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琴
【内容摘要】教育就是利用每一个契机转化学生的教育行为,让其摆脱沉重的心里枷锁,快乐幸福地享受学习过程,并收获知识为其所用,而潜意识学习则为真正的快乐教育助力导航。
【关键词】潜意识 特点 引导 学习 意义
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或没有被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潜意识学习所激发的能量是无法用语言衡量的,它有别于意识层面的学习,也不同于强迫性的学习,它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但却未被开发和利用,从而导致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充分利用潜意识形成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教师层面,找寻教育触发点,搭建教育平台,从而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并让学生逐渐优秀,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
一、潜意识和潜意识学习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需求应用中属于最高层次的衍生需求。因为它是隐性的,所以常常被人忽略不计。事实上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系统的教育训练,潜意识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潜意识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无意注意、无意记忆以及本能的好奇、模仿、揣摩而开展的学习。它将别人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学到的东西轻易掌握,而不会导致他们不愉快的情绪和造成他们过重的负担,它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比如婴幼儿并不像成人那样,把事物一一理解之后才记下来,而是将很困难的事物原封不动放入头脑里。通过“潜意识”的能力来学习新知识,可以起到灵活运用、随用随取的目的。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认为潜意识教育是一门系统的教育体系,并将潜意识教育融入其学习力教育体系中,这极大丰富了学习力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角色换位、实践体会几个方面,有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信心,并形成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
二、潜意识学习的特点
潜意识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它的特点,才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让潜意识学习成为激发潜在能量的助推器。
1.具有超乎想象的能量。美国演说家博恩·崔西认为,人的潜能是我们现实能量的3万倍以。但是由于不知道怎么开发和利用,这部分潜能始终处于沉睡状态。科学界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在学术界多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和研究,有意识地运用于信息识记、理解、整合、创造,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2.以直觉为主要表现形式。直觉能够帮助人快速做出反应,其速度远远超出了逻辑思维的演绎、推理过程;但是也往往存在着不确定和良莠不分的情况,你的潜意识不会辨别你的想法是好是坏,是正确还是不正确,但它会根据第一时间获得的想法,或是暗示的信息,发出指令,付诸行动,其潜台词是之前生活、学习中积累的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也正是在现实生活中让好多人认为它靠不住的原因。
3.需要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潜意识学习把情绪体验放在第一位,越是强烈的刺激越能带来刻骨铭心的感受,容易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越是愉快的、波动起伏越大的情绪体验,就越容易被接受、吸收、贮藏,越能够被快速唤醒,相反如果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则会自动选择屏蔽、隐藏,唤醒起来比较困难。重复一个信息目的在于形成习惯,而习惯就是潜意识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潜意识学习,一定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伴随并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并且进行反复的练习。
4.对图像具有特殊的敏感性。潜意识对于图像的记忆会进行自动的复制、叠加、重组,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徘徊,分不清是亲自经历的景象,还是自我想象产生的图像。将学习目标视觉化,反复、有目的地进行图像输入,潜意识学习就会自动带你走向预定的目标。
5.以无意识记为主。与意识层面的有意识记不同,潜意识学习多发生在无意识记阶段。这个阶段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无目的的识记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摄取的信息量极大,只在需要时会被唤醒和提取,多数信息会在短时间内被遗忘。这对于学习来说是一种矛盾和挑战: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需要把识记的内容进行长时间的储存、内化和加工。结合第3、第4个特点,我们就可以找到解决这种弊端的方法。
三、培养潜意识和引导潜意识学习
1.刺激潜意识。因为潜意识是隐性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刺激的方式来使其显性化,如通过声音、图画、颜色、视觉、臆想等来刺激学生的潜意识,进而形成一种相较稳定的思维习惯。小学阶段的认字识物,就是由图到字,由色彩到感观,由概念到具体的物化过程,通过不断地刺激,保持并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稳定的学习习惯,慢慢地由无意识学习向有意识学习转化。
