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视域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1-09-13 06:20胡小英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胡小英

摘   要: 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内心成长发展需要。当前乡村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地理素养不高和学习兴趣不浓,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较弱,学校和社会对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大等问题。提出坚守教育本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改革教育环境和对学生的评价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 生活教育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教学内容讲授,常见现象为“满堂灌”。学生学到的内容杂而不精,思想深度不够,阻碍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的主人,将地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乡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受学生特征、教师特征和教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乡村地理课堂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背多分论”“唯分数论”违背了“立德树人目标”,忽视了地理素养的现实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阻碍了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借此我们分析了乡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研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手段落后。

贫困山区的乡村教学,教研组成员到一线调研不足,提出的教学指导意见偏向于理论化,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力较弱。地理学科教学培训活动较少,部分教师的教学是单打独斗,地理教师学习共同体难以构建,教研氛围不够浓厚。学校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信息化学校的建设流程烦琐,资金不足,信息技术资源匮乏,教学手段的落后阻碍高效课堂的实施。

(二)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强

乡村地理教师教学环境单一,教师专注于部分教科目的表层知识,对教学内容分析不够透彻,对课程的领导力不足,无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匮乏,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够透彻,教学内容的实施受到阻碍,教学效率低。部分教师的自学意识薄弱,教育理念落后。多数教师教学主要依靠粉笔,个别教师会使用其他教具(主要是地理模型、地理挂图和地球仪等),但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缺乏,教师缺少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强。

(三)学生思维固化,学习方法单一。

在传统地理学习中,乡村学生固化思维明显,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解。在处理地理问题时无法透过地理现象揭露问题的本质内容,理解的地理知识肤浅、片面,无法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比较低。贫困山区经济落后,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多媒体技术对教育发挥的作用小,学生学习地理主要依靠课本、练习册和地理图册等工具,知识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单一。

二、乡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弱的原因

(一)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不强,学生学习热情低。

地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是在生活中通过收集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等系列实践活动实现的。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为学生和老师的安全着想,地理教学采用常规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反思教学。

(二)激励体系不健全,教师发展意识弱。

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教师的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绩效工资上,即教师考核制度倾向于考核教师的教学成果即学生成绩,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者教学常规。教师是被动评价接受者,没有发言权和申诉权,容易增长教师的功利主义业绩观。因激励制度考核的单一性,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易产生职业倦怠,降低工作效率。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弱,学习主动性的下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精力不足,无心学习。

偏远山区的地理教学,往往是一个教师带一个年级,“包班制”明显,工作烦琐,甚至有的地理教师还承担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兼顾学生、教学及家庭,精力不足,反思意识及自主学习的驱动力下降。地理学科地位边缘化,教师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有的乡村学校会让年龄稍大的教师进行地理教学,他们的职业生涯基本固化,无心钻研地理课堂教学。

2.惰性思維,应付学习。

由于家庭、社会地位、发展机会等原因,高水平教师向城区流动,留守教师质量不高(教师学历或教学能力低),导致乡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旧以传统教学为主。留下的部分教师,有的等着退休,有的处于职业倦怠期,有的处于职业迷茫期。受自我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惰性思维突出。对于一些学习培训,教师群体倾向于带笔记本,随意记录培训过程,最后应付交差。

3.缺乏思考,模仿学习。

很多学校一直在摸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的学校践行的是“生本课堂”。“生本教育”运用到地理学科指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由教师提供先导型学习材料。课前发现问题,解决自我能解决的问题;课堂集中讨论不能自我解决的问题;课后由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座谈收获。这需要依托智慧技术和课堂改革,在贫困山区推行是比较困难的。一些老师应付了事、模仿学习,没有结合学校实际,照本宣科、收效甚微,源于教师们没有经过思考,学习能力较弱。

4.利益驱动,功利学习。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理解为一体化的结构,即各种需要是统一的有机体。生理需要是有机整体中最需优先满足的需要”[1](67-69)。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要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想要提高工资,合法合理渠道是提高职称等级或者岗位晋升,需要依靠教学成绩。因此,有的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方法长期实行不利于教师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地理学科边缘化,不受重视。

初中地理学科边缘化主要是由课程设置、考查方式、学生心理状态及领导不重视等原因造成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初中地理学习的课时安排为一周两个课时,学习年限为两年,在初二下学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教师需要用两节课的时间教完八年级下册的新课内容并完成总复习,无形中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考查方式方面,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地理在中考结业考试中满分为100分,最后成绩以四十分折算。体育一周三节课,中考满分为八十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教师和领导不重视。

