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玲
【摘要】我国的本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例如,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美术,等等。民间艺术之所以具有娱乐、认识、教育等多种审美功能,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精神品质和审美观念。民间艺术不仅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感知能力、透彻的理解力,还能带给他们关于美的享受、善的熏陶和真的启迪。因此,利用我国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的美工区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本土民间艺术;美工区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如大家所知,因为在活动中的快乐和自由之感,使得幼儿最喜欢区域游戏,通过游戏,幼儿不断地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滋味,不断地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了解,并且不断地丰富自我和完善人格,以此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同步发展。教师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通过对区域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这样的过程可谓是一举多得,既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也满足了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先导,对幼儿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材料往往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是区域的核心与关键。材料的操作是幼儿的各项发展的依赖所在,材料在幼儿活动中对知识建构的依托起到一个重要桥梁作用,同时也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媒介。通过材料,教育的目标更容易且顺利达到。材料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以及是否符合各年龄层次幼儿特点身心发展等,都是影响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活动材料在促进区域活动开展方面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个区域活动得以顺利优质实施的重要支撑。
惠州,一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演化的城市,其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整个东江流域的经济、政治、文化河军事的中心所在,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美称。惠州市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如编织、龙门农民画、剪纸等民间美术。那么,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本土民间艺术资源,让幼儿在领略、感受、体验中接受本土民间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理解,营造有利于美工区游戏活动开展的氛围,达到传承和教育的双向发展?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龙门农民画的绘画技巧
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的龙门农民画,常常把特色民俗、田间劳动、节庆喜事等作为主要题材,以此深刻地描绘龙门地区百姓对生活的积极与热爱之情,以及当地关于“南蛮文化”的特点和风采。
以往传统的美工区教育观念,是要把幼儿培养成为专业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改变成人的固定思维模式,比如,传统的“像不像”或者“对不对”的思维方式,不能高效地启发儿童的自主思维方式。《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用不同藝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力,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作,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例如,在一次绘画“人物”画的活动中,多面人物头像画的方式由一个幼儿创造出来。当笔者问他为什么把一个头画出三个面时,他表情严肃地告诉我:“因为这是头在动时的变化。”幼儿稚气的回答让笔者觉得想象力正在幼儿的脑海中萌发。其次,笔者还在区域里投放些树片、瓦片、丙烯颜料让幼儿尝试用各种颜料在树片、瓦片上借形想象作画,感受创意画的美。幼儿先用铅笔在凹凸不平两面的其中一面或是在树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画,然后涂上丙烯颜色。这是幼儿在学习惠州市龙门画后,把所学所知的知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
二、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利用原生态的材料进行创意编织
为了更好地利用原生态材料,让幼儿充分地感受美和体验美,笔者在美工区域创设了“趣味编织”作为区域不可缺少的物质媒介。材料是幼儿兴趣的源泉,非常有利于幼儿形成自身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经验。通过材料,区域活动主要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幼儿积极寻找及利用身边可利用的材料,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不用浪费大量资金就可以用最少的资金办有利的事情。于是,笔者充分利用家长潜在的可用资源,发动家长共同参与材料的收集。笔者经常提醒家长和幼儿一起为班里的美工区收集一些材料,这样不但能增进互动,还能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了增加编织的趣味性,在教师的带动下,家长与幼儿收集了大量的毛线、干树枝、竹子、干禾苗穗、玉米衣、一次性筷子、废旧木板、羊眼钉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废旧材料的收集,促进幼儿家长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也促进了家园沟通。
在幼儿园美工区域中,各种材料可以由幼儿自由操作,他们可以发挥想象,选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与同伴进行一场友好的合作,展现自己的才能,并且表达自己的情感,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享受创作的快乐。幼儿可在做好的干树枝、竹子、一次性筷子的十字架、六边形、八边形上用毛线进行编织,把羊眼钉钉在废旧木板上制作出编织板用毛线或绳子进行编织。但是,在幼儿们编织的过程中出现了些问题,如,幼儿刚开始拿起毛线就胡乱缠绕在架子上编织起来,看见自己的作品与教师的完全不一致时就着急起来甚至放弃不编的念头。笔者发现后直接介入,手把手教他们用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架子等毛线缠绕的方法。最终,幼儿们在掌握方法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幼儿可利用皱纹纸、稻草编辫子,用编好的辫子进行帽子、人字拖鞋、花瓶粘贴装饰制作。但是在编辫子环节中也出现了些问题,如,幼儿开始用皱纹纸聚精会神地编辫子时,每当辫到接头的地方时就用左手拿着纸绳笨拙地往里面塞,并且不管其它的几股纸绳就乱七八糟地辫起来,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用手一辫又掉出来。笔者适时介入引导,不但教会了他们编辫子还使他们知道面对困难时要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幼儿很可能会对此失去兴趣。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采取了鼓励的方法,表扬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点滴进步,并把幼儿的作品贴在美工区墙上,供教师、家长、幼儿们欣赏。
