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晶晶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摘 要]课堂是师生交流、知识传授的直接场所。讲授法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教师的不当应用,使得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略显尴尬。文章以改进讲授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目的,在新课标和新高考模式下,结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做改进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讲授法;改进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用多种授课方法及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讲授法作为其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1]。
讲授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或者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2]。讲述是教师通过语言表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但其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講解是教师对学生就原理、概念等进行分析论证的过程,包括解说、解析和解答三种方式,关键在于对知识的阐述发挥;讲读通常是边读边讲,多适用于语文和英语等语言学科,需在阅读材料中提取重点,对教师的总结和抓重点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还需利用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积极的立场和观点。总而言之,用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需合理地利用一切条件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
一、存在问题
自2001年进行新课改以来,教育界对讲授法有很多争议,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讲授法持不同的态度。一方面,讲授法操作方便且不需要过多的教学用具,只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便能在课堂进行传授;但另一方面,讲授法的授课方式单一且为单向传递,教学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和独立思考。因此,在讲授法的应用过程中应关注其恰当性。而在如今的化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对讲授法的理解较为片面,使得讲授法沦为“注入式”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处于想利用好讲授法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窘迫境地,使得讲授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略显尴尬。
二、改进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更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课程的自身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变成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3]。基于这一目标和上述发现的问题,下面对授课语言、课堂引入、讲授时机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一)设计课堂导语,精心引入
柏拉图曾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需要精彩的导入,优秀的课堂导入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讲授事半功倍。课堂导入要做到形式上别具一格,内容上独具风格,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的导语能在课堂上起到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1.紧扣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指引者,强化学生的兴趣就是在促进学生自发获得知识,兴趣作为内在的自我强化,可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初三学生首次接触化学,对于新开学科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好奇,教师在进行课堂引入时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酸与碱时,教师课前先用酚酞在白纸上写上“酸与碱”,课上展示“白纸显字”魔术:用准备好的碱溶液喷在纸上,纸上会慢慢显字,此时学生会感到惊奇,教师再用准备好的酸溶液进行喷洒,字迹慢慢消失,此时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加浓厚。然后,教师及时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教学,带领学生进入酸与碱的世界。
2.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从生活中来,最终为生活服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使知识生活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讲授“如何区别软水和硬水”时,教师可以洗衣服为例,指出在用肥皂洗衣服时,若水面上出现泡沫,证明使用的水为软水,若水面上出现浮渣,则为硬水。
(二)提炼讲授语言,增强表达的有效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语言是基本工具,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它能给予学生最直接的信号提示。因此,教师有必要提炼讲授语言,以增强表达的有效性。
1.讲授语言应生动形象
教师在授课时可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搜寻到已有的知识或相关事物,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深化。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将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转换成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内容。例如,讲氧化汞粉末加热分解的化学变化时,教师可做如下解说: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加热后,不团结的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而氧原子会“变心”去找它的同类朋友氧原子,两个氧原子在一起就升级为氧分子,被抛下的汞原子也只能同类抱团形成金属汞。在讲述时还可适当加入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时,可用“养(氧)闺(硅)女(铝),贴(铁)嫁妆”的谐音顺口溜,既有趣又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讲授语言应有技巧
讲授语言的技巧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描述化学反应或讲述化学反应进程时在语调、语气及用词方面可有不同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变换可起到强调的作用,其中语调的升降给予学生的刺激最为直接,能有效吸引学生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但不能一直保持高声调,否则会使学生兴奋的大脑转为抑制状态;也不能一直保持低声调,否则会使学生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3.讲授语言应有逻辑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具有其自身的逻辑特点和科学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在推导和论证过程中更要注意逻辑通顺、条理清晰、结论合理。例如,在讲《酸和碱》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先介绍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常见的酸、碱有哪些,最后是酸、碱的化学性质。可采用平行对比,但顺序不能调换,从认识物质到了解物质的性质,这才符合认识的逻辑顺序,也更利于学生思维系统化。
(三)讲授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化学教学中仅用讲授法会使得课堂枯燥,不易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且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在教学中可将谈论法、视频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联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讲解“燃烧和灭火”这个课题时,先通过视频法,让学生观看白磷燃烧的视频,总结燃烧所需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再运用谈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灭火的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梳理。其中讲授法、视频法和讨论法的结合,既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讨论,又有教师梳理知识脉络,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稳固。
(四)把握讲授时机,注意讲授频率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讲授的时机,不能整堂课都由教师大讲特讲,也不能将课堂完全地交给学生[4]。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在新课引入、问题释疑和引导结论时,教师应该精讲畅讲;而在问题探究和观点分析时,应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教师还应该注意讲授的频率,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讲授频率要有所控制,频率过多会影响每次讲授的时间,造成知识讲解不充分。
(五)创设恰当的讲授情境
好的讲授情境能加快学生的知识代入,刺激学生对新知识产生认知冲突,提升教师的讲授效果,而不恰当的情境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创设探究的情境。例如“铁钉生锈的实验”,可分为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水、空气的单独作用,以及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学生分三组进行探究,教师结合各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讲授,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一举多得。教师还可以创设充满问题的情境,通过不断地提问,随着问题层次的深入,推动学生不断地进行解问,进而深入思考;教师再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补充总结,合理讲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答案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讲述“如何辨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可不断地抛出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什么区别?它们的颜色、形状、状态、化学式等有什么不同?有几种区别的方法?哪种方法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区分它们?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氫钠怎么去除?
三、教学反思
讲授法作为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来对教师的授课影响最深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存在必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方法。讲授法包含“讲”与“授”两个方面的要求,而这两方面的要求都与教师息息相关。“讲”取决于教师怎么讲,采用何种方式讲;“授”是指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能力、思想等传授于学生,启迪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若能在课堂讲授中将语言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注意运用语言技巧,设计精彩的化学课堂导入,创设恰当的讲授情境,将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得以提高,使课堂成为全方面育人的“活水田”。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凤.中学教师课堂讲授有效性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6.
[2] 刘克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讲授法运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杨璐燕.中学地理课堂讲授法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张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