2.营造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潜意识本身是不思考的,它依赖于你对周围的生活的理解与看法。你从小学习就优秀,在老師心目中是好孩子,在学生眼中你是被人羡慕的对象,长此以往潜意识就会告诉你:你就是优秀的。为了保持这个形象,你会努力去奋斗,环境会促使你不断进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我们发现,一个班级学生努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教师也越教越有劲,学生比着学,也越学越有劲,成绩更好,教师名气越大,下一届学生越优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从内心深处自我警醒:我要进步。这种潜意识心理一旦形成,学生的学习就再不需要家长的督促了;反之,形成恶性循环。在和谐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学生能够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潜意识学习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无意识记也最容易发生。
3.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人在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学习。因为当一个人很放松的时候,他的意识没有在做任何的思考和判断,这时候,他的下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意识,他就很容易接受外来的讯息。比如用拼音卡片当扑克牌,在陪孩子打“牌”时,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读了拼音,无意识间完成了识记。当然未必所有的潜意识都是正确的,一些消极的就会让人退步,比如面对一项任务,还没做,有些人就会潜意识告诉自己:我不行,从而放弃了努力,他忽略了努力可以改变意识。
4.用激励点燃学生进步的希望。合理憧憬未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潜意识,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充满激情和渴望,调动学生的内在渴求,从而达到刺激学习,成就自我的过程。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块棱角颇多的石块蜕变为鹅卵石的过程,这中间少不了挫折教育,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领会不到生存的艰难,如果再不断地经受挫折,难免会有畏难情绪,甚至放弃或自甘堕落。但如果教师能捕捉到孩子的闪光点,不断激励,稳定其长处进而拓展到其他方面,这个孩子也能产生前进动力,逐渐完善自我。班里有个女生身材修长,爱跳舞,但学习不用心,上课总是走神,导致结果班里搞节目时她总是激情满怀,而学习时老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所以我们教育她时抓住她“美”的优点来要求她的书写,进而到坐姿、回答问题、学习成绩。这个过程就是用激励法刺激孩子潜能,变“不能”为“能”的过程,为师者要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5.积极引导正面情绪。积极引导正面情绪,尽量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而刺激潜意识行为。课堂上爱举手回答问题的优生居多,且不论答对答错,优生注意力一直在课堂,思维的关注度高,这让他们从课堂上能体会到收获的愉悦,这种正面情绪导致优生更优。而后进生的课堂则是度日如年,一节节课下来不知所云,被老师提问时,不管问题难易,已经习惯性不知道,中间直接删除了思考过程,这种消极怠惰的行为导致后进生越差。所以教育这些后进生的办法就是首先改变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的思维定式,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慢慢引导,慢慢深入,进而消除负面影响,让他们尽力而为,从意识深处加强“我也行”“我比他强”观念的植入,开始思考,进而完成转变。
6.做好向课外的延伸。可以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收信息,激发学习意识,比如校园灯柱上的名言警句、教室墙壁上的地图、楼道墙壁上的科学家等均可以成为中介,让学生在驻足一瞥中有所收获。有时可能还能触发学生某些情绪,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潜能,达到理想效果。班里一个经常不完成作業的孩子突然转变了,让人费解,放学后有意与他同行,闲聊中得知:学校亭顶的一幅“画荻教子”触动了他。“荻”让他想起了上周末回家忘带钥匙,于是到田间找母亲要钥匙的情景:斜晖脉脉间,空阔的田间没有其他人,只有一个瘦弱的身影伛偻着。他说他当时就哭了,所以他变了。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瞬间、每一块空间都孕育着让人启迪的力量。
7.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走家乡路,学革命史,育爱国情”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带进党史纪念馆。党史纪念馆里丰富的历史文物、革命史图片、视频录像影片等,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讲解员饱含深情、声情并茂的讲解更是把学生带入到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当中。回到学校,我们在班级里及时举办了“革命历史我来讲”主题班会,学生竟然能够线索清晰、信息准确地讲述革命事件,发表自己的感想。
总之,教育就是利用每一个契机转化学生的教育行为,让其摆脱沉重的心里枷锁,快乐幸福地享受学习过程,并收获知识为其所用,而潜意识学习则为真正的快乐教育助力导航。
【参考文献】
[1] 陈继文、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1).
[2] 郭秀艳、李林. 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实证的视角[J]. 心理学探新,2006(01).
[3] 杨倩. 发展中的精神分析学——从荣格、霍妮到拉康[J]. 兰州大学学报,2005(04).
[4] [美]Jerry M. Burger;陈回昌 等译. 人格心理学(第七版)[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 许燕 主编. 人格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