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2021-09-12 02:37李净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1期
关键词:医学美育思政

李净雅

[摘           要]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实现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协同育人。美育可以通过美好的体验和感知的方式教育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感染力。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政课;美育;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06-02

一、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原因

高校美育和思政课育人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又互补。思想政治教育能保证美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美育可增强思政课更富有趣味性、感染力。

美育是人“发现—追求—融入”美的过程。美育能春风化雨般地影响人的情感、品格。

近年来,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心灵、塑造人格、创新思维、价值引领的教化功能,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都添加了美育等人文素材的内容,思政教师也认识到了美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有意识地把二者进行融合。这些都是有政策上的支持和引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進学校美育的要求,思政育人应该是全方位的、全员的、全过程的,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美育虽然在育人方式的选择上和具体素材运用上有很大区别,美育是感性的教育,体现差异性和个性,更偏重满足个体的审美需要。思政课是理性的、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共性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在美育中嵌入思政元素,美育有助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以更多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并利用生动有趣的“美”的形象去吸引、激发学生,增强思政理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承载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嵌入美育理念可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增添美育内容,可以使教学形象化、感性化,理论知识可以更生活化、更容易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取之于美,将比较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思政课入脑、入心。而且通过发现美、创造美来提高学生的心性,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浓厚的美育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滋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拓美育教学新方式,如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美术作品反映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美育课程自觉渗透思政元素

我校开设了美术鉴赏课、医学与绘画艺术、医学人体结构素描等美术类选修课。历史上,医生这种职业总是与理性和严谨联系在一起,少有浪漫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不得不去深入透析病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制定出恰如其分的治疗方案。医学与绘画艺术课程尝试以绘画艺术的形式去解构医学,探究其深处的人文属性与艺术表现,融入思政元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与美术教育的立体式形态和渗透式发展,推动该艺术课程的思政建设。在课堂中,鲜活素材融入课程教学,是发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家情怀的最佳途径。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利用《红海行动》《金刚川》《隐秘而伟大》《跨过鸭绿江》等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学生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知。学生拿起手中画笔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既传递正能量又能体现共赴国难的责任感和共克时艰使命感的艺术作品。

医学人体结构素描、口腔美学修复是医学专业学生了解人体结构重要课程,从视觉美的视角去审视人体结构比例、牙齿排列等,这门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技能,更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医学的目的不仅是医治疾病,也是一种让人变美的学科,通过医学手段让人外形变得美观,获得自信感和认同感,同时通过医学技术进行美学修复时,要遵循法律、伦理道德、职业道德,这里涉及思政教育和德育。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中,口腔修复逐渐沦为商人逐利的工具,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环境发展的责任感。人口、资源、环境等都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医学整容口腔修复不仅要体现出安全性、实用性和审美性,还要体现出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等,如环保、节约,为残障人士服务等。

医学人体结构素描、口腔美学修复等美学课程的开设正是探讨医学与人、与自然环境、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讨论医生的职业道德伦理的一门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口腔医生,需要回归根本,从人文伦理的角度看待医学,反思伦理道德。在讨论“口腔美学修复为谁服务”的问题时,应当为普通大众服务,应当把人民大众的需要当作“口腔美学修复的起点和目标”。这正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群众路线相一致,“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在美学选修课上设置德育性问题,让学生在辨析中,认识到作为医生诚信、爱岗、敬业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医学美育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美育教师