现岗位技能强化的的同时,加强跟岗位认知和职业体验。有利于学生精准就业。
4 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4.1 管理体系建设
精准就业服务必须以就业政策法规为指导,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精准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政校行企生”为宗旨,形成以党政领导一手抓、专业组齐牵头、职能部门共响应、教师全配合,学生共参与的就业服务体系,创立“创客空间”、“职规空间”等学生社团,促成在校生和“四类生”的优势互补,建立自上而下的精准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职能责任,配套教职工精准服务考核方案,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探索“四类生”精准就业奖励实施办法,从客观影响因素角度促进学生精准就业。做到对“四类生”就业工作的全方位关注、多层次共管,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4.2 信息化就业指导平台设计
目前学校范围内提供的宣讲会、招聘会、讲座等传统就业指导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高校就业生人数,就业指导老师数量、结构和指导时效在高职扩招后更是雪上加霜。就业指导是实现精准就业前的重要环节,实现人职匹配必须克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数据和智能APP的出现,为就业指导和人职匹配找到了新的路径,为实现精准识别定位、精准沟通反馈,达到利用有限的服务资源进行最大化的精准匹配和服务提供了可能性。
4.2.1 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
就业信息数据库包括学生信息数据库、就业政策数据库和岗位信息数据库,学生信息数据库信息采集分为三个维度:学生基本信息,就业能力,就业意向;基本信息是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的前提,就业能力是精准推送的基础,就业意向是精准推送的关键。岗位信息数据库是精准推送的保障,也是精准就业的保障,岗位信息数据库的填充除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之外,还应拓展到各大招聘平台的相关专业招聘信息。就业政策数据库则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实时就业政策,这是就业指导中关键的工作,当然所有的数据必须经由学校后台审核,才能进行后期推送。
4.2.2 智能APP功能設计
目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手机作为最准确、最快捷、最及时的数据终端,应该被应用到就业指导过程中,APP则实现了手机功能个性化的体现,因此开发的智能APP应具有后台数据管理、智能推送和线上三方聊天功能。
5 结语
本文先从整体框架上搭建了“四类生”精准就业的实施路径框架,严格遵循《高职扩招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学院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以“四化型”精准就业实施体系的建立为根本任务,完成“四业启蒙”模式的建立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改革、“三师型”培养和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以及学生社团和信息化平台的创设。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将围绕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对“四类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长效跟踪,确保“四类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高职扩招背景下“四类生”精准就业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JCVC2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静.从需求侧出发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20(06):60-63.
[2]滕兆朋,宣雄智.高校辅导员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42-43.
[3]董涛.高职院校毕业生精准就业的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0(23):40-41.
[4]莫佳,宋玮.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多方联动的精准服务路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23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