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

2021-09-12 02:36姜超凡李小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8期
关键词:理论课家国情怀

姜超凡 李小芳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其厚植家国情怀不管是从高校思想政治课自身角度、大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国家需要的角度,还是从家国情怀的创新发展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深入挖掘其厚植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和教育界更大的关注,不断推动改革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家国情怀;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01-03

一、引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1]厚植家国情怀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深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家国情怀教育方面,厚植的力度还不够,比如很多大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就有,认为该课程都是在讲“大道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自己的发展并没有多少帮助,自己对思政理论课并不感兴趣,等等。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国内学界具体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微观角度来探讨家国情怀或与之相近的研究比较少,笔者以关键词“家国情怀”和“高校思想政治课”在中国知网中搜索,搜到的科研成果不是很多,仅仅5篇而已(截至2020年4月19日)。

本文通过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课厚植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希望引起学界和教育界的更大关注,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如何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家国情怀的内涵

所谓家国情怀,是指人们对家国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强烈的认同情感,表现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的执着坚守和奋力维护,并自觉地承担起共同体的责任[2]。追本溯源,家国情怀是我国以家庭为单位这一社会生存方式下的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衍生出的思维方式。家国情怀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从家的角度来看,它主张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做到与家人之间的和谐友爱。从国的角度来看,它主张人们将对家庭的感情延伸和迁移到对国家的感情,实现家国同构,将自身的需要和追求融入国家社会发展当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3]这是对家国情怀最通俗、最明了的阐释。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忧国忧民情怀,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我国古人的思想智慧和家国情怀。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当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始终支撑着中华民族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意蕴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来说,家国情怀教育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也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考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任务,就是动员、组织人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4]。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課程,是落实我国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家国情怀是经过几千年文化积淀之后形成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源泉,是把中华民族始终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基于以上原因,厚植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实际上,一直以来,在整个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中都融入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比如,在2018版的思政教材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从正面直接灌输家国情怀理念,特别是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和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历史的角度,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四个坚持”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度自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使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社会发展规律,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从理论层次上更深入地夯实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是从我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出发,使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使大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奋进。本科生的这四门思政理论课程,都是依次安排在大一和大二的各个学期中,而且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都遵循由表入里、层层递进的理论逻辑。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整个教材体系中,这是由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也是衡量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从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厚植家国情怀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直接关系到其成长与成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只有做到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通俗一点说,就是人类的活动可分为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世界,两者辩证统一。大学生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学校、家庭的生活当中,都会慢慢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必将主导其行为。那么,如何使大学生做到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呢?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使其做到真、善、美相统一呢?人类知识都来源于实践,间接知识是他人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知识,目前基于大学生学习的特性,学习书本知识是其继承人类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大量的书本知识中蕴含着真、善、美,同时也有假、恶、丑。真没有阶级性,但善和美,属于上层建筑,与道德一样,在任何国家都具有阶级性。衡量善和美的标准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不同的。在新时代,我们评价善和美的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5]。高校思政理论课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体,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家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时,才会感觉到天地的宽广和生命的荣光,才会觉得生命有意义。高校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厚植国家情怀,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家、国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家国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家庭、社会责任感,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