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强
摘要:学校教育主要围绕着“全面育人”思想发展其核心出发点集中于“人的培养”这实际上是育人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德育”理念在“全面育人”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既是学校教育内涵的深化,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打造特色文化教育,深化教育育人理念,展现出德育教育的美丽,使得 “教”与“育”相辅相成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通道。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海洋文化为核心对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教育;海洋文化
想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除了需要以符合时代发展特色的教育理念作为办学理念支撑,同时还需要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教育作为助力剂,特别是在提倡学生综合发展的时代中做好德育教育。海洋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发挥出海洋文化的内涵价值,将德育教育与海洋文化联系在一起,打造生态德育教育提升是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德育教育可以结合海洋文化进行挖掘大海的精神内涵培养一代又一代“海的儿女”。在海洋精神影响下,学生对于“海纳百川”的认识将会更为深入。
(一)以大海广纳万物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人们经常以大海“海纳百川”的精神來形容一个人包容的品质。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可以将大海博大包容精神作为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深刻感悟海的精神。例如,以“包容”为主题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包容的名言、格言、故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其内容进行讨论,引发学生深层次去看待“包容”所蕴含的具体意义,通过这些小活动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从海洋精神的学习中体会到“包容”的重要性,从而将“包容”这种品质凝聚在自己的血肉中。
(二)以大海和谐友善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打造生态化的和谐校园属于小学教育目标中的一个。通过将海洋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从而打造极具特色的和谐校园。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在所任课的班级中通过评选活动选出学生们最为喜爱的海洋动物,然后赋予这个动物精神象征,使之成为班级“吉祥物”,打造榜样班集体。这样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提升,很多学生愿意将这些动物的精神发扬下去。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契机,使得“和谐”思想更加深入学生内心,然后借助于一些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海洋精神,打造一个更为和谐友善的班级,使得学生们共同进步。
(三)以大海一往无前的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海洋的另一个特征是不分日夜的奔流着,其属于无尽循环,永不停歇的一个整体。无论面对任何阻拦,海洋都可以化解,海洋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最令人为之动容。这种精神对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围绕大海一往无前的精神为学生打造生态德育课程,将“一往无前、追求卓越”作为一种不惧困难的精神传输给学生,鼓励在人生航程中勇往直前,面对大风大浪不要退缩,应该乘风破浪,直上云霄。
(四)以大海永不言败的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当代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大海的精神值得学生们学习,无论风浪有多大,大海都能够从容应对,面对烈日的暴晒,大海将身体化为雨滴滋润一方土地;面对狂风肆虐,大海将身体化为壁垒,抗击狂风暴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活动让学生学习大海这些精神。例如,以“远足”为主题的跋涉活动,既考验学生的耐力,也可以将不服输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海洋精神的熏陶下逐渐成长。
(五)以大海亘古恒长的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海洋虽然属于一直发生变化的整体,但是其文化核心理念对于人们的影响从未产生变化。海洋以其自由的品质影响着千千万万“海的儿女”。海洋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积极进取的思想,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联想到海洋时,人们总能为之赞叹。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始终将创新、创造等理念延续下去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大海在漫长时光中一直遵循的规则。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户外探索活动,到当地海洋馆调查与海洋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好特点以及学习需求融入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将创新创造精神铭记于心。
(六)以渔民团结向上的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
渔民为了生计会驾舟闯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渔民需要时时刻刻面对众多风险,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坚持到底,渔民们相互帮助,同舟共济。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教师可以将“同舟共济”的精神融入,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促使学生进步更快。
(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现如今,全球海洋环境遭到破坏,其依然是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海洋污染调查活动,了解海洋水质变化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使得学生正确认识到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人类发展间的关系,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思想,从身边小事做起,由小及大,使得人类发展能够与自然生态更为协调。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以历史、地理、海洋文化等开展综合性教学,通过整合概念实现高质量的教学。例如,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海洋生态的影片,使得学生学习到海洋的精神,学习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以及海洋环境恶化后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铭记在心。
(三)科学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海洋资源十分众多,利用好海洋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能够使德育教育得到优化。比如,人们科学地利用海洋资源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也为人类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提倡绿色经济的背景下,人类与自然发展更为协调,这些案例都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得德育教育质量提升。
(一)依托于名人事迹开展德育教育
在海洋文化中,有一批探索者成为了人们学习的典范,这些人物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師可以用这些事迹为依托开展德育教育,使得这些人物的事迹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例如,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等,教师可以将这些人物的事例应用到德育教育中,使得德育教育获得深化,学生也可以学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二)以“海的儿女”为荣誉的评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海洋精神为依托,然后建立以“海的儿女”为荣誉的评定体系,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优秀,可以获得“海的儿女”称号,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教师同时可以配合奖励的形式授予学生荣誉,从而使得德育开展更为顺利,为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德育教育。
(三)海洋文化主题教育
开展海洋文化主题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大海的认可。例如,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可以表演歌唱,也可以表演朗读,能够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获得更多快乐,在活动中学到更多海洋身上所拥有的精神,这对于推动小学德育教育深入发展十分重要。海洋文化主题教育的开展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德育教育内容选择针对性的主题,同时也可以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制定专项主题,在主题活动中让海洋文化得到深化是实现高质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成长远远大于知识成长。
(四)开展海洋文化户外活动
海洋文化户外活动对于德育教育的总体开展十分必要,带领学生到海洋中去与大海拥抱,能体会到大海身上独具特色的精神,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学生拥有这些精神,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更多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大海。比如,带领学生到海边拾贝壳、堆沙雕等。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获得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学生的视野也会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逐渐转入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的见识以及对大自然的认识也会变得更为深入,使得学生在一种更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发挥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德育教育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海洋文化为依托的小学德育教育符合全面育人的理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至关重要,将海洋文化、海洋精神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具内涵的德育课程,从而使得德育课程能够获得更好的优化,这既是德育教育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还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出海洋文化最大的价值,使得德育教育开展更为科学。
参考文献
[1]王媛媛.以海洋文化为依托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模式[J].中国国际教育,2019,(05):12-13.
[2]邓涉农.浅谈海洋文化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J].小学教育,2020,(04):45-46.
[3]王丹阳.海洋文化的魅力——以小学德育教育中海洋精神的重要性分析为例[J].教育大纲,2020,(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