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构建“双元”机制

2021-09-15 02:18董良
消费电子 2021年8期
关键词:双元校企合作构建

董良

【摘 要】在改造企业教育文化的同时,也要改造我们职业院校的教育文化,促进企业教育文化与职业院校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积极响应产业技术发展要求的培养方向与目标,以人才培养方式为导向推进改革,从而实现该专业人才质与量的同步提升。积极调整培养目标,高度重视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的优势,建立健全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改进多元评价质量机制,正是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产学结;校企合作;构建“双元”机制;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与进步,“互联网+”已然成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主要标志之一。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快速更新迭代,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危机。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求愈加旺盛,专业领域指向更深层次;同时对通用能力、核心素养等综合素质要求日益严苛。培养具备高度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为了主动适应职业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维护职业教育公平。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根本性的转型,即从过去的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基于新的发展形势,山东省“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尽力革新发展思维与道路,尤其是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快、水平高、要素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直接关乎时代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直以来,计算机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市场每年人才需求量达到640万人次,而本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却无法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品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资源严重紧缺。针对以上现状,必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平台建设等技术内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向知识型经济的发展,调整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实现了国家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向多样化、信息化、技术化方向发展,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重视有效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上的优化。有研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积极响应产业技术发展要求的培养方向与目标,以人才培养方式为导向推进改革,从而实现该专业人才质与量的同步提升。积极调整培养目标,高度重视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的优势,建立健全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改进多元评价质量机制,这正是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教学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融合

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以提升毕业生市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与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从而展开对其职业技能、专业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例如:人才培养模式与南方数码、燕等多家软件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院校推行创新教学模式,将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推广等全流程引进课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校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严格把控教学与实训质量,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借助这种方式,以学校为出发点推进教学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企业筛选出目标人才,从而达成双赢的目标[1]。

自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时期以来,推行的是企业学徒制,即师傅带徒弟。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实际需求,学徒制已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落后于改革发展进度,至此便开始推行由政府引领、企业为主、院校参与一体化的新型“学徒制”,企业实行的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制度,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联合培养学徒的一种全新模式。其中,企业依据自身实际需求,明确培养对象,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模式,企校联合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的模式,从而展开对学徒的培养工作。

二、校企合力助推新课研发

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高度适配。在研发课程的过程中,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制定出最佳培养方案,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方案。这种课程设置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社会需求高度适配,将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予以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论转化实践能力。学生将学习与实践予以有机结合,相互贯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建立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近几年,山东联合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课程开发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科学把握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制定了全新的教学计划,与各企业联合推出Java方向、net方向的校本教材,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双星目标。高职院校在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对其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养、岗位规范等予以全方位培养,培育工匠精神。以企业为主导明确培养任务,企业采取导师带徒弟制度,充分发挥互联网+职业培训包的作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2]。

三、提升校企双方的社会竞争力

校企合作使学校与企业在平等互利、风险分担的前提条件下,达成双赢目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从而实现发展目标。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训练基地,提供实习岗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改进教学思维,完善知识库。同时,学校也要聘请企业中优秀的技术人员指导校内的教学工作。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和配置学校资源,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为后期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各方面保障[3]。企业以高职学校为员工培训基地,教师为公司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校企只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注重沟通与联系,才可以实现共赢、共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向应用型课程的转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现从理念到行动的革命性变革,这种转型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变革。需要唤醒企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长期的企业教育文化改造活动。在改造企业教育文化的同时,也要改造我们职业院校的教育文化,促进企业教育文化与职业院校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南海.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层认识[J].江苏教育,2017(10)

[2]黄健.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姜大源.職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9.

猜你喜欢
双元校企合作构建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模式影响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Android程序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