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运算教学,发展运算思维

2021-09-13 13:00叶荟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8期
关键词:算理运算能力算法

叶荟婕

【摘要】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能力之一,伴随着学生一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其中,算理和算法是运算教学中的重难点,算理为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算法让算理可操作化,在运算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平衡算理和算法的教学。实际上,算理算法相互依存,借助直观模型让学生探索算理,感知算法是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运算过程,明晰算理,辨析算法,突出竖式模型的建构是第二步;最终沟通理法,理清法明,才能真正理解算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理;算法;运算能力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的学科,其中运算能力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基础,因此运算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为算法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而算法为算理提供了合理简便的操作过程,“理”“法”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大部分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探索总是触及表面,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算法的探索,将算理与算法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只会算,而不会举一反三,运算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运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借助直观模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索算理,运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归纳总结出简洁合理的算法,在说理的过程中沟通理法,达到理清法明的学习目标,才能从简单的掌握运算技能走向发展运算思维的最终目标。

一、探索算理,感知算法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具有抽象性的算理是教学计算中的难点,想要突破难点,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抽象的算理借助直观模型展现出来,化抽象为直观,让算理变得可感知、可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触及表面的“假探索”,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独立探索、感知其中蕴含的算理,只有亲身体验的活动经验才能逐渐成为思维经验,最终抽象为算理,为后续建构算法打下基础。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正是学生将直观转化为抽象运算的第一课,学生初次接触“满十进一”的进制问题,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必须将“满十进一”的抽象算理蕴含在直观模型中。

师:28+4等于多少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拨一拨。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能会用小棒摆一摆。

生:我先拿出2捆小棒和8根小棒,再拿出4根小棒,8根和2根合起来是10根,将这十根捆在一起,一共有3捆和2根,所以28+4=32。

学生也可能会用计数器拨一拨。

生:我先拨在十位拨2颗珠子,个位拨8颗,表示28,再拨4颗,个位拨了2颗后,个位上有10颗珠子,十个一是十,所以把个位的十颗珠子拨走,在个位上拨1颗珠子,代表一个十,再在个位上继续拨2颗珠子,所以28+4=32。

把小棒扎成一捆,把个位上十颗珠子拨走,并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两个动作其中就蕴含着“满十进一”这一算理,学生经历这两个操作后,让学生寻找相同点,进一步突出“满十进一”,化抽象为直观。通过直观操作探索算理后,再引导学生将刚刚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这是将直观操作转化为抽象算法,让学生感知算法。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直观操作中蕴含的抽象算理,才能真正让直观模型为抽象算理提供支撑。

二、明晰算理,辨析算法

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或者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总结出事物的一般性规律,是学生不断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运算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已有借助直观模型探索算理的活动经验,为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辨析、自我建构,在明晰算理的过程中,逐渐内化算理建构不同的算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观察寻找不同算法之间的相同点,提炼出简便的算法即竖式模型,让学生经历辨析算法的过程,充分感悟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体会竖式模型的必要性。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一课,这节课是乘法运算中的难点。

师:14×12到底等于多少呢?能不能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如果有困难,可以用点子图画一画哦,现在请你自己探究一下。

学生自主探究并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

生1:我将12拆成10和2,先算14×10=140,再算2×14=28,再合起来140+28=168。

生2:我将12拆成6和6,先算14×6=84,兩个14×6的积相加,84+84=168。

还有的可能将12拆成3和9、4和8等等。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请你观察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将12拆成一位数或者整十数,这样我们就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生:拆开后都分别和14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

师:是的,你们都将其中一个数拆开,拆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计算,用已知解决新知。你们还发现了拆开后要分别和另一个数相乘,这也是乘法计算的道理,这么多种转化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

生:我认为将12拆成10和2,比较简便。

师:你们认为呢?接下来请你们根据观察的结果,将乘法的计算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并说出你的道理。

学生自主尝试。

在本节课中,根据已有知识,学生能根据点子图写出各种口算方法,也可以运用表格法计算出结果,说明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算理,并且能根据直观的点子图建构算法,因此寻找算法的共同点,最后抽象出竖式模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明晰算理,让学生的思考能围绕数学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后,再适度提升,让学生寻找最优的方法,从而突出乘法竖式模型的生长点。通过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的思维搭了一个脚手架,学生能调动旧知,去理解新知,在辨析算法的过程中,明晰算理,让学生从数学的本质上真正理解算理。

猜你喜欢
算理运算能力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