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勇 何华 舒宇 刘嘉敏 王涛
[摘 要] 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其培养方案中学生毕业要求的制定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结合参与制定培养方案的实践,针对高校学生毕业要求制定过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结合新工科相关要求,对学生毕业要求制定的方法体系和操作流程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 键 词] 能力素质模型;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01-03
一、引言
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对人才培养的一个系统完整的规划,涉及人才培养方方面面的要素,包括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等各个层次的要素,这些都需要系统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支撑,学生毕业要求是对培养目标执行过程第一步的落地,可以简单理解为培养目标是远期目标,而毕业要求是近期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强、面向全体学生、硬性要求等特点。但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还难以支撑学生毕业要求制定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尤其是定量化支撑更为艰难。
本文拟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参与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的实践,针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制定过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结合新工科相关要求,对方案制定的方法体系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取了制定学生毕业要求的五个主要环节,对每一个环节涉及的内部流程、核心要素、输入输出等进行了设计与分析。
二、高校学生毕业要求设计方法
毕业要求的制定发生在培养目标制定之后,或者是修订培养方案之时。毕业要求的制定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即前期准备、专业毕业要求指标调研、建立学生毕业要求指标库、毕业要求设计、毕业要求答辩审核。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下面逐一说明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一)前期准备
1.成立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必须对培养方案制定有强力的推动,并对指南内容进行运作监控和定期维护更新。
2.制定计划。团队组建后制定详细的实施和推进计划,界定关键时间和责任人。
3.收集资料。在开始正式工作前必须收集足够的资料,如教学大纲、专业规划等相关文件,形成一份报告。
(二)专业毕业要求指标调研
调研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所获得相关数据和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为毕业生培养岗位预期定位的合理性提供有效支撑。调研数据可能涉及学校定位、专业特色、部队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学生期望等。本部分中,岗位关键能力是指某岗位内一系列互补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
1.问卷调查。针对三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本专业毕业生,相应岗位任职人员、相应岗位的上级管理者。结合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素质-专业矩阵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被调查者情况(包括所学专业、工作单位、现从事工作、职务或职称)和针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的问题,问卷中每个问题都要对应询问培养目标中的一个子目标的毕业要求指标(如你认为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体能可以通过哪些项目来测定?你认为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可以通过哪些项目来评判?)。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和问题形式可以自由决定,对于毕业生要对毕业时间进行筛选。问卷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2.分析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总结问卷基本情况和提及的专业毕业要求指标,可依据这些指标在问卷中被提及的频率进行排序,列出一个专业毕业要求指标清单。
(三)建立学生毕业要求指标库
1.指标初步筛选。结合资料和调研报告,从指标清单中选择较为重要的项作为计划纳入指标库的候选。同时,可以参照国内外院校常用毕业要求在清单中加入一些没有被提及的指标。
2.咨询专家。将候选指标交予若干本专业专家,请他们依据自身经验对这些指标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确定正式的学生毕业要求指标库。
(四)毕业要求设计
1.毕业要求指标量化。各专业依据自身情况,同时参考对应的培养子目标的具体描述,确定各毕业要求指标的量化方法,如数学建模知识的培养目标是达到良好程度,那么相关毕业要求指标之一“数学建模类课程考核”,可进一步量化为“所有数学建模类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5分以上”。若有些指标难以量化,可在能力素质模型库中直接参考该子目标对应的能力素质的评級标准。
2.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矩阵。将所有的培养子目标在横栏中罗列,然后在纵栏中罗列所有量化后的毕业要求指标。分析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计划支撑强度,支撑强度可以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以判定所制定的毕业要求是否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当某目标子项被X个及以上毕业要求以H的强度支撑,或被Y个及以上毕业要求以M的强度支撑,则认为目前确定的该目标子项被有效支持。计划支撑度的确定可以参考以往学生培养情况,也可咨询专家。
3.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矩阵删减。若在矩阵中,出现了一个子目标被过多毕业要求指标同时以不弱的强度支撑,则可考虑删去一些重要度偏低的指标。又或者出现了一个指标对它所有可支撑的子目标强度都为弱,则考虑将其删去。得到一个最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矩阵,以管理工程专业为例,矩阵样式如表1所示。
4.毕业要求描述。结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矩阵,组织语言,有层次、有结构地阐述每个指标和其应达到的水平,得到完整的毕业要求。
(五)毕业要求答辩审核
1.答辩。建立毕业要求评审委员会并进行现场评审会,评审会上要求编制人对毕业要求的陈述进行解释,对原则的落实以及反馈意见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和质询。根据评审意见来决定是修改重审,还是确定实施。每位评审委员各自填写评审意见表。评审要汇总评审会专家具体意见和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如果有重大分歧,则需要编制组成员修改后重审。
2.确定实施。对最后通过后的毕业要求针对答辩意见进行必要修改和反馈,形成最终的毕业要求,然后加入培养方案中。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学生毕业要求的制定需求出发,分析了五大主要环节及每个环节内部的流程及要素,并就要求对制定的评价和持续改进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心宇,张艺腾,张文俊.“航天器控制理论与方法”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水泥,2017(3):320.
[2]谢广山.职业领域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理路与方法[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36-42.
[3]陈焕文.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2):10-13.
[4]李端勇,吴锋,张昱,等.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时效评价方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2):102-105.
[5]张鹏飞.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方法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S1):69-71.
[6]张萍,黄丽.用系统论方法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264-266.
[7]唐智娟,董肇君.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程序与方法[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3):70-7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