三、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利用废旧材料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
(一)想象是幼儿创作绘画的灵魂,幼儿的思维想象有其独特性,并且是全方面的。如,在月亮上荡秋千、太阳可能是黑色的……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情节内容,实际是幼儿在绘画创作中借助想象力来表达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知的一种方式。在一次活动中,笔者拿出收集回来的干松果让幼儿们操作,幼儿们对这不常见的东西充满好奇,纷纷议论起来:“这东西可以干嘛?能把它做成什么?”这时,笔者拿出惠州市特色水果的图片让幼儿们重温,突然有个幼儿问:“老师,我可以把松果变成菠萝吗?”其他的幼儿听后便“可以、不可以”议论起来。于是,笔者便让幼儿尝试操作起来,其他的幼儿从旁观看。提问的幼儿便动手操作材料,先拿起黄色丙烯颜料涂在松果表面后放一边待干,然后拿起绿色无纺布在上面画大小不一的葉子并剪下来。最后,用胶水把叶子一片片围着松果上面粘贴好。幼儿们看了成品后都惊奇地说:“真的可以变成菠萝,好漂亮,我也要做。”笔者捉住幼儿的这个创造思维的“闪光点”,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下拿起材料把自己的想象展现出来。
要给每一位幼儿想象的空间、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意愿和体验去创造并且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王国”,这是在美工区活动中,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
(二)利用废旧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竹编艺术就是其中一项。竹扫、竹椅、竹床、竹篷、竹台、竹箩等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艺品是惠州市竹编的主要产品。美工区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操作的材料都来自于生活、大自然。如,废旧纸皮、废旧塑料瓶、废旧广告纸、打包带等,这些材料的收集都是免费而且容易得到的。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需求,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可以随意地将材料创造加工。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进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废物木板自制固定框架,然后用打包带进行篮子的编织创作。
在提倡绿色环保的时代,白色的塑料袋是我们早就意识到的白色垃圾。现在提倡使用篮子来代替塑料袋,其能够循环利用的特点,对环保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编织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制作时也不是很有趣味性,比如,编篮子、笔筒、花瓶需要幼儿有相当的耐心和毅力。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多幼儿都很起劲,但是学会后,要编完可是很费时费力的,有小部分男性幼儿慢慢地就不愿意去编了。于是,笔者请编好篮子的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拍照,让大家欣赏,其他幼儿都特别羡慕,原来松懈下来的劲头又被调动起来,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编织作品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性,因此,笔者将幼儿的编织作品作为“玩具”在语言区、角色区、生活区中供幼儿们使用。如,幼儿用打包带编出的篮子成了角色游戏的环保购物蓝;幼儿用打包带编出的圆筒成了语言区收拾摆放笔的笔筒。我们发现,当幼儿们得以在游戏中,甚至是生活中使用并且运用这些编织作品时,他们会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幼儿园举办的亲子编织活动中,家长们在笔者的建议与指导下和幼儿用废旧报纸、纸藤、废旧纸板等材料制作出小金鱼、小鸟、小乌龟时钟、星星等亲子作品,并在幼儿园楼梯、美术室及班上美工区环境布置展示。
四、利用剪纸文化,让幼儿体验民间艺术之美
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中国剪纸分布广泛、地域色彩浓郁、群众基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惠州市剪纸以刻为主,以剪为辅,其技法写实、图案精巧、剪刻结合的表现风格充分体现出南派剪纸艺术的柔美清秀。设计疏密有致、刀工细致入微、画面丰富饱满均体现出其发展中吸收了国画和版画的表现手法。它品种多样、表现丰富、用途广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能深刻表现出惠州市重要的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意义、最普遍的民俗文化之一。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时期就是一个人的幼儿时期。为此,我园请来惠州市剪纸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苏定明为幼儿们现场即兴创作,幼儿们对剪纸创作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于是,笔者便在美工区域里进行剪纸活动。在幼儿园的剪纸活动中,幼儿使用剪刀,在彩色纸上剪出简单对称的图案,通过剪纸促进了幼儿的智力的快速发展。开始学习剪纸的时候,教师要先教幼儿从对称折剪法、三角形折剪法、四角形折剪法等七中方法学起。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其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得以被激发出来。与此同时,还能推动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提高充分挖掘生活情趣的能力,并且学会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区域中合理有效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开展各项活动,对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富有情趣、丰富多彩、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教学活动,不仅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而且能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尽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幼儿对本土民间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对大力提高幼儿园美工区域教学质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本土民间艺术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新宽.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J].大舞台,2010(5):177-178.
[2]毕文霞.浅谈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OL].http://html.study.teacheredu.cn/el/proj_1471/article/37003/5935315.htm?ms=1469752315389.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韩岳村.农村幼儿美术教育如何与本地自然资源相结合[J].知识文库,2016(18):80.
[5]李琳.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研究[J].学理论,2011(11):275-276.
[6]李巧.开展幼儿民间剪纸活动的点滴经验[OL].https://wenku.baidu.com/view/aefb975728ea81c759f57804.html.
责任编辑 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