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表达

2021-09-13 08:54李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老麻雀起因麻雀

李莉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主要功能是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如何凸显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直指习作”的特点,有效落实其独特的教学功能呢? 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麻雀》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研读教材序列,聚焦单元重点

课标就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第一次集中指向于“写事”的习作单元。

纵向梳理语文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其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就“写事”而言,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写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就“写清楚”而言,具有明显的年段特点。三下的几次习作是有明确的对象,四年级的四次习作都明确指向“写清楚”的方法。我们要在把握序列的基础上,聚焦本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一件事”。

二、聚合统整要素,核准教学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写清楚”只是一个概念,将概念转化为教学,要细化“写清楚”的具体要求,从“怎么写”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解读。《麻雀》一文,“我”是事件的观察者,老麻雀是主要人物,重点写“我”看到、听到的(老麻雀和猎狗的表现)及想到的。

《麻雀》一文的课后练习设计了两个内容:第一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意义在于训练学生文本脉络的把握,指向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同时,抓住“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从布局上读懂“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第二题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语言的生动,从细节处关注“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搏”“巢”,教一带一组,学写“嗅”“呆”等8个生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挓挲”等词语的意思。

2.回顾旧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經过、结果交代清楚。

3.读中感悟,知道写事的时候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写清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能学以致用,完成课堂练笔。

教学重点: 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三、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叙事能力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要重视阅读方法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凸显重点,践行“阅读中学表达”的理念,对方法进行悟得和梳理,最后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写的方法上,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一)整体感知,把握叙事布局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一大难点。统编教材四年级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麻雀》一课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要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叙事”布局:

1.“叙事”要有顺序。鼓励学生在“叙事”时,模仿这样的记叙顺序,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几个部分写清楚,这样才能让读者读明白。

2.“叙事”要有详略。在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作者在写起因、经过、结果的时候,不是平均用力的,重点是对“经过”进行了详细叙述。

(二)识字写字,归类整合指导

习作单元识字写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也不能略过不教。笔画、偏旁、结构等书写规则在三年级基本学完,四年级可以直接用迁移方法: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搏”字的笔画穿插,让学生自主找出本课生字中还有哪些适用于笔画穿插这一书写规律,学生借助以往经验,能够找到“护、楞、掩、幼”4个字,教师提示学生关注变化穿插进行练写。再引导学生观察剩下的5个字,发现“撇捺舒展”的共同规律,并落实于笔头。这样大面积的分类整合,教一个带一组,高效完成。

(三)优选策略,学习叙事妙招

我们要把阅读文本与学习表达交织成一条主线,让学生真正实现从习得、内化到运用的能力提升。教学中要优选策略,将写作方法变为学生的过程性体验。

1.聚焦语言表达

让学生找出描写老麻雀无畏的句子,以“看到的”为教学点,辐射“听到的”和“想到的”,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写“看到、听到、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

“看到的”这一部分重点抓比喻句和动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是怎么把“看到的”写清楚的。比喻句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老麻雀连想都没想,非常坚决地挡在小麻雀身前,感受到老麻雀的无畏,“挓挲”一词结合看图与生活所见来体会,与其他生活情境进行链接,让孩子感受小动物在什么情况下,全身的毛会竖起来,知道小动物们在受到惊吓、被激怒、遇到危险的时候容易炸毛。再结合“落”,引导学生发现老麻雀即使是害怕,也像石头似地落,毫不犹豫,这就是老麻雀的无畏。读中品悟,由“看到的”走进了老麻雀的内心,作者就是这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把一个概念真正学会需要通过各种阅读策略,经历过程,这样才能把概念立体化,深入学生内心。

2.提炼使用策略

借助表格进行对比阅读,先让学生发现作者是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到的,明白想源于看和听,看、听是产生想法的依据。再比较发现,不是每一处都要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运用“看、听、想”。

新课标指出:“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遵循迁移规律,使学生由掌握知识到内化为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猎狗的进攻与退缩”这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发现对“猎狗的攻击和退缩”,作者主要是通过“看到的”和“想到的”来写清楚的,进一步明确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看、听、想”这一写作方法。

(四)学以致用,实现读写融合

精读课文一定要有片段练写,倡导练习初试身手,由点到面,在练笔中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达成读写之间的初步迁移和交融。在落实时,要细化到“点”上去练习,让孩子真正在“点”上练扎实。教什么就练什么,《麻雀》一课的“点”就体现在写一个范围的人群。只从运动员角度写或只从啦啦队的角度写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如此练扎实了,才是做到了学以致用,实现了读写融合。

总之,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促进写作方法向写作能力的转化,拓宽学生习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读写融合,言意共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老麻雀起因麻雀
一起船舶火灾事故起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麻雀》教学设计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津海关事件起因探析
超越万物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