乡村初中生与城市孩子相比,家庭经济实力弱,眼界有限,学校的教育技术、资金扶持力度跟不上城市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教师激励制度不清晰,让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提高。借此,应该思考怎样根据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乡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

(一)改革教育环境,完善评价制度。

乡村青年教师是农村生活课堂教育实施的中流砥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让优秀教师能扎根于乡村教育。首先需要改革教育外部环境,变革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实现素养目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

1.倡导民主式教育,宽松管理。

“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地理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2]。学校和教研部门不能忽视初中地理教育,通过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为初中地理课堂改革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教育主管部门要支持教师的探索学习,一可以提供场所,二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比如增加教育的活动经费、设立专项教育经费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是一个民主的过程,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削弱教师的权威作用。

2.改革考试制度,改善学习环境。

现在的初中课程删掉了许多抽象难懂的考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的教育制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初中阶段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是可行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制度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可以降低地理试卷难度,或者作为开卷考试科目学习。第二,真正把生活实践里面出现的地理知识放在考试评价标准里。这样能让一部分学生获取生活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应该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或者短期成绩倾向,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宽松、快乐、自由的学习环境里面成长。

(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教师发展。

高效课堂的实施需要学习力强、专业化的教师,需要打破教师的守成型特性。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提高学习主动性,促进专业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变革。

“会考试的人是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下对知识与技能的功利性需求,他们排斥科学创造精神,背离理性的诚实旨趣,难以实现个体生命的内在自由和幸福”[3]。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从培养会考试的机器人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幸福和自由。需要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加深对地理学科教学的理解,大胆实践,研究高效课堂的实施。从走近到走进,从学习到实践,高效课堂教学只有抓住了根本、走对了方向,才能成为一段真正有意义的探索之路。

2.提高教学素养,加强学习。

教师应该注意提高教学素养,加强学习。第一,精读教育名著,经典的教育名著一直流传至今证明其是有价值导向作用的,我们不能为了教而忘记根本、忘记经典。第二,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模式吸取长处,注意分析国内外国情、经济实力和人口基数的差异性。第三,多看专业杂志,地理教师可以多看期刊文献,以理论丰富自己,然后指导课堂实践。第四,教师应当增强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力。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努力的心,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积极参与教学竞赛活动,或者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提高教学热情,消除职业倦怠。在本校,可以加强教学反思,创建地理学习共同体,与同事一起进行校本研修,加强在职研修,树立对教育的合理期望,尊重自己的教学科目,将专业发展置于人生发展过程中,关注人性,关注人生。

3.增强课程领导力,快乐教育。

“教师的快乐施教能给受教者创设轻松欢快的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受教者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4](57-60)。教师站在讲台上代表的不是自己,愉悦的教育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教育这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快乐的,不仅是结果的快乐,还是过程的快乐。高效的课堂应该着眼于学习兴趣和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并研究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新时代,地理教师应从“教教材”到“用教材”转变;从经验性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从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4.知识联系生活,培养实践力。

乡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资源缺乏,地理课堂可以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获取知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5](70)。教师可以加强与相关人员的合作,基于学情、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因素设计主题教学活动,以学习“水污染”为例。

有的乡镇初中大雨過后自来水浑浊,水质差,可成立一个主题,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净化厂回答关于“水质”的疑问。实地参观前,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并且要细化研学地点和内容,制订好安全应急预案。在参观时,要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分组,细化每个成员的任务。参观后,指导学生通过讨论问题、梳理知识,最后形成实践结果举办报告分享会。通过水厂的参观学习、问题探讨,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这个活动教学涉及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比如气候条件、河流(补给类型)、自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激发学生自我提升、加强研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课外实践是加强地理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活动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者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转变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变化是课堂教学变革最直接的因素,要充分了解儿童,关注学生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加强。课堂教学要适应正在变化的学生,将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其中,不能着眼于短期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知识获得与兴趣培育同步进行。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形成科学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教学高质、有效,同时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行是知之始,脱离实践的地理课堂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发散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

教育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贡献社会的活动。高效地理课堂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自然、探究自然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飞.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中学教师教学发展战略[J].教学与管理,2015(03).

[2]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闫守轩,杨运.新时代教学变革的价值确认、现实藩篱与实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

[4]詹启生.快乐教育理念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2(02).

[5]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