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并轨后教学研究

2021-09-12 06:59王炎强李香玲王益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1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王炎强 李香玲 王益光

[摘           要]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有利于培养具备熟练临床能力、扎实理论知识、一定临床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并轨培养医学临床研究生质量关键落脚于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提升高素质综合应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兼备医师、教师双重职业特色,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更有利于并轨医学临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    键   词]  并轨培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17-0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是我国借鉴国际医学人才培养经验,结合国内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模式及目前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采取的双规合一的医学教育,充分利用了国家社会教育资源,规范了专业研究生培养思路,有利于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其中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并轨培养研究生教学质量。我国逐步提出了建立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规划,锻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博专兼备、创新进取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确立、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增强职业管理,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双师型”教师合理化职业定义

对于医学院校来讲,“双师型”教师不是单纯的“双职称”“双证书”“双身份”,其内涵为“双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中级以上教师职称、有教育教学理论、从事临床工作是其最基本的条件。确切来讲,应具备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实践指导与参与能力,并有机结合全面指导学生,即专题研究能力,包括教学与临床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双师型”临床教师不同于临床医师,临床医师只参与医疗工作,而只有具备医疗、教学、科研综合能力的医院临床医师、高校教师才能成为“双师型”教师[1,2]。“双师型”教师应秉承 “医疗为中心、教学是基础、科研是动力”的理论与实践的职业发展理念,体现“知行合一”理念,方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二、“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双师型”教师是医学院校办学理念及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办学理念、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医教研协同发展,学院学科建设、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贯穿始终;职业发展的内在外在趋势,国家对教师队伍政策导向、培养要求,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人才成长空间需求[3-5];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用;传统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现行临床实践、学生知识储备、社会岗位需求的发展不匹配,单纯的课堂教学、实验室模拟,脱离了真实世界中的实践,与社会脱节脱钩,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畸形的人才[5-8]。“双师型”教师契合国家、社会、人才需求与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医学院校、企业、社会的合作共赢。

三、“双师型”教师现行考核评价制度不足的原因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良莠不齐,加之各单位具体状况差别不一,评价考核一致性较差,造成同样“双师型”教师在不同单位水平参差不齐。究其原因如下:“双师型”教师管理权责不清,“在其位不謀其政、行其意不得其意”;“双师型”教师顶层设置认识不全面,发展内涵不清,“双师型”教师定义狭隘,“一刀切”,存在短视效应;“双师型”教师教学、临床能力未完全融合,孤立性平行并存,重临床、科研,轻教学思想;“双师型”教师选拔未建立科学规范的理念,盲目追求数量,遴选条件宽泛,忽视质量,对设立“双师型”教师前因后果缺乏明确规范,跟风逐名;“双师型”教师设置结构欠合理,以学历、证书为纲目,本末倒置,忽视实践能力,重业绩,强调头衔,一味所谓的“马太效应”,期望所谓“木桶理论”,轻道德、品德,“师者之德,何以为之?”;“双师型”教师职业考核、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培养保障体系不完善,“走出去,回得来”合作交流难实现;“双师型”教师软硬件设施配套空洞,“拼接式拉郎配”,造成“内培无落实,外引流形式”“你方唱罢我登场”“拿来主义”[9-12]。究其原因,短视思维,“水过地皮湿”,积重难返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的好高骛远。

四、“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完善制度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考核目标要明确,导向要清晰[14, 17]。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应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清楚“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师德师风是基础,教学是中心,人才培养的质量得益于教学,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方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中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以“筑梦人”“大先生”“引路人”“系扣人”提出殷切期望,先后提出“三个树立”“四个引路人”“四个标准”“四个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为“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参照模板及标准。考核评价中师德是红线,教学是关键,突出师德、医德、教学权重,强调“匠心、工匠精神”,促使“双师型”教师群体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只有展现其人格魅力,方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