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WebQuest教学模式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将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课程思政融入、学习体系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为轴线,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通过一个案例探究该模式下各教学模块的实施方案,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WebQuest;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1 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院校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上课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这种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面对相同的课程内容、相同的考试要求,既不符合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又不符合职业能力培养需求。(2)以教材和题库为依托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单一且滞后,不能紧跟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造成知识和技能僵化。(3)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依赖于教师讲课内容,在技能上只限于重复教师的操作,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学习和工作习惯的养成。
2 WebQuest教学模式特点
WebQuest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和汤姆·马奇博士于1995年提出,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基于网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
(1)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引出学习目标,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基于资源针对任务完成协作探究,将传统的接收知识-实践练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2)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主题设置、任务分层、资源分块等方式,将知识及技能分类、分层,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方案和知识技能获得途径,满足各专业、各基础、各特点的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这种分层方式利于后期资源更新及拓展,对“计算机基础”这种内容更新快的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注重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基于网络资源又不局限于网络资源,充分利用最新的多样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如在线精品课程、企业网站、论坛、VR等,体现新时代新技术新需求,将课程内容与高速发展的技术变化相结合,避免学完即落后的缺点,弥补了依托统一的教材教学带来的不足。
(4)致力于学习者能力培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至关重要。WebQuest模式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网络协作的便捷性,将独立学习和协作探究相结合,完成学习者综合能力提升。
WebQuest教学模式的这些特点能够较好的改善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3 设计思路
基于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基于以下3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课程思政融入:将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国家发展与学生自身成長相结合,在课程学习中融入爱国精神和家国意识、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的培养。
(2)学习体系的建立: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出发,从全局角度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或应用关系,依托课程体系突出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点。
(3)职业能力培养:从专业和岗位要求出发,根据专业、班级、拟就业情况、同专业已就业学生情况,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和重难点,关注课程与工作实际的相关性和接续性,将课程与工作技能接轨。
4 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前述设计思路,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分为6个模块,如表1所示。由于当代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网络部分知识,且WebQuest教学模式采用网络探究的方式,因而这里将网络及邮件放到第一部分,其余模块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技能水平的层次递进展开,从基础到进阶、从简单案例到复杂应用;同时,对于每一个模块,采用多样且可用资源丰富的主题供学生选择,每个主题关注热点话题、学生所学所思,从实际场景和问题需求提取课程内容;各主题难易程度、专业性依次递增,课程内容整体层次清晰。
5 应用探究
WebQuest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主要分为6个模块,即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总结。这6个模块既各自独立、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又环环相扣[1]。这里以模块二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安装与调试为例进行教学模块设计及应用探究。
5.1 模块一:绪言
创设问题情境,完成教学引入。基于学习目标和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创设贴近实际且符合育人需求的问题情境,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示例:展示国家电网运行中心调度室计算机控制视频,当我们入职电网公司的第一天,拿到了一台崭新的计算机,拆开包装后,见到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连接和调试能够使其正常工作呢?
5.2 模块二:任务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生将要完成事情的描述;根据学生学情、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探究任务,并给出可选探究结果呈现方式[2]。
示例:任务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功能、各类接口;计算机模块连接和调试运行方法;常用的计算机基本设置。展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工位陈列展、展板介绍展示。
5.3 模块三:过程
过程是对任务的拆分和细化,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搭建脚手架的过程;教师协助学生拆分任务、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可行建议;学生完成分析任务、方案设计、步骤分解、实践探究、反思及调整、成果汇总等过程。
示例:首先,整体过程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完成分组;成员角色分配;小组探究;成果汇总。其次,小组探究过程:(1)任务主要分为认识-连接-调试三大块;(2)可以计算机说明书为起点,结合资源,整理各硬件部分的名称、功能、接口;(3)从资源中查阅连接步骤及注意事项,尝试连接;(4)遇到问题后共同探讨解决;(5)连接完成后完成规范摆放和电线整理;(6)通电后,开机,探究计算机系统功能及工作中常用的设置;(7)完成常用设置,如日期、网络设置等;(8)检查成果和探究记录表,完成思考及拓展。最后,成果匯总过程:工位规范化、展板制作、展示演讲稿书写及成果展示。
5.4 模块四:资源
资源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可站立的台阶,基于已完成的任务,提供资源,为新任务提供台阶[3]。资源选择方面,既包括各类学习网站、文库、在线课程等网络资源和实体资源,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已完成的作品和探索的方案、实践中已获得的图片、经验等。资源选择具有层次性、综合性、针对性等特点,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支撑。
示例:待安装的计算机的官方网站;计算机安装视频;新计算机常用设置;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等企业导师提供的资源;新手使用计算机常见问题;上一级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查找的资源。
5.5 模块五:评价
传统教学采用百分制成绩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而WebQuest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习惯规范、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技能水平等,故评价多采用成果导向的多元评价方式。
示例:方案设计评价、过程规范评价、思维及能力评价、展示评价、创新及特色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导师评价等。
5.6 模块六:总结
总结是对探究的全过程思考,总结思维方式、所用知识和技能、规范步骤、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创新点等,思考并总结知识拓展和推广的可行性及方法。
示例:采用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点和技能点总结;以工作清单方式汇总计算机安装规范化步骤;以用户手册形式汇总常见问题及资源查找、问题解决方法;如何在其他类型计算机上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拓展。
6 结语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探究互联网与教育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WebQuest教学模式自身的特点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丰富的案例、多样的形式、种类繁多的资源能够为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何艳秋,曾秋霞.WebQuest 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教法展台,2017(35):67-70.
[2]苏青.网络探究(WebQuest)与中学历史教学[D].开封:河南大学,2017.
[3]吴玉红.WebQuest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编